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width - viewport的寬度 height - viewport的高度
initial-scale - 初始的縮放比例
minimum-scale - 允許使用者縮放到的最小比例
maximum-scale - 允許使用者縮放到的最大比例
user-scalable - 使用者是否可以手動縮放
相關推薦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究竟什麼意思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解釋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
<meta name="viewport"content="width=device-width, user-scalable=no, initial-scale=1.0, maximum-scale=1.0, minimum-scale=1.0">
本人對該標籤理解不深,這裡是複製了穆乙的文章:如果有人進來看到這篇文章,請按此https://www.cnblogs.com/pigtail/archive/2013/03/15/2961631.html地址閱讀原文。本文僅做自己瞭解使用。 <meta name="viewport"content="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width - viewport的寬度 height - viewport的高度 initial-sc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解釋
簡單來說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content屬性值 : width:可視區域的寬度,值可為數字或關鍵詞device-w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解釋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 content屬性值 : width:可視區域的寬度,值可為數字或關鍵詞device-width height:同width
為什麼移動Web頁面都喜歡width=device-width 且關閉系統縮放功能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maximum-scale=1"> 在網頁的<head>中增加這句話,可以讓網頁的寬度自動適應手機螢幕的寬度。其中: width=device-w
<meta name="renderer" content="webkit">
web 極速模式 雙核 極速 -s 告訴 內核 基本 -c <meta name="renderer" content="webkit"> 當前國內的大部分主流瀏覽器(如360)基本都是雙核瀏覽器,所謂雙核即:極速模式(基於Webkit內核用於常用網站的高速瀏覽
關於<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
等等 itl 英文逗號 generator 別人 網站 htm 之間 通過 昨天終於以實習身份入職一家小創業公司,今天讓我多看看別人的網頁怎麽寫的,發現了一個以前都沒關註過的東西。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XX_XX_XXX"/
轉 關於HTML5中meta name="viewport" 的用法 不同分辨率手機比例縮放
useragent 發生 tor 進行 The 初始 markdown eight TE 移動端的布局不同於pc端,首先我們要知道在移動端中,css中的1px並不等於物理上的1px,因為手機屏幕的分辨率已經越來越高,高像素但是屏幕尺寸卻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那就意味著一個物
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yes"
在iPhone 手機上預設值是(電話號碼顯示為撥號的超連結): <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yes"/> 可將telephone=no,則手機號碼不被顯示為撥號連結 <meta name="
【HTML】瀏覽器內核控制meta name="renderer" 說明文檔
ica code 功能 head 建議 ans idt rda adc 背景介紹 由於眾所周知的情況,國內的主流瀏覽器都是雙核瀏覽器:基於Webkit內核用於常用網站的高速瀏覽。基於IE的內核用於兼容網銀、舊版網站。以360的幾款瀏覽器為例,我們優先通過Webkit
htm基礎 meta name="author" 添加網頁作者的信息
珍惜 png 技術 圖片 老師 name har 基礎 ont 禮悟: 公恒學思合行悟,尊師重道存感恩。葉見尋根三返一,江河湖海同一體。 虛懷若谷良心主,願行無悔給最苦。讀書鍛煉養身心,誠勸且行且珍惜。 id
瀏覽器核心控制meta name="renderer"說明文件
瀏覽器核心控制Meta標籤說明文件 背景介紹 由於眾所周知的情況,國內的主流瀏覽器都是雙核瀏覽器: 1、基於Webkit核心用於常用網站的高速瀏覽。 2、基於IE的核心用於相容網銀、舊版網站。 以360的幾款瀏覽器為例,我們優先通過Webkit核心渲染主流的網站,只有小量的網站通
PLSQL 打開時出現"動態執行表不可訪問,本會話的自動統計被禁止"
訪問權限 app 對話 導航 如果 name 局限 方式 點擊 這個報錯信息在不同的PL/SQL Developer版本都會出現,從上面詳細的報錯提示信息中我們可以判斷得到,報錯原因不在工具本身。在此,詳細記錄一下這個小問題的三種處理方法。1.第一種處理方法(不推薦)就是在
設置雙核瀏覽器的瀏覽模式<meta name=“renderer” content=“webkit|ie-comp|ie-stand”>
end tail 設置 菜單 內容 一個 chrom 調用 ssg 參考網址: http://blog.csdn.net/tototuzuoquan/article/details/18400789 http://camnpr.com/html-css/2087.html
" XSS易容術---bypass之編碼混淆篇+輔助腳本編寫"
urn 發現 pad ima 。。 href 文本查看 table eight 一、前言本文原創作者:vk,本文屬i春秋原創獎勵計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很多人對於XSS的了解不深。一提起來就是:“哦,彈窗的”、”哦,偷cookie的。”騷年,你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力量。雖然我
Android studio出現Error:Unable to tunnel through proxy. Proxy returns "HTTP/1.1 400 Bad Request"的解決辦法
tar iss returns 圖片 height proxy alt req turn 最近更新了一下Android Studio(下文簡寫成AS),然後打開工程發現出現Error:Unable to tunnel through proxy. Proxy returns
"http://127.0.0.1:4723/wd/hub"的解釋
csft pad div uga find 初始 pre oid 代碼 先補充一個內容,就是appium安裝時候的環境變量配置,必須要配ANDROID_HOME這個變量,不是“要配置”,是“必須配置”,其他的那些放到系統變量的path裏就可以了: # codi
!DOCTYPE validators PUBLIC "-//OpenSymphony Group//XWork Validator 1.0.2//EN"
原因是http://www.opensymphony.com/xwork/xwork-validator-1.0.2.dtd已經不是dtd約束檔案了, 開啟網址,發現opensymphony的網址已經遷移走了,因為xwork的東西已經併入struts2中,成為apache的一部分. 所有的dtd
資料視覺化之"Surveying the complementary role of automatic data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in knowledge discovery"
Surveying the complementary role of automatic data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in knowledge discovery Enrico Bertini; Denis Lalanne; VAKD '09 Proceedings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