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企業的護城河與個人的護城河

企業的護城河與個人的護城河

最近比較閒,可以思考很多事情,而且思考的比較深刻。人閒生事,那些忙人是沒時間思考的。

 

當你去找工作的時候,你就會思考我的優勢是什麼,別人為什麼需要我。這個問題很關鍵,更一般的,你憑什麼能生存,企業憑什麼能生存,產品憑什麼能賺錢,想通了,就會豁然開朗。

 

我今天把這一切都歸結為競爭,在競爭中求生存。公司在使用者市場中競爭,人才在人才市場中競爭。競爭靠的就是護城河優勢。

 

第一章:護城河的定義

不妨先來看看護城河的定義吧,參考高瓴資本張磊的定義。

企業的護城河:長期創造最大價值的,並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的才是企業“護城河”的本質。

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定義:長期創造最大價值,說明他的產品一直在賣(比如銀行、手機、白酒),而不是一錘子買賣(耐用品);用最高效的方式,說明節省使用者的時間(滴滴打車與路邊等計程車);最低成本就是說明使用了新技術或者新方法改革了原有的生產關係(比如時間成本降低了,軟體是最能提高效率的);

 

我們不妨來簡化一下:護城河 = 成本/時間 = 效率

這樣簡化的描述還是比較貼切的,不妨來看看產品競爭中獲勝者淘汰對手的典型的例子:

 

第二章:企業產品的護城河

一、交通

交通是城市內的動脈血管,城市之間的動脈血管。如果交通閉塞,等於一個患了半身不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會對經濟的方方面面造成阻礙,可以說交通不上去,經濟就很難起飛。所以說,交通設施是一個國家經濟的護城河

。它主要的作用就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讓同樣的時間做出N倍於之前的事。

1 滴滴打車:提高了打車的效率。原來的打車效率低,司機瞎跑找不到哪裡有乘客,乘客瞎等等不到司機。

2 共享單車:提高了用車的效率。因為降低了使用者用車的成本,等於提高了效率。

3 地鐵:在大城市穿梭的利器,提高了人的效率。

4 高鐵:高鐵是城市之間高效運轉。提高了跨城市的效率。

5 高速公路:同高鐵,如果沒有高速公路,你很難遲到新鮮的水果,新鮮的水果就會漲價,提高了消費的成本,不利於消費。有了高鐵和告訴,效率提高了。

二、教育

1 培訓機構侵佔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教你一技之長。不過,你要交高昂的學費在裡面蹲幾年。出來了發現一片迷茫。找到的工作不理想。時間成本太高,導致資金投入成本太高。培訓結構看準了,批量培訓程式設計師,來吧,交個一兩萬塊錢,幾個月就能進IT。購買成本極大的降低。效率=成本/時間,效率極大的提高了。

2 值乎侵佔培訓機構:培訓機構去學一傢伙掏腰包,幾萬塊,全天候。那專案網上多的是。值乎來一個Live,作者把連結整理好,材料整理好,語音教學,可以提問,不用實時。時間成本降低,購買成本降低。效率=成本/時間,效率極大提高。而且品質有保障(剛需)。

三、程式語言

1 C侵佔彙編:高階語言的出現,一行頂十行,程式設計效率極大的提高。

2 C++侵佔C:面向物件的出現,使得開發大型業務系統有了保障。維護成本降低,開發週期縮短,效率提高了。

3 Java侵佔C++:使用者量的增長使得C/S的逐個機器部署以及快速修改介面成了C++的瓶頸,Java應運而生。效率提高了。

4 Node.js Vue.js侵佔Java:做個普通程式也要搞半天框架,學習成本太高,Node兩句話服務端就開始幹活了。前端框架更是讓前後端徹底解耦,開發速度快了,前後端可以並行開發了,效率提高了。

五、手機

蘋果手機:蘋果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卡,啥叫不卡,效率。我們追求的是極致的體驗,酷,剛需。

華為手機:自己研發的手機晶片一出來,不用依賴進口了,成本大大降低了(效率提高了),變成銷量上的老大了。從而小米也去搞家庭只能化產品了。

六、輸出感覺的產品和輸出資訊的產品

1 輸出使用體驗的產品:每一個細節都是使用者能夠感受到的,好與不好就是感覺。所以使用者體驗是相當重要的,蘋果的護城河之一就是使用者體驗(速度、細節)

2 輸出資訊的產品:你把介面搞的再美觀其實使用者也不怎麼太關心,比如微博、百度搜索、等等。只要方便看到想看到的就行。文字排版那些東西還是免了吧。

 

