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20年技術老兵雲郎:16年峰回路,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沈澱
從技術研發到產品經理
3次峰回路轉
這條路,他走了16年
一個懂技術的產品
更有底氣和研發“叫板”
一個具備產品思維的技術
更明白未來的方向
張良模,花名雲郎。1997年入行做通信軟件研發;8年後轉型IT行業,曾任Oracle(甲骨文)中國雲計算首席架構師;2014年進入阿裏雲,做過2年產品培訓,現為阿裏巴巴大數據平臺MaxCompute產品負責人。
場主見過很多瞄準CTO崗位逆流而上的程序員,也認識很多掙紮後放棄轉而創業的技術人,但是從技術轉型成產品卻不多。
做產品,是不是技術人未來的一個可能?
當產品懂技術,當技術具備了產品思維,那麽不管是對於技術本身來說還是對於產品落地而言都會是一個強有力的推進。
場主認為,轉型成功的雲郎或許可以給到你一些啟發。
以花名明誌。
阿裏素有武俠文化,但如今很多阿裏人的花名卻是杜撰,雲郎亦然。
初入阿裏,張良模為花名而翻遍了各類武俠小說,能用的武俠名基本被“捷足先登”了,於是在翻到了易經、六十四卦後都未果時,他決定,幹脆自己“杜撰”!
取什麽?他想到了來阿裏雲的初衷:不是為了阿裏雲而選擇雲計算,而是因為雲計算才來到了阿裏雲。
入行20年,前8年紮在通信行業,中間8年在甲骨文,2014年的時候,沈下心,給自己定了一個方向:5-10年,就專盯雲計算領域。
有了方向後,他自然而然地瞄上了這一領域的頭部企業: 阿裏雲,所以,雲成了他的花名第一字,至於郎呢,很簡單,要做雲計算的“爺們”!
雲郎,仗義俠士書生意氣,但其實是一個技術人對自我挑戰的野心。
如果說,雲計算是風口,那麽雲郎絕不是一味追風的人。選擇雲計算,是順勢而為,但也是16年來3次轉型,多次沈澱的結果。
16年轉型路
擁抱變化: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沈澱
97年從蘭州交大畢業的雲郎,已經算是技術圈的20年的“前輩”了。
剛畢業的他,懷揣著學校裏掌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前腳踏出校門,後腳就入了熱門的通信設備軟件行業。
這應當是一段兵荒馬亂,刀槍劍戟全上陣的日子。雲郎輾轉了一家民企、大唐高鴻、新太科技,擔著研發工作,但實則要包攬開發、產品、項目多種事務。
“在還沒有產品經理概念的年代就幹著產品經理的活了”。
2006年,趁著ICT的趨勢,雲郎和千萬技術人一樣,轉投IT大潮。那年,他去了甲骨文 ,度過了長久的8年。
甲骨文之於雲郎是一個技術拐點,技術上從通信轉向數據庫、雲計算架構(曾任甲骨文中國雲計算首席架構師),業務上則由研發到接觸架構咨詢、解決方案咨詢等工作。
這是從幕後走到臺前的重要一步。因為工作內容,雲郎經常和客戶打交道,聽他們的問題、他們的訴求。像雲郎所說,“這是往外又走了一步” 。
技術圈的風向一直在變,能不能感知到,要不要順風走,這都是技術人需要思考和關註的。
2014年的時候,“我感覺國產軟件正是要開始策馬揚鞭,往前趕的一個階段”,於是,雲郎跟從了自己的判斷並抱著主動挑戰自己的心態,選擇加入阿裏雲。
成為產品經理,並不能說是計劃之中,而是擁抱變化。
拿著雲架構師的offer進來,但最開始的2年,雲郎做的卻是產品培訓。
事實上,更早之前的阿裏還是IOE時代,到業務發展到一個龐大的體量後,深感不能再讓每個BU之間各自作戰,亟需構架一個數據中臺,以解決數據統一問題。
2009年,開始成立阿裏雲,2010年,伴隨阿裏金融的貸款業務上線,ODPS(MaxCompute前身)正式投入生產運行,2013年5月,ODPS開始公測。
當時內部一致認為把阿裏雲的培訓做起來才是燃眉之急,於是,“盡管沒有專業做過培訓,但是去做只要這1個理由就夠了。”
雲郎“臨陣掛帥”,也不辱使命。
擁抱變化,是阿裏巴巴的六脈神劍之一。“就是不同時間點,需要不同人去做不同的事情,階段性問題是需要急迫解決的。”
而這,也是很多技術人應該體會的:擁抱變化,這就是職場與技術圈。
雲郎進入阿裏雲時,ODPS已經上雲近1年時間。後來的2年產品培訓,2年產品經理生涯,讓雲郎見證著ODPS發展為MaxCompute1.0,又到如今的MaxCompute2.0。
內部經過了漫長的過程。
最終,阿裏巴巴近99%的數據存儲以及95%的計算能力都在這個平臺上產生。去年雙11當天,MaxCompute當日數據處理超過320PB 。
產品的成長,縮影著雲郎的變化。
很多時候,技術人的“轉型”是沒有計劃的,無非是一步步走來就成就了如今的自己。面對變化,學會擁抱、適應,於是水到渠成。
貼地飛行
產品經理:最懂客戶的人,技術是內功
產品需要的是2種驅動力,來搞明白到底是要去解決什麽問題。
1個是來自技術的驅動力,1個是來自市場的驅動力,當這2個驅動力都具備了,向中間匯聚,融合後就會產生很好的一個結合力和一個更加精準的判斷。
對於雲郎來說,前2個8年,就是從內到外,由外向內,逐步打通的過程。
從技術看產品,從產品看技術,不同的視角、漫長的8+8的過程,才修煉了一個真正的產品經理所需的“內功”。
而對於一個技術團隊來說,更應該“拒絕yy,要貼地飛行”。這也是雲郎他們團隊所信奉的。
貼地是務實,飛行則是要有眼光和速度。
可以發現,技術出身的雲郎,作為產品經理的時候是“硬氣”甚至有些“固執”的。他甚至會和開發互懟。但這正是他的操守所在。
在面試的時候,雲郎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和研發團隊發生過沖突嗎?如何達到更好的融合?
