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做正確的事
一、什麼叫做正確的事?為什麼要做正確的事?
-
能夠讓公司或個人有長期收益的事(不是短期收益)。所謂長期收益,意味著,做的這個事可以在3-5年內有收益,而不是做一次有一次的收益。
-
能夠讓公司或個人有質的改善或成長的事。
-
能夠提高效率的事。(效率=有用功/總功)
-
能夠解放生產力的事。
-
能夠讓公司或個人更有競爭力,增加更多的可能性的事。
-
多關注自己得到的,而不是失去的。平庸的人才會更關注自己失去什麼,而優秀的人都是會“投資”的人,一個人的“時間”、“金錢”、“青春”、“精力”、“經驗”、“能力”等都可以拿來做投資,聰明的投資人都是關注自己能夠得到什麼。
-
簡化和自動化。去做可以提高效率,解放生產力的事。至少先從自身開始。(注意:效率不是做的快,效率=有用功/總功,所以,要麼降低總功,要麼提高有用功)
-
學習並使用更優秀的技術。尤其是那些可以解放生產力的技術。
-
用通用的技術解決公司內特定的問題。case-by-case 的解決問題只會讓你得到“術”,而不會讓你得到解決問題的“道”,只有能用的技術才能讓你逼近本質上的東西,而這才是讓你能成長,能達到更高位置的東西。
-
不要加班,並讓自己條件受限,這樣才能逼迫自己只能使用智力而沒法使蠻力。
-
遠離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那些用加人加錢來完成的事),遠離重流程審批的工作,親近知識密集型和相信員工的工作
-
用技術解決問題,而不是用管理解決問題(參看酷殼的《AWS 的 S3 故障回顧和思考》)
-
堅持用高的標準來做技術。因為,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
-
嚴謹地對待技術。嚴謹的設計和程式碼、評審、測試、運維,而不是用 workaround 或是 hack 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會讓你的技術水準更上一層樓。
-
做有思想的軟體,而不是拼湊出來的軟體。(參看《 Unix 程式設計藝術》等書)學習各種基礎技術的原理和思想,而不是應付工作。
我們處於這個 IT 浪潮一波接一波的時代,也是一件相當幸運的事。就好像我們生活在了“工業革命”的時代,如果我們委曲求全,沒有做正確的事,那麼我們就是在浪費人生和上天賜予的幸運,同時也辜負了這個時代
舉兩個我活到現在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
放棄了銀行的工作和分房。離開了家鄉,來到大城市經歷網際網路 IT
的浪潮。 -
放棄了路透的工作,降級降薪到了 Amazon。
前者,讓我失去了房子和穩定的工作,但讓我擁有了活在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經歷和人生。因為,我放棄了一般人不敢放棄的東西,所以我更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得到什麼,也讓我更加一心一意的去追逐自己要的東西。
後者,讓我放棄的公司高管的職位。但是,我收穫到了更廣闊的眼界和更為牛逼的思維方式,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遼闊天地的大門,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時代最強的脈搏,這段經歷讓我受益終身,覺得活著非常值得!
二 、主管和公司不認可我的績效,我應該怎麼處理?
首先,好的主管應該在你出錯或問題產生時就會指出你的問題,並和你一起找原因想辦法幫助你改善和加強你的能力。好的主管一定是讓員工成功的,而不是讓員工失敗。所以,如果你的績效有問題,好的主管其實也是要反省自己是否用對人了。
如果你的主管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平時不指出你的問題,也不幫助你,完全“秋後算賬”式的玩法,無論你的能力是否有問題,你都一定要離開這個主管,因為他不稱職。
如果你的主管是個好主管,或者他還不算差。那麼,在績效考核時,你一定要問清楚,績效不達標的相關案例,越具體越好,這樣會讓你自己能判斷出來,是自己沒有呆在正確的地方,還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如果是前者,那麼你需要考慮一下是否想去迎接挑戰,哪怕績效不達標你覺也值了,如果覺得自己能力有問題無法挑戰更高層次的事,那麼你應該想想自己的長處和強項(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強項),所以,學會揚長避短,找到適合發揮自己長處和強項的地方。
三 、公司要求的 KPI 要強制分佈,我作為一線主管,怎麼辦?
老實說,我在最近的三個公司裡做主管和經理時,這三個公司都是要求強制分佈的公司。所謂強制分佈就是按規定的比例給人的績效打分,比如:2:7:1表示,20%的人超標,70%的人達標,10%的人不達標,也就是說,無論怎麼樣,有10%的員工一定是不達標的,只是外企對於強制分佈不達標的員工會有一個 PDP(路透叫 PDP - Personal Developement Plan)或 PIP(Amazon叫PIP - Personal Improvement Plan),有半年6個月的改進,也就是說,公司和主管會為不達標的員工制定相應的改善計劃,來幫助員工改善,如果還是不達標的話,那麼路透會使用培訓轉崗的方式,而 Amazon 會使用 N+1 賠償的方式。我呆過的國內某公司沒有改善計劃,連續兩次不達標後,直接勸退,有的員工會有 N+1 的賠償。
對此,作為主管,你該怎麼辦?我相信很多主管在給確定誰是那10%的人選時,相當的糾結和難受,在國內某公司我還見到了某主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門從外面招這個人進來打1,汗!這裡,我給主管們分享幾個建議:
如果你的團隊和員工都表現的很好,你一定要向公司和你的上級為員工爭取一下不出這10%,也許爭取不到,但是作為一個主管,這是你應該要乾的事。也許,你會失去上級對你的印象,但是你會得到下屬對你的擁護和口碑。
如果爭取不到,而且也沒有真正不合格的人,還要必需要選出相關的人來。那麼,你只能挑出一個團隊裡最不重要的人來了。但是,你可以做的是,讓這個員工有尊嚴的離開。你可以幫這個員工介紹外面的工作,幫員工準備面試,讓員工開了你,而不是你開了員工。
四 、如果用績效來考核事,那麼人怎麼考評呢?
我建議用績效來考核產品,專案,部門,甚至程式碼。有朋友問題我,如果這樣的話,那不行的人怎麼辦呢?另外,優秀的人怎麼不會受這樣的影響?
我覺得,這是兩套體系,KPI 用來考評事而不是人,並不代表人會被連帶考評,那麼,這還是老樣子,無非變成間接考核了。
如果一個專案,一個產品,一個部門的 KPI 不合格,那麼,第一年,先停止招人,如果再不合格,第二年,就要裁人,裁人裁到營收平衡,如果再不合格,第三年,就要考慮是否應該砍掉了。
對於人來說,應該是另一套體系,或是加上更多的維度。比如:在
Amazon,考核人,有三個維度:
一個是績效。
一個是 Leadership。
一個是潛力。
關於 Leadership,請參看 Amazon Leadership Principle,這是一個三為一體的評價人的方式。也就是說,績效如果不達標,但有Leadership 或有潛力,那就可以留下來。這個方式的好處是引入了多個緯度,更加科學。也就是說,對於人來說,應該儘可能的發現人的長處和亮點,而不僅只用當前的工作結果來判定。
--------------------- 作者:GitChat技術雜談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GitChat/article/details/82899660?utm_source=copy 版權宣告: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