第三章:個人的護城河

上面產品的例子應該足夠說明問題的了,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個人的護城河是什麼。

個人分為:打工者、給自己打工者、企業家、投資者(《富爸爸窮爸爸》裡面的分法,目前我估計你只需要考慮打工者就行了)。

這裡我們主要考慮占人數絕大多數的打工者的護城河,如何在企業裡建立自己的護城河,也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

請收下讓我擺出一個令人傷感的事實:長期來看人才在一個企業中沒有護城河

一、從打工者的角度看

李嘉誠和馬雲是企業管理者,排除股東的成分,李嘉誠退休了,馬雲退出了,絲毫不影響集團的運轉。何況你個普通打工者呢?所以說企業裡,個人是不存在護城河的。因為企業作為一個系統,系統本身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制度保證、文化鞏固、產品賺錢),任何個人都是一個可以替代的零件。

二、從企業產品的生命週期來看

企業只有在搶佔市場的過程中,人才才會放到重要的位置(前幾年搞大資料的、現在搞無人駕駛的、滴滴打車和快遞打車競爭的時候司機漁翁得利的、多年前華為佔領通訊領域時南京丈母孃總想打聽華為單身男的)。

因為很明顯,人才可以讓產品儘快搶佔市場。一旦產品成功佔領市場,那麼對人才的需求就會由產品本身替代,此時支付高工資就靠市場獲取的利潤。但是再往後,就要看企業的盈利模式了。

1 一錘子買賣的產品

比如智慧電錶、不鏽鋼鍋、智慧電錶採集軟體系統、工業軟體。這種耐用品,或者說賣硬體的,賣一次性軟體的盈利模式,一旦市場鋪滿了,就沒地方再賺到錢了。人才就更顯得是企業的負擔了。這種地方你還是早點走吧,別說護城河了,老闆看到你都覺得你工資高。

2 定期收費的產品

比如萬得資料、運營商收流量費寬頻費。這種盈利模式一般企業佔領市場之後也會飽和,但是因為定期收費,所以總是有固定收入。在這裡面的人才隨著市場被佔滿,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也變得不那麼迫切了,最多是維護現有系統。你想漲工資?那好,我不同意,你走吧,我找個新人來替換你好了。

3 反覆收費的產品和消耗品

1)比如茅臺、手機、滴滴打車、共享單車、遊戲。這種情況一般企業可以持續從中賺錢。而且盈利模式如此之好,所以開始競爭市場的時候人才的工資非常高。一旦系統穩定,高工資就只能維持,漲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能在這樣的地方工作,其實就可以一直拿一個相對高的收入了。

2)比如石油、天然氣、高速公路、食用鹽。這種投資大,易消耗的產品並不是資本沒錢做,而是不給做。比如,美國的鐵路、跨海電纜、大學很多均為民營。

這個也是很多資本家願意投錢的原因。如果你說你去做某個不鏽鋼臉盆,精緻耐用,那你鐵定拉不到一毛錢的風頭。

4 教育

教育屬於剛需消耗品。老師的服務物件是學生,可以就是企業的客戶,並且企業的產品可以理解成很大程度上就是老師。所以只有在這個領域中,個人才有自己的護城河,那就是教學質量好。但這個我們將之歸類到給自己打工的行列中,而不是普通打工者的角色中。

三、個人的選擇

1 個人的“護城河”: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才在企業面前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每個人都可以被替代),根本不存在護城河(中年危機嚇尿一撥人)。

2 個人的持續高收入:從企業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來看,佔領市場的過程是人才最吃香的(所以今天送外賣,明天去跑快車,後天去搞無人駕駛),佔領之後人才還能不能吃香要看產品的盈利模式。

3 個人要跳槽:如果你沒眼光,不幸落入了夕陽產業,或者上面說的不幸的產品生命週期,那你就可以用我們上面分析的過程來選擇接下來你要幹嘛了。

4 個人的終極選擇:創業。別扯了,虧的讓你沒有褲子穿(如果你盲目創業的話)。但不管怎麼樣,這才是終極選擇,沒有其他。創業可以從給自己打工開始,過度到創辦企業,最後再考慮投資者。其實這幾個並無一定的次序,看個人。但是不管你選擇給自己打工(做自己的產品),創辦企業(面向市場創造產品或者服務),還是投資者(投資別人的產品或者服務)都需要用護城河思維來認真的思考一下值不值得長期投入。

 

參考文獻:

《貨幣戰爭5》、《軟體隨想錄》、《富爸爸窮爸爸》、百度百科

 

【挨踢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