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還是不跳 這是個問題 淺析換工作的成本
分享一下我老師大神的人工智慧教程!零基礎,通俗易懂!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也歡迎大家轉載本篇文章。分享知識,造福人民,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版權宣告:原創作品,允許轉載,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連結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版、作者資訊和本宣告。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本文地址:http://blog.csdn.net/jobchanceleo/archive/2007/05/07/1598920.aspx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如果有人對我說:“Leo,我畢業後工作五年了還沒有換過工作呢!”
聽到這話的我第一反映是:“你是國家機關裡的公務員,今年公務員錄取比較好像是好幾百比一。你這個傢伙早幾年考上了,不錯。或者是在類似事業單位的地方幹,反正不錯。”
我們假定跟我說話的人叫“何古定”吧,這樣好記。
如果接下來他告訴我:“我不是公務員。”
我的第二反映是:“<?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何先生你是學生創業
何古定:“也不是。”
口口口口口口作者在此刪除1千字……
無論何先生是那種情況,相信不換工作原因多半與轉換成本過高有關。
換工作(跳槽)是當今工作在公司裡的人經常遇到的事情,沒什麼稀奇的,N年在一家公司的相同職位上幹才是件稀罕事。但是,“跳還是不跳”這個問題仍然卻時不時地困繞我們一下。
對於解決跳還是不跳這個問題,畫個表分析一下,權衡一下跳的機會成本是個簡單易行的方法。
找張白紙一上、一下畫上個大大的“T
上邊的T字左邊寫上現有工作的好處,右邊寫上現有工作的不足。下邊的T字左邊寫上新工作的好處,右邊寫上新工作的不足。之後,按以下邏輯進行分析—硬條件、軟條件。
硬條件(能準確衡量)一般包括:職位、薪水、福利、上下班遠近、企業性質。
軟條件(不能準確衡量)一般包括:公司前景、企業文化、本部門的領導風格是否適合自己、職位和技能的上升空間、自己在此還能能學到的東西、自己留下(離開)給部門帶來的影響。
列地越清楚,就越方便判斷。列出之後,把目前公司的好處與新公司的好處相比,再把兩個公司的不足之處相比。
下面舉個例子:
小劉目前在一家軟體公司,職位是初級程式設計師,同學給他介紹了另一個軟體公司的工作機會,職位是程式設計師。小劉把現公司的工作和未來可能“跳”去公司的工作進行比較如下:
目前公司職位:初級程式設計師
有保險 |
薪水低(1500元) |
離家近(20分鐘) |
缺乏上升空間 |
相對穩定、有熟悉的環境 |
沒有公積金 |
目前經理的風格隨和、與自己關係不錯 |
…… |
…… |
|
新公司職位:程式設計師
有保險、公積金 |
離家遠(60分鐘) |
薪水有提升(2000元) |
新的環境雖然熟悉熟悉 |
相對正規、更有發展 |
不瞭解的新行業 |
…… |
工作壓力很大 |
|
…… |
故事的結尾是:小劉權衡之後對“跳還是不跳”有了自己的答案。
T表就如同一個天平。
如果相較之下天平向一個方向明顯傾斜,跳還是不跳就結果立現。
如果還出不了結果。建議你寫完後把這張紙放一放,一週之後再拿出來看。看一看是否有能增加的因素。相信反覆多次之後,針對目前階段的情況,較適合自己的選擇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總之,無論多跳之前我們計劃的如何周全,新的工作機會多多少少對我們來說都有“黑洞”,即我們無法瞭解的部分。不明朗的部分越小、我們對自己的情況分析地越到位,那跳的成功率就越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