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常見的醫學圖像成像(總)

常見的醫學圖像成像(總)

背景 治療 顯示 模擬 ont 通過 簡便 特征 nbsp

1.X線檢查

  • X光檢查也叫拍片子,它有很強的穿透能力,檢查時就像給身體拍了一張平面影像的照片。如果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但洗片後會呈現出白色。
  • 適用情況:X光是觀察骨骼簡便的檢查方式,價格也相對較便宜。如果懷疑四肢、脊柱等部位出現急性外傷,傷到了骨骼,有突發急性疼痛或是難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一般會優先選擇X光。
  • 缺陷X光檢查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成像也容易受衣物、首飾甚至過厚的軟組織影響,一般多用於粗看骨骼健康。過量的 X 射線照射到生物機體時,可能造成生物細胞受到破壞。因此,一般情況下,孕婦、備孕人群不建議做X光,以免影響胎。

2.CT與PETCT

  • CT:CT(Computed Tomography),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超聲波等,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一個接一個的斷面掃描,具有掃描時間快,圖像清晰等特點,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檢查;根據所采用的射線不同可分為:X射線CT(X-CT)、超聲CT(UCT)以及γ射線CT(γ-CT)等。
  • CT診斷主要分類:平掃CT、強化CT、腦池造影CT、腹部CT、螺旋CT。(1)平掃CT一般為橫斷面掃描,多以聽眥線為基線,依次向上或向下連續掃描。(2)強化CT掃描常用的造影劑為60%泛影葡胺,每公斤體重1.5~2.0ml,凡有過敏史及心腎功能衰竭者禁用60%泛影葡胺。(3)腦池造影CT一般經腰穿或枕大池穿刺註入非離子型造影劑或氣體,使擬檢查的腦池充盈。(4)作腹部CT檢查時,檢查前要禁食;口服稀釋的碘水劑襯托臟器的輪廓;檢查中患者需屏住呼吸後掃描。(5)螺旋CT掃描,可以獲得比較精細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圖像,即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維實時顯示,有希望取代常規的腦血管造影。
  • 工作原理:利用X線束對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由探測器接收透過該層面的X線,轉變為可見光後,由光電轉換變為電信號,再經模擬/數字轉換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轉為數字,輸入計算機處理。圖像形成的處理有如對選定層面分成若幹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體,稱之為體素(voxel)。掃描所得信息經計算而獲得每個體素的X線衰減系數或吸收系數,再排列成矩陣,即數字矩陣(digitalmatrix),數字矩陣可存貯於磁盤或光盤中。經數字/模擬轉換器(digital/analogconverter)把數字矩陣中的每個數字轉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塊,即像素(pixel),並按矩陣排列,即構成CT圖像。所以,CT圖像是重建圖像。每個體素的X線吸收系數可以通過不同的數學方法算出。
  • 圖像特點:CT圖像是以不同的灰度來表示,反映器官和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因此,與X線圖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樣,黑影表示低吸收區,即低密度區,如含氣體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區,即高密度區,如骨骼。但是CT與X線圖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因此,人體軟組織的密度差別雖小,吸收系數雖多接近於水,也能形成對比而成像。這是CT的突出優點。所以,
  • 主要使用範圍:CT可以更好地顯示由軟組織構成的器官,如腦、脊髓、縱隔、肺、肝、膽、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尤其是占位性病變、炎癥性和外傷性病變等。並在良好的解剖圖像背景上顯示出病變的影像。

  • PETCT(派特ct):
    派特ct的全稱為“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英文縮寫PETCT或PET/CT是核醫學領域比較先進的臨床檢查影像技術。
  • 工作原理:PET采用正電子核素作為示蹤劑,通過病竈部位對示蹤劑的攝取了解病竈功能代謝狀態,可以宏觀的顯示全身各臟器功能,代謝等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發現病竈;(病竈:一個局限的、具有病原微生物的病變組織,就稱為病竈。)
  • 優勢:CT可以精確定位病竈及顯示病竈細微結構變化,PET/CT融合圖像可以全面發現病竈,精確定位及判斷病竈良惡性,故能早期,快速,準確,全面發現病竈。PET猶如大海中的航標,CT猶如航行圖,從而能準確,迅速找到目標。
  • 主要適用範圍:PET廣泛應用於臨床,已成為腫瘤、冠心病和腦部疾病這三大威脅人類生命疾病診斷和指導治療的最有效手段。

3.B超超聲波檢查

  • B超:是利用超聲波穿透人體,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反射的回聲即為B超畫像。這就好比挑選西瓜時,邊敲邊聽,體會裏面的情況。
  • 適用情況:B超以強度低、頻率高、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顯示方法多樣而著稱,尤其對人體軟組織的探測和心血管臟器的血流動力學的觀察有其獨到之處,如:淺表腫塊、血管、穿刺定位等。B超無輻射,可以用於孕婦體檢,也能發現一些骨折等骨骼問題,避免X光損傷。
  • 缺陷B超的穿透力較弱,對含氣性器官,如肺、腸等難以探測,病變較小或聲阻抗差不大時,也很難在聲像圖上顯示,如:1cm左右的腫瘤組織也不易檢出,有一定的局限性。

4.MRI、FMRI

  • MRI: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簡稱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信號而重建圖像的成像技術。
  • 常用MRI序列概述

    T1加權成像(T1WI):突出組織T1縱向弛豫(從某一個狀態恢復到平衡態的過程)差別。

    T2加權成像(T2WI):突出組織T2橫向弛豫差別。

    T1WI觀察解剖好;T2WI有利於觀察病變。

  • 優勢及適用範圍:磁共振可以進行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及任意斷面的圖像觀察。相比“CT”的斷層描,“MRI”能獲得多方位的原生三維斷面成像,比如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對於骨、關節、脊髓、盆腔臟器、前列腺、膀胱、子宮、卵巢、心臟大血管病變及心肌梗塞的診斷尤為準確。“MRI”對軟組織的分辨力遠非“CT”,“X線”可比,可用來觀察神經、脊髓等椎管內軟組織,因此用來檢測和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更佳。


  •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種新興的神經影像學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之血液動力的改變。由於fMRI的非侵入性、沒有輻射暴露問題與其較為廣泛的應用,從1990年代開始就在腦部功能定位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主要是運用在研究人及動物的腦或脊髓。
  • 適用範圍: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藥理學和精神病學等領域的臨床應用十分廣泛,最主要用於腦部診斷。

常見的醫學圖像成像(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