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併發(十九):final實現原理 淺談Java中的final關鍵字
final在Java中是一個保留的關鍵字,可以宣告成員變數、方法、類以及本地變數。
一旦你將引用宣告作final,你將不能改變這個引用了,編譯器會檢查程式碼,如果你試圖將變數再次初始化的話,編譯器會報編譯錯誤。
一、final變數
final成員變量表示常量,只能被賦值一次,賦值後值不再改變(final要求地址值不能改變)
當final修飾一個基本資料型別時,表示該基本資料型別的值一旦在初始化後便不能發生變化;如果final修飾一個引用型別時,則在對其初始化之後便不能再讓其指向其他物件了,但該引用所指向的物件的內容是可以發生變化的。本質上是一回事,因為引用的值是一個地址,final要求值,即地址的值不發生變化。
final修飾一個成員變數(屬性),必須要顯示初始化。這裡有兩種初始化方式,一種是在變數宣告的時候初始化;第二種方法是在宣告變數的時候不賦初值,但是要在這個變數所在的類的所有的建構函式中對這個變數賦初值。
二、final方法
使用final方法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把方法鎖定,以防任何繼承類修改它的含義,不能被重寫;
第二個原因是效率,final方法比非final方法要快,因為在編譯的時候已經靜態綁定了,不需要在執行時再動態繫結。
(注:類的private方法會隱式地被指定為final方法)
三、final類
當用final修飾一個類時,表明這個類不能被繼承。
final類中的成員變數可以根據需要設為final,但是要注意final類中的所有成員方法都會被隱式地指定為final方法
在使用final修飾類的時候,要注意謹慎選擇,除非這個類真的在以後不會用來繼承或者出於安全的考慮,儘量不要將類設計為final類。
四、final使用總結
final關鍵字的好處:
(1)final關鍵字提高了效能。JVM和Java應用都會快取final變數。
(2)final變數可以安全的在多執行緒環境下進行共享,而不需要額外的同步開銷。
(3)使用final關鍵字,JVM會對方法、變數及類進行優化。
關於final的重要知識點
- final關鍵字可以用於成員變數、本地變數、方法以及類。
- final成員變數必須在宣告的時候初始化或者在構造器中初始化,否則就會報編譯錯誤。
- 你不能夠對final變數再次賦值。
- 本地變數必須在宣告時賦值。
- 在匿名類中所有變數都必須是final變數。
- final方法不能被重寫。
- final類不能被繼承。
- final關鍵字不同於finally關鍵字,後者用於異常處理。
- final關鍵字容易與finalize()方法搞混,後者是在Object類中定義的方法,是在垃圾回收之前被JVM呼叫的方法。
- 介面中宣告的所有變數本身是final的。
- final和abstract這兩個關鍵字是反相關的,final類就不可能是abstract的。
- final方法在編譯階段繫結,稱為靜態繫結(static binding)。
- 沒有在宣告時初始化final變數的稱為空白final變數(blank final variable),它們必須在構造器中初始化,或者呼叫this()初始化。不這麼做的話,編譯器會報錯“final變數(變數名)需要進行初始化”。
- 將類、方法、變數宣告為final能夠提高效能,這樣JVM就有機會進行估計,然後優化。
- 按照Java程式碼慣例,final變數就是常量,而且通常常量名要大寫。
- 對於集合物件宣告為final指的是引用不能被更改,但是你可以向其中增加,刪除或者改變內容。
五、final原理
對於final域,編譯器和處理器要遵守兩個重排序規則:
1.在建構函式內對一個final域的寫入,與隨後把這個被構造物件的引用賦值給一個引用變數,這兩個操作之間不能重排序。
(先寫入final變數,後呼叫該物件引用)
原因:編譯器會在final域的寫之後,插入一個StoreStore屏障
2.初次讀一個包含final域的物件的引用,與隨後初次讀這個final域,這兩個操作之間不能重排序。
(先讀物件的引用,後讀final變數)
編譯器會在讀final域操作的前面插入一個LoadLoad屏障
示例1:
public class FinalExample { int i; // 普通變數 final int j; // final 變數 static FinalExample obj; public void FinalExample() { // 建構函式 i = 1; // 寫普通域 j = 2; // 寫 final 域 }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r() { // 寫執行緒 A 執行 obj = new Final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reader() { // 讀執行緒 B 執行 FinalExample object = obj; // 讀物件引用 int a = object.i; // 讀普通域 a=1或者a=0或者直接報錯i沒有初始化 int b = object.j; // 讀 final域 b=2 } }
第一種情況:寫普通域的操作被編譯器重排序到了建構函式之外
而寫 final 域的操作,被寫 final 域的重排序規則“限定”在了建構函式之內,讀執行緒 B 正確的讀取了 final 變數初始化之後的值。
寫 final 域的重排序規則可以確保:在物件引用為任意執行緒可見之前,物件的 final 域已經被正確初始化過了,而普通域不具有這個保障。
第二種情況:讀物件的普通域的操作被處理器重排序到讀物件引用之前
而讀 final 域的重排序規則會把讀物件 final 域的操作“限定”在讀物件引用之後,此時該 final 域已經被 A 執行緒初始化過了,這是一個正確的讀取操作。
讀 final 域的重排序規則可以確保:在讀一個物件的 final 域之前,一定會先讀包含這個 final 域的物件的引用。
示例2:如果 final 域是引用型別
對於引用型別,寫 final 域的重排序規則對編譯器和處理器增加了如下約束:
在建構函式內對一個 final 引用的物件的成員域的寫入,與隨後在建構函式外把這個被構造物件的引用賦值給一個引用變數,這兩個操作之間不能重排序。
public class FinalReferenceExample { final int[] intArray; // final 是引用型別 static FinalReferenceExample obj; public FinalReferenceExample() