2018“矽谷技劃”隨筆(三):人工智能火熱背後的真正溫度
【題記】2018年的51CTO“矽谷技劃”,老楊給自己定了一個調研的話題,那就是了解人工智能的真正發展現狀。它真的是一個時代嗎?還是一個偽命題?
說起“人工智能”這幾個字,如果你說你不熟悉、不關註,那基本上就沒辦法在IT這個圈子裏混了;但如果問起人工智能的具體含義,我想就會有不少人就不一定了解了。除了AlphaGo、神經卷積網絡、看圖識貓以及自動駕駛、智能音箱這些“段子”或者名詞之外,我們真的了解人工智能嗎?——當然,其實我也差不多。
?
對於非技術人員來說,技術原理我們可以不了解,但我關心的是,在經歷了兩次大規模興起和無奈沈寂的波折之後,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究竟會有怎麽樣的改變?從AlphaGo一棋天下知到現在過去了2年多,人工智能到底有了什麽樣的真正應用?在如火如荼的市場狂潮背後,人工智能的溫度到底如何?
所以,2018年的51CTO“矽谷技劃”,除了正常議程,其實老楊給自己定了一個調研的話題,那就就是了解人工智能的真正發展現狀。本文就介紹這方面的感受。——其實本來還有一個,那就是區塊鏈,但事實上此行沒有得到太多有效的信息,看來這個話題只能以後找機會再說了。
一、基本結論:人工智能只不過是剛出爐的鋼材
?
老規矩,咱不玩虛的,先說結論再分析——多說一句,老楊2018“矽谷技劃”日記這樣文章結構的目的是,文章有點長,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如果你對老楊的結論不感興趣那就別多花時間。
?
老楊的基本結論是:
?
截至2018年中期,無論中國還是矽谷,目前人工智能的所謂各種“應用”其實都還只是一些點滴的嘗試,目前尚未發現成熟、成體系、商業化的人工智能應用。
?
再換個比方就是,人工智能還只不過是剛出爐的鋼材,各方面看材質不錯,但如果想真正用起來,不僅還需要重錘仔細敲打錘煉,更需要有好師傅想明白怎麽用。
?
但是,換個角度說,矽谷走訪的各家公司所到之處,所有工程師都表達了對人工智能的關註——無論他對現狀的判斷如何。從這個角度,我們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的破冰,似乎也並不過於遙遠。
?
寫到這裏,老楊想起了那句話:對一個技術的短期預測,最悲觀的預測往往都太樂觀;而對於技術未來的預測,往往最樂觀的預測也過於悲觀。集成電路如此,互聯網如此;2016年的VR如此,這一波的人工智能,會不會也是這樣?
二、巨頭公司的人工智能現在有什麽具體應用?
?
2017年的矽谷之行,其實讓我對人工智能有了很切身的體會,其中感受最大的就是翻譯。同行的科大訊飛的朋友帶了一臺翻譯機,我們圍在一起測試,在正常對話難不倒它之後,我們開始用簡稱、臟話甚至唐詩考驗它,依然表現讓我們感到驚異。而在PnP,正好一家英文的語音識別創業企業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雖然他們的識別率才剛剛突破90%,但顯然他們信心滿滿。在美國現場體驗Google IO大會,觀眾席兩側的大屏幕,同步展示著臺上演講人的英文字幕,讓我這個英文聽力完全不靈的中國聽眾,也能通過還馬馬虎虎的閱讀功底快速掌握演講內容。
?
也是在這屆Google IO大會,Sundar Pichai發布了Google “AI First”的新戰略,並現場演示了在圖像識別、Google助手、AI芯片等方面的創新和規劃,但坦率的說,觀念動人,幹貨不多,大家期待的無人駕駛等“硬菜”都沒有展示。2018年51CTO“矽谷技劃”成行時,Google IO 2018大會已經結束,老楊基本上全程看了直播。與2017年相比,Pichai的介紹生動了許多,開始出現一些有應用味道的東西,例如用AI判斷眼部病情(見下圖)、AI模擬新的聲音、聊天更像真人,以及AI+VR的東西,同時也“舉例說明”了無人駕駛的進展。
?
但總體來說,對Google這樣的巨頭來說,如果說我們期望它給我們帶來的是一道AI的滿漢全席的話,近兩年它剛剛從沙縣小吃進化到特色餐館的程度,不能期待過多。
?
其他的公司如何呢?
?
