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觀後感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觀後感

  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時覺得很親近,黑白畫面,國企改革的背景,濃濃的兒時畫面感,原諒我只是一個三十不到的人,可能我比較早熟,對八九十年代還有些記憶,更早以前也通過電視、音樂、書籍等了解過一些,而那些聽過又沒經歷過的東西,總給人一些莫名的期待,所以我對這些可能再老一二十歲的人會有感覺的東西,也十分的有感覺。

  電影圍繞著電影廠展開,有一家三口,丈夫在電影廠工作(剪輯?),妻子是個教師,兒子是個剛參加小升初考試的學生,因為國企改革,丈夫面臨下崗,故事就此開始。

  故事是什麼樣的不想多說,自己看一遍電影自然可以瞭解,看完的感受是使我瞭解了那個年代的生活,那個年代的普通人的狀態。丈夫晨出門隨時騎著他的自行車,這也是那個年代的標配吧,在沒事可做的日子裡帶著兒子到處跑,游泳,捉蟋蟀,看殺羊,那就是他閒暇能做的打發時間的事了吧,他也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驕傲,他曾說過,人不能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卻最終為了生活去當了場工,他看不上肥頭大耳的韓胖子,有求於他的時候見到也要背過頭去來個錯過,可不論如何,日子總要繼續,就算難受時一個人戴著耳機聽著音樂,誰叫也不聽,或者有點發瘋似的夜裡一個人在屋裡胡亂揮舞拳頭手臂,最後還是迴歸平常,在人前還是一個默默辛苦工作的人。

  妻子的孃家有個重病的太姥姥,很多時候要回去看看,每次都有一大家子人,大家你來我往,互相幫助,很溫暖人心的事情。妻子是個老實的教師,在丈夫沒事做在家的日子裡,常常報怨丈夫沒用,卻任勞任怨,一個人默默的支撐著一個家,妻子是個典型的讀書人,說起話來一股子書卷味,卻又不呆板死板,她就認為韓主任能看清形勢,有出息,因為丈夫沒工作在家,少不了因為這事發生點磨擦,夫妻關係時常緊張,拌拌小嘴,吵吵小架,但過去了就過去了,她和丈夫一樣深愛著兒子,只不過方式不同,丈夫是通過帶他出去玩,給他做(買)東西來表達,而妻子則是通過對兒子悉心的照料來表達。

  如果電影裡總是這些正能量正面的東西,不合適也不合理,所以就有三兒這個角色,他也是電影廠的一份子,他就是一個問題人物,攔路截人財物,沒事就打桌球,看電影,一副混混的做派,這種人做長了早晚會出事,終於有一天因為一些事情被警察逮去了,等到出來時已是物是人非,父親因為過度操勞而去世,自己成了個無依無靠的人,當小雷(兒子)在旁邊讓他哭出來的時候,他只是說了一個字:滾,也許對他們這種人來說,軟弱是不應該存在的一種東西,當生活畢竟是公允的,任你哭的再凶,或者再委屈也沒用,也還是隻能老老實實的生活。

  韓主任描寫的不多,總體給人感覺的印象是個有能力,有膽識的人,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帶著電影廠眾人找出路,通過給晨和三兒安排工作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是為了電影廠職工們著想的。

  這幾個是電影廠的人物,妻子孃家的人在這裡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總得來說很真實,感覺是會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其實電影裡每個人說的每句話都很真實,讓人覺得好像這種人物就會說這樣的話一樣,這種話確實是他們說的。

  最後說說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張小雷(兒子),這部電影說的就是兒子的成長,以兒子的視角看發生在他身邊的人和事,通過經歷這些人和事,心理慢慢發生改變,慢慢的成長起來。

  總的說吧,他給人的感覺就是真實,自己小時候好像就是那樣的,他做的那些事就算自己沒做過也在心裡想過,給人的帶入感特別強。我最喜歡看他一個人的時候,一個人觀察他人,或者一個人睡不著,一個人想事情,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空間需要一個人的時候的,在這些時候的小心思,對事情的小思考,對外界的小觀察,都是他們認識世界,瞭解自己的一部分,他看電影時看到三兒帶一夥男女也來看電影,他看到父親夜裡一個人發瘋似的揮舞拳頭,他在三兒出事後想到三兒掏羊糞的情形,他偷看對面樓的女生,他在白天被一個女生親過夜裡睡不著覺。他也是個愛看”熱鬧“的孩子,身邊發生什麼事都會湊到邊上看看。在三兒出事時,聽到屋外的警笛,他會跑出去看看,從而親眼看到三兒被逮走,夜裡聽到客廳有動靜,從床上爬起來偷看到父親一個人發瘋一樣揮著手臂,他聽到母親和舅舅的吵鬧從而發現母親在給失業的舅舅錢。他也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整部電影也沒說什麼話,都是在默默的觀察,聽,思考,消化經歷的東西,謝天謝地他沒經歷什麼不好可怕的事情,使他能正常健康的成長。

  每句話每個動作每件事每個場景都似曾相識,這也許就是一些人看這部電影的感覺吧,大人們被生活逼迫的死去活來,小孩卻在安然的成長,看到成人世界的一幕幕,在他長大後,可以避免這一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