他心裏的答案是:“假如我提了一個需求,開發說:這個有點扯淡。那我就放棄自己的觀點了?不可能!”
“產品經理需要有獨立的視角和堅持點,才能讓產品走得更遠”。
雲郎始終認為, 沖突是必然的,經常性的,但都是基於相同的一個整體目標感。這些碰撞在幫助MaxCompute向上。
當然,產品經理自身的判斷非常重要,有足夠的成功案例證明自己,才能在開發和客戶面前贏得credit ,偶爾可以冒進一些(果敢),但是不能有經常性的誤判。
對技術的了解是產品經理的底氣所在。正因為具備了2種驅動力,才讓產品經理的視角能夠高過研發並且獨立於研發,才能在碰撞中產生新的價值。
技術是發動機
技術人:產品的設計者
研發需要認識到:技術之於產品,好比發動機對於一輛好車來說,是必要不充分條件。
“可以把MaxCompute(產品)比作汽車,這樣更加具象。產品關註的是整個車子,研發關註的可能就是發動機。”
雨天的時候,雨刷壞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客戶感到體驗不爽的是雨刷而非發動機。也就是說作為客戶,看到的是整個產品,如果僅僅是發動機厲害,而不去關註其他的,是遠遠不夠的。
那麽,技術人如何提升產品思維?
“很簡單,請你去開一下這輛車”,體驗。
“有人在開,你就坐到副駕駛上,看客戶的體驗和反饋是什麽”,感受。
MaxCompute作為阿裏的離線大批量計算平臺,目前也提供雲上服務。由於企業之間計算模型的不一樣、接口的差異,99.9%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但剩下的0.1%卻是無法預測的。
有個客戶曾經向雲郎反饋問題,一口氣就提出了十幾個。真的是這也不行那也不好,最後雲郎記錄下來的要求就有9個。
“客戶是沒有需求的,他們只有要求。”作為產品經理,雲郎拿著記下來的9個要求,抽絲剝繭,把要求轉化成了可實現的共性的技術需求給到研發,上午整理出來,下午就和研發確定好了排期。
一年前,MaxCompute的自定義函數僅為Java,雲郎在對接客戶的時候卻發現,有一些中小型企業裏面都是Python工程師,雖然會寫UDF,但不免麻煩,於是他提出需求,增加了Python UDF接口。
“沒有產品是完美的,客戶會教育我們,向客戶學習”。作為和客戶打交道的一線人員,雲郎感受最深。
只有創造機會和客戶接觸,才能了解產品在真實、具體場景中的應用。這些是產品經理的職責,但是也是技術人需要了解的內核。
為什麽要開發這個?
為什麽先做這個需求?
在真實的接觸下,誇獎會讓技術人得到鼓勵和自豪感,反饋的不足的也讓技術人更加清醒產品的改進方向。
技術人不是“開發的機器”,而是產品的設計者。
這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不是要讓研發變成產品專家,而是讓技術人也要具備一定的產品思維和意識,讓對外的視角成為技術人的補充。
關於MaxCompute——雲郎介紹
簡單
MaxCompute所有功能以 All in One Box方式提供服務,開箱即用。擁有集成化的操作界面,簡單點擊鼠標,就可以上傳數據,分析數據並得到分析結果。
穩定、安全可靠
不僅穩定支持阿裏巴巴集團業務近十年,更是在客戶中有口皆碑。同時,也是首家通過國內CSA-STAR和ISO-27001兩項國際雲安全認證的產品,提供金融級安全水準。
性價比高
獨創底層存儲技術,采用列壓縮存儲格式,具備超強的5倍壓縮能力。與企業自建專有雲相比,計算存儲更高效,降低20%-30%采購成本。
生態兼容
區別於Hadoop等開源產品, MaxCompute作為全新分布式計算服務,所有功能以有機整體來提供。在生態兼容和支持能力方面為開發者提供了多種開發套件。
“12、13年我做大數據的時候,大家還會認為大數據相關的業務是不緊迫的 。”現在,則是大好時候。
目前,市場上需求的計算主要有3種,離線批計算、交互式和流式計算,而從客戶應用場景來看,這些計算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這也是MaxCompute的下一個方向:融合更多的計算模式,讓客戶使用更簡單。雲郎透露:現在已經在進行友好客戶的邀測……
談及接下來的工作,雲郎顯得很是鬥誌昂揚,也充滿了期待。峰回路轉後,銳氣不減當年。
從1997年走來, 正好20年。
看似兜兜轉轉,但又仿佛一個圈,走回了剛開場的時候,做著和最初相仿的工作。初心沒變,對於技術和產品的感受卻更深切……
作為產品經理的“張力”正是來自於20年的厚積薄發。像雲郎所說,產品經理要做一個有心人。場主倒是認為,技術人也一樣。
不管是準備轉型產品經理的抑或是要繼續在開發之路上前行的,場主希望通過雲郎的故事,讓你在工作中,多一份思考。
雲郎寄語
人有人格,產品也有產品的格,產品的格是人做出來的。
做產品和技術的同學,也要多看社會學、美學、心理學等書籍,產品經理更懂得人性,做出的產品才會更符合人性。
原文鏈接
本文為雲棲社區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專訪20年技術老兵雲郎:16年峰回路,每一步都是更好的沈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