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筆輸入法的前世今生
一、拯救了中文輸入法 80 年代前後,隨著計算機被引進中國,一個實際的問題出現了——如何輸入漢字? 雖然拼音輸入法也能用 26 鍵解決漢字輸入法問題,但彼時卻出現了 “漢字落後論” 的觀點,有部分人主張 “漢字拼音化”,“拼音代替漢字” 甚至 “一語雙文”,讓漢字輸入與字形沒有直接關聯,這是中國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漢字危機。 當時中外研究人員的主流思路都是打造漢字輸入鍵盤,如日本的 “主—輔” 鍵整字輸入鍵盤、北京大學包括 256 鍵、1000 個部件的漢字拼形組字 “中鍵盤”。 (圖片來自:王碼官網) 1978 年,在河南南陽科委工作的王永民,因對川光廠花費了 9 萬元研製出的 “幻燈式” 鍵盤(用來解決漢字排版機的校對問題)感到不滿意,發誓做出更好的漢字輸入鍵盤的王永民,開始了長達五年的研究工作。 一開始,王永明也免不了走 “做鍵盤” 的老路,但他一步步將鍵盤由 188 鍵壓縮至 36 鍵。這一切,還是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完成的。 又經過一系列改進後,1983 年,五筆字型橫空出世。 雖名為 “五筆”,但原則上每個字最多隻需要四碼便能輸入。之所以叫五筆,是因為漢字字型可以按照首筆筆畫 “橫豎撇捺折” 分為五種,鍵盤的 26 個字母鍵上也由此被分為 5 個區,分別對應不同的字根,如木、目、女等。 五筆字型僅僅使用 26 個字母,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按王永明的說法,就是 “用科學的方法和設計,讓漢字跨越數字化鴻溝”。 新華社將五筆字型譽為中國文化史上 “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 的重大發明。 儘管五筆字型解決了漢字輸入的問題,但從推廣到應用,又經過了整整十年時間。 隨著 1986 年全球第二大電腦公司 DEC 花費了數十萬美元買下了 “五筆字形” 的使用權、1987 年和 1988 年國家科委和國防科工委分別發文推廣五筆字型、到王碼 86 及王碼 98 被嵌入微軟 Office 元件,90 年代出現了全民學五筆的熱潮,王碼五筆輸入法終於迎來了輝煌期。 (王碼 86 及王碼 98 被嵌入微軟 Office 元件) 相比於拼音輸入法,五筆的最大優勢在於重位元速率低。 或許現在用著各種智慧拼音輸入法的你,對於選詞的問題並沒有太大感覺,各大廠商早已用強大的詞庫和雲聯想技術將拼音輸入法這一劣勢降至最小。 但在 90 年代至 21 世紀初,拼音輸入法的使用體驗算不上美好,打一個字往往需要翻上好幾頁,詞庫的容量也小得可憐。而幾乎不需要選詞,可以直接盲打的五筆在當時簡直是神器般的存在。 大量的五筆學習班、教程也由此出現,帶有五筆字根鍵盤的 “小霸王” 學習機更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 然而,智慧拼音的出現卻打破了五筆在漢字領域獨領風騷的格局,成為了拼音輸入法使用者的福音。 2006 年,搜狐推出搜狗拼音輸入法。這一產品起初並未引起過多關注,畢竟當時的拼音輸入法已是智慧 ABC 和紫光拼音的天下。 未曾想,搜狗輸入法開創的整句輸入、聯想輸入、雲聯想等功能,加上強大的聯網詞庫,徹底顛覆了拼音輸入法的體驗。 在此之後,騰訊、百度、Google 等廠商也紛紛推出拼音輸入法產品,也無外乎是依賴龐大的詞庫、編碼優化和大資料優化等,用技術手段硬是讓拼音輸入法的速度實現了質的飛躍。 雖然並無確切的統計資料表明五筆的使用人數少於拼音,但通過日常生活也能看出,伴隨各位在電腦前鍵字如飛,無疑是搜狗拼音、QQ 拼音等。 仍堅守在五筆陣營的,要麼是不會拼音的長輩、要麼是需要大量錄入文字的專業人員(如銀行職員、會計等),當然還有少數因初期拼音輸入法體驗過差,為了追求速度而學習了五筆的 90 後。 