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在linux上的基本操作
阿新 • • 發佈:2018-11-03
MongoDB在linux上的基本操作
一、mongodb/bin下的命令
1.登入
mongo
2.mongostat狀態檢測
mongostat是mongdb自帶的狀態檢測工具,在命令列下使用。
間隔固定時間獲取mongodb的當前執行狀態,並輸出。
預設是每秒重新整理一次狀態
如果你發現數據庫突然變慢或者有其他問題的話,你第一手的操作就考慮採用mongostat來檢視mongo的狀態。
1)語法
mongostat
mongostat --host 127.0.0.1:27017 -uroot -p123456 --authenticationDatabase admin
2)結果
引數 | 說明 |
---|---|
insert | 每秒插入次數 |
query | 每秒查詢次數 |
update | 每秒更新次數 |
delete | 每秒刪除次數 |
getmore | 每秒執行getmore次數 |
command | 每秒的命令數,比以上插入、查詢、更新、刪除的綜合還多,還統計了別的命令 注: 一秒內執行的命令數比如批量插入,只認為是一條命令(所以意義應該不大) |
dirty | 僅僅針對WiredTiger引擎,官網解釋是髒資料位元組的快取百分比 |
used | 僅僅針對WiredTiger引擎,官網解釋是正在使用中的快取百分比 |
flushes | For WiredTiger引擎:指checkpoint的觸發次數在一個輪詢間隔期間 For MMAPv1 引擎:每秒執行fsync將資料寫入硬碟的次數 注:一般都是0,間斷性會是1, 通過計算兩個1之間的間隔時間,可以大致瞭解多長時間flush一次。 flush開銷是很大的,如果頻繁的flush,可能就要找找原因了 |
vsize | 虛擬記憶體使用量,單位MB (這是 在mongostat 最後一次呼叫的總資料) |
res | 實體記憶體使用量,單位MB (這是 在mongostat 最後一次呼叫的總資料) 注:vsize一般不會有大的變動, res會慢慢的上升,如果res經常突然下降,去查查是否有別的程式狂吃記憶體 |
qr|qw | qr:客戶端等待從MongoDB例項讀資料的佇列長度 qw:客戶端等待從MongoDB例項寫入資料的佇列長度 |
ar|aw | ar:執行讀操作的活躍客戶端數量 aw:執行寫操作的活客戶端數量 |
netIn | 網路頻寬壓力,MongoDB例項的網路進流量 |
netOut | 網路頻寬壓力,MongoDB例項的網路出流量 |
conn | 開啟連線的總數,是qr,qw,ar,aw的總和 注:MongoDB為每一個連線建立一個執行緒,執行緒的建立與釋放也會有開銷,所以儘量要適當配置連線數的啟動引數,maxIncomingConnections,阿里工程師建議在5000以下,基本滿足多數場景 |
time | 時間戳 |
3.mongotop狀態檢測
1)語法
mongotop
mongotop–host 127.0.0.1:27017 -uroot -p123456 --authenticationDatabase admin
2)結果
引數 | 說明 |
---|---|
ns | 表示namespace,由庫名和集合名稱構成 |
db | 庫名,使用–locks顯示 |
total | 讀操作和寫操作總計耗時,以ms表示 |
read | 讀操作耗時 |
write | 寫操作耗時 |
二、資料庫操作
資料庫的幫助文件
db.adminCommand(nameOrDocument)// 切換到admin資料庫,並且執行命令
db.AddUser(username,password[, readOnly=false]) //新增使用者 `
db.auth(usrename,password) // 設定資料庫連線驗證
db.cloneDataBase(fromhost) // 從目標伺服器克隆一個數據庫
db.commandHelp(name) // returns the help for the command
db.copyDatabase(fromdb,todb,fromhost) // 複製資料庫fromdb---源資料庫名稱,todb---目標資料庫名稱,fromhost---源資料庫伺服器地址
db.createCollection(name,{size:3333,capped:333,max:88888}) // 建立一個數據集,相當於一個表
db.createView(name, viewOn, [ { $operator: {...}}, ... ], { viewOptions } ) // 建立檢視
db.createUser(userDocument) // 建立使用者
db.currentOp() // 取消當前庫的當前操作
db.dropDataBase() // 刪除當前資料庫
db.eval(func,args) // (已過時) run code server-side
db.fsyncLock() // 將資料儲存到硬碟並且鎖定伺服器備份
db.fsyncUnlock() unlocks server following a db.fsyncLock()
db.getCollection(cname) // 取得一個數據集合,同用法:db['cname'] or db.cname
db.getCollenctionNames() // 取得所有資料集合的名稱列表
db.getLastError() // 返回最後一個錯誤的提示訊息
db.getLastErrorObj() // 返回最後一個錯誤的物件
db.getLogComponents()
db.getMongo() // 取得當前伺服器的連線物件get the server
db.getMondo().setSlaveOk() // allow this connection to read from then nonmaster membr of a replica pair
db.getName() // 返回當操作資料庫的名稱
db.getPrevError() // 返回上一個錯誤物件
