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常見的效能測試誤區

常見的效能測試誤區

摘自《web效能測試實戰》,該書為06年出版的,經過12年時間效能測試領域技術的沉澱,對於誤區闡述的觀點在當下並不是太難理解,就挑幾個記下來。

誤區1:效能測試獨立於功能測試

  效能測試和功能測試時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效能問題是由軟體自身功能缺陷引起的。如果應用系統功能不完善或者程式碼執行效率低下,通常會帶來一些效能問題。功能測試通常要先於效能測試或者同步進行,軟體功能完善可以保證效能測試更加順利。

  功能測試可以發現效能問題,效能測試也能發現功能問題。例如,併發使用者測試就能發現一些演算法設計上的問題。在一些業務處理上,通常採用多執行緒的同步演算法,通過併發使用者測試很容易發現演算法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很多時候如果軟體效能要求比較高,效能測試和功能測試會同步進行。因為如果後發現效能問題可能無法補救。

 

誤區2:效能測試就是使用者併發測試

  書中的觀點相信現在應該不存在,在前面的《效能測試-開發世界的狂野一面》一文中已經闡述了各種型別的測試方法。

  效能測試是一項工作,應該按照PDCA的模式執行(PDCA: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

 

誤區3:系統存在瓶頸就不可使用

  系統發現瓶頸,的確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

  發現瓶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掌握系統特性,為改善和擴充套件系統提供依據。

 

誤區4:不切合實際的效能指標

  書中的觀點在於對軟體應用需求的不瞭解,亂提需求。是的,這種情況下應該勇敢的說出NO!

  對待效能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系統性能滿足使用者現在以及未來一定時期的需求。

 

誤區5:效能測試結果由併發數懟出來的資源使用率來決定

  這是目前看到的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在不瞭解系統架構、資料流、業務場景、測試策略、軟硬體環境、伺服器引數配置等等必要條件下,死懟併發數得出來的資源使用率為結果,這麼下結論顯然是有錯誤的、沒有意義的。任何一項條件沒有滿足,那麼這個結果就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