對我們普通人而言,且不說如今的拼音輸入法各種強大,即使是在 90 年代,藉助智慧 ABC 等優秀工具,拼音在效率上也並非一無是處,很多人甚至能將智慧 ABC 上字詞的頁碼倒背如流,從而實現盲打。這也是五筆雖然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廣,但遲遲無法普及開來的原因之一。 一邊是需要投入精力學習、忍受學習速度爬坡的五筆,另一邊是上手即可用,日常打字速度也幾乎與五筆無異的拼音輸入法,加上各大廠商重金投入推廣,大部分使用者也樂得投入後者的懷抱了。 三、制約五筆發展真正原因五筆比拼音輸入法難學,這是很多人對其望而卻步的原因。 然而,我們覺得拼音輸入法沒有上手難度,只是因為我們已經經歷了它的學習過程。 託九年義務教育的福,大多數人在接觸電腦前,已能熟練掌握拼音。因此,將需要從頭開始學起的五筆,與我們其實已經掌握用法的拼音輸入法進行學習難度的對比,本身就不是一個公平的比較。 這個問題下另一個答主 @張抗抗 講得很好,那就是五筆的學習曲線非常陡峭。(圖自 @張抗抗 ) 如果讓一個既不會拼音也不會五筆的人,從零開始學習打字,恐怕拼音並不比五筆好學。這一點也可以從很多老一輩的人使用五筆得到佐證。 五筆並不比拼音難,但僅僅是一個 “需要專門學習” 的門檻,足以攔住絕大多數人。 從小到大,我們學習語數外、理化生、各種樂器,又有哪些不是從零開始的?可我們為何願意投入精力去學?因為我們都知道其重要性,講得更功利些,我們能夠從中獲得巨大收益,因此選擇迎難而上。 至於五筆,這只是一門錦上添花的技能。會與不會,並不影響我們在網上愉快地聊天、寫文章。 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投入與產出比的問題。如果你是對於文字輸入準確率有極高要求的人員,如速記員、會計、祕書等,那麼你學習五筆的動力無疑要充足得多,因為你需要它。 四、用簡單的方式滿足大眾的 “專業” 需求儘管五筆輸入法已不復當年輝煌,但在某些領域,如出版社、銀行、會計做賬等,五筆依然有著拼音無法比擬的優勢。換而言之,五筆從一項曾經是大眾化的技能,又變成了專業人士的工具,這或許才是它的正確定位。 遙想當年的 P 圖黨,只是想為照片想去個紅眼、修一下面板、加個濾鏡,我們都需要掌握各種 PS 技巧,搞清楚色域、色階的區別,看懂直方圖等。 現在,哪個姑娘手機裡沒幾款美顏相機?磨皮、瘦臉、袪痘,都只是簡單的幾次操作而已。你辛辛苦苦在 PS 上調了半天的色彩,效果可能還不如 VSCO Cam、Instagram 上濾鏡。 或許這些軟體所實現的效果仍與 PS 有差距,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夠用就行,我並不在意那調好的濾鏡是否口味過重、磨皮是否把五官都磨沒了。 將部分專業的功能用簡單的方式實現,這也是如今不少面向大眾的產品的生存之道。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 WPS、Google Doc 等產品上。這些產品可能在功能上無法與 Office 抗衡,但功能的減少也意味著使用難度的降低,畢竟我們很多人需要的只是最基本的文件編輯功能而已,Office 元件裡那些複雜的按鈕又有多少人能用得上? 從膠片相機、到卡片機,再到如今手機的拍照功能,拍照的門檻也是一再降低,單反依然屹立不倒,但拍照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屬。 五筆與拼音的相愛相殺過程,也是同樣的道理。輸入法並無優劣之分,只有專業與日用之別。 往長遠看,拼音和五筆輸入法或許都將被語音輸入、文字自動識別等技術所取代。就目前的發展來看,語音輸入的準確率和速度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當然,短期內鍵盤輸入仍有其用武之地,但並不排除在未來會出現更高水平的技術將這些輸入法取而代之,比如無需藉助雙手的腦電波之類的,這就是後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