從“矽谷技劃”的實際走訪看,大家真的都在重視和努力,然,就先別過分追求成果了。大家能說出來的——當然與我們遇到的人員定位和工作重心有關,但窺一斑而估全貌吧——Airbnb談論到了用AI做風控;Twitter談論的是通過人眼表情的定位抓取更關註的信息,以及用AI對涉黃和不良信息的分析抓取;全球最大的MOOC平臺Udemy工程師談到AI第一個反應是用於規避用戶刷分;LinkedIn的工程師提到的還是圖像識別……而當我和一個資深矽谷人士討論Intel的人工智能時,這位兄弟爽朗地笑了起來:Intel自己估計玩不動了,肯定在密切觀察各個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然後看著不錯就買下來!
?
一個可以供參考的信息是,在美國很多人對Amzon的AI還是比較尊重的,尤其是他們2014年就率先推出了智能音箱產品Echo,但2017年,我聽到矽谷的人士還在津津樂道Echo的AI應用突破是用Echo語音控制客廳燈的開關……
?
還有一家巨頭沒有提,註意到了嗎?沒錯,是Facebook(以下簡稱“FB”)。FB的技術研發投入還是很大的,走訪FB也讓老楊看到了很多非常牛X的東西,但我無從判斷是否應該歸結到AI裏。簡單敘述如下,大家判斷吧。
?
FB的數據工程師告訴我們,基於手機的移動用戶給了FB新的機遇,現在FB的用戶已經有超過80%來自手機;但這也讓FB被迫放棄了一度利潤豐厚的右側廣告,只能在信息流的價值和效果上下功夫——也就是讓商業廣告看起來更像是有價值的信息。基於大數據技術和算法研究,FB現在已經可以做到對每一條信息流和用戶的每一個行為進行價值估算,然後用最佳的次序對用戶信息流和廣告信息進行排序。換言之,一條商業廣告信息,用什麽樣的方式可以給FB掙到多少錢、能給廣告商帶來多少價值,以及給用戶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這三個維度FB都可以精確量化,從而形成最佳的展現形式。
?
這真的很NB!作為一個18年經驗的媒體人,我可以說目瞪口呆。?
但,這個能算是人工智能嗎?
?
當然了,除了前面說的這個,FB目前有個專門的AI研究院進行研究,但很偏學術,FB自己人表示目前為止的AI研究院的成果對應用和產出的效果有限。提及真正的AI,FB的工程師提及的也主要是內容和廣告的個性化推薦、金融反欺詐和風控等。另外FB也已經有了自己研發的智能聊天機器人,但還“不完美”,對直接業務提升不太明顯。
?
三、我們進入人工智能的時代了嗎?
?
雖然人工智能這兩年非常火爆,但在過去十年,我們似乎經歷了太多的類似火爆。至少可以用“時代”冠名的,就有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互聯網+、VR、人工智能,還有2018年的區塊鏈。這些紅極一時的詞匯,有的已經淡出主流舞臺,有的依然堅挺,有的目前還看不清前景。
?
但我們不可能同時擁有這麽多時代,那麽要麽這些名詞的含義有重疊,要麽就是本身可能是偽命題,或者還沒到時候。人工智能是哪一種呢?
?
首先,人工智能的精確含義,除去一些算法和原理層級的內容,和大數據、雲計算乃至物聯網的重疊是非常明顯的——這方面的精確定義很多文章已經有分析,51CTO“人工智能”頻道上就有不少,大家可以參考。而老楊所遇到的矽谷工程師們,在談到人工智能時,也習以為常的必然談到海量數據的生成、存儲與分析。所以,老楊總結,當前人工智能的現狀大致應該是這樣的:
?
物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產生大量數據+大數據的存儲和分析+機器學習算法=人工智能應用
按照這個不太規範的公式,我們現在所說的“人工智能時代”,早已不是單純的算法層面的內容,涵蓋了太多的東西。你不能說“人工智能時代”這個詞錯誤,但肯定也不嚴格。所以,就當成一個說法吧,誰讓中國人就喜歡“時代”這個詞呢,多幾個“時代”也沒啥。
?
第二,人工智能是個偽命題嗎?
?
關於人工智能的前景,老楊還是看好的,尤其相對於區塊鏈。雖然前面老楊說了很多“失望”的東西,但是註意評判的標桿,是我們大家期待人工智能發展的更快、更實用,能真的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不只是僅僅停留在一些小的實驗和工具層面。例如,完整的自動駕駛方案、成型的智慧醫療、全場景的翻譯機器人,等等。
?
那麽,這些讓我們“興奮”的應用還有多遠?老楊的結論是,它們就在不太遠的未來,還需要我們耐心、再耐心地等一等。從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到AlphaGo擊敗李世石用了19年,我相信,這次我們不需要再等這麽久。
?
參考文章:
2018“矽谷技劃”隨筆(一):再論中美員工福利巨大差距的背後
2018“矽谷技劃”隨筆(二):中美差距與矽谷的秘密
2018“矽谷技劃”隨筆(三):人工智能火熱背後的真正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