db.getProfilingLevel() // 獲取profile level
db.getReplicationInfo() // 獲得重複的資料
db.getSisterDB(name) // get the db at the same server as this onew
db.killOp() // 停止(殺死)在當前庫的當前操作
db.listCommands() // lists all the db commands
db.loadServerScripts() // loads all the scripts in db.system.js
db.logout()
db.printCollectionStats() // 返回當前庫的資料集狀態
db.printReplicationInfo() // 列印主資料庫的複製狀態資訊
db.printSlaveReplicationInfo() // 列印從資料庫的複製狀態資訊
db.printShardingStatus() // 返回當前資料庫是否為共享資料庫
db.removeUser(username) // 刪除使用者
db.repairDatabase() // 修復當前資料庫
db.resetError()
db.runCommand(cmdObj) // run a database command. if cmdObj is a string, turns it into {cmdObj:1}
db.runCommand(cmdObj) // run a database command. if cmdObj is a string, turns it into { cmdObj : 1 }
db.serverStatus()
db.setLogLevel(level, <component>)
db.setProfilingLevel(level, <slowms>) // 設定profile level 0=off,1=slow,2=all
db.setWriteConcern( <write concern doc> ) // sets the write concern for writes to the db
db.unsetWriteConcern( <write concern doc> ) // unsets the write concern for writes to the db
db.setVerboseShell(flag) // display extra information in shell output
db.shutdownServer() // 關閉當前服務程式
db.stats() // 返回當前資料庫的狀態資訊
db.version() // 返回當前程式的版本資訊
1.檢視資料庫版本
db.version()
2.檢視資料庫狀態
db.stats()
引數 | 說明 |
---|---|
db | 當前資料庫 |
collection | 集合的個數 |
objects | 物件的個數, 迴圈每個集合得到的,每個集合的記錄數(nrecords)之和 |
avgObjSize | 平均每個物件的大小, 通過 dataSize / objects 得到 |
dataSize | 每個集合的dataSize之和 |
storageSize | 每個集合的storageSize之和 |
indexes | 索引個數 |
indexSize | 每個索引資料和 |
fileSize | db下面的物理儲存檔案的大小; 物理儲存檔案比實際的資料要大一些,這是是mongo的預分配機制 |
3.檢視所有資料庫
show dbs
4.檢視當前資料庫
db
db.getName()
5.切換資料庫
use rec
6.檢視當前資料庫的所有集合
show collections
三、集合操作
集合的幫助文件
db.test.find({id:10}) // 返回test資料集ID=10的資料集
db.test.find({id:10}).count() // 返回test資料集ID=10的資料總數
db.test.find({id:10}).limit(2) // 返回test資料集ID=10的資料集從第二條開始的資料集
db.test.find({id:10}).skip(8) // 返回test資料集ID=10的資料集從0到第八條的資料集
db.test.find({id:10}).limit(2).skip(8) // 返回test資料集ID=1=的資料集從第二條到第八條的資料
db.test.find({id:10}).sort() // 返回test資料集ID=10的排序資料集
db.test.findOne([query]) // 返回符合條件的一條資料
db.test.getDB() // 返回此資料集所屬的資料庫名稱
db.test.getIndexes() // 返回些資料集的索引資訊
db.test.group({key:...,initial:...,reduce:...[,cond:...]}) // 返回分組資訊
db.test.mapReduce(mayFunction,reduceFunction,<optional params>) // 這個有點像儲存過程
db.test.remove(query) // 在資料集中刪除一條資料
db.test.renameCollection(newName) // 重新命名些資料集名稱
db.test.save(obj) // 往資料集中插入一條資料
db.test.stats() // 返回此資料集的狀態
db.test.storageSize() // 返回此資料集的儲存大小
db.test.totalIndexSize() // 返回此資料集的索引檔案大小
db.test.totalSize() // 返回些資料集的總大小
db.test.update(query,object[,upsert_bool]) // 在此資料集中更新一條資料
db.test.validate() // 驗證此資料集
db.test.getShardVersion() // 返回資料集共享版本號
1.查詢
db.interface_log.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