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物理層中通訊方式的總結之通道複用技術
阿新 • • 發佈:2018-11-11
[百科上這樣描述]“複用”是一種將若干個彼此獨立的訊號,合併為一個可在同一通道上同時傳輸的複合訊號的方法。
比如,傳輸的語音訊號的頻譜一般在300~3400Hz內,為了使若干個這種訊號能在同一通道上傳輸,可以把它們的頻譜調製到不同的頻段,合併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響,並能在接收端彼此分離開來。
如圖,畫得小丑小丑~
頻分複用:顧名思義,將用於傳輸通道的總頻寬劃分成若干個子頻帶(或稱子通道),每一個子通道傳輸一路訊號。也就是不同訊號的頻率各不相同,然後在一個通道內並行傳輸。可用於模擬傳輸系統。
時分複用:就是將提供給整個通道傳輸資訊的時間劃分成若干時間片(簡稱時隙),並將這些時隙分配給每一個訊號源使用,每一路訊號在自己的時隙內獨佔通道進行資料傳輸。如 上文提到的數字傳輸系統,它採用脈衝編碼技術後,再利用時分複用技術電話局間的一條中繼線就可以傳送幾十路電話了。
注:傳送資料不多時,卻獨佔一個時隙,白白浪費,而資料多一些的,卻不夠,只能分多次傳送~
碼分複用:是靠不同的編碼來區分各路原始訊號的一種複用方式,主要和各種多址技術結合產生了各種接入技術(分碼多重進接),包括無線和有線接入。例如,一個通道只容納1個使用者進行通話,許多同時通話的使用者,互相以通道來區分,這就是多址。
統計時分複用:實際上就是所謂的頻寬動態分配。統計複用從本質上講是非同步時分複用,它能動態地將時隙按需分配,而不採用時分複用使用的固定時隙分配的形式,根據訊號源是否需要傳送資料訊號和訊號本身對頻寬的需求情況來分配時隙,主要應用場合有數字電視節目複用器和分組交換網等。
動態分配,合理利用,a最先來,最先上,bc一起來,b和c的一部分接著上…
波分複用:在光通訊領域,人們習慣按波長而不是按頻率來命名。因此,所謂的波分複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其本質上也是頻分複用而已。如今,在一根光纖上覆用的路數越來越多,現在已能做到在一根光纖上覆用80路或更多路數的光載波訊號。
空分複用:即多對電線或光纖共用1條纜的複用方式。比如5類線就是4對雙絞線共用1條纜,還有市話電纜(幾十對)也是如此。能夠實現空分複用的前提條件是光纖或電線的直徑很小,可以將多條光纖或多對電線做在一條纜內,既節省外護套的材料又便於使用。
極化波複用:電磁波在空間傳播時,其電場向量的瞬時取向稱為極化。衛星系統中通常採用兩種辦法來實現頻率複用:一種是同一頻帶採用不同極化,如垂直極化和水平極化,左旋圓極化和右旋圓極化等;另一種是不同波束內重複使用同一頻帶,此辦法廣泛使用於多波束系統中。
最後總結物理層標準 EIA-232的主要特點:
(1)機械特性: 外形,尺寸,引腳排列
(2) 電氣效能:負邏輯,0相當於對訊號地線有十3V或更高的電壓, 空號,或控制線的“接通”狀態。1相當於對訊號地線有—3V或更負的電壓,傳號,或控制線的“斷開”狀態。另外,當連線電纜線的長度不超過15m時,允許資料傳輸速率不超過20kb/s。
(3)功能特性:規定了什麼訊號線應當連線到25根引腳中的哪一根以及該引腳的作用。
(4)規定了在DTE與DCE之間所發生的事件的合法序列。
備註: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資料終端裝置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資料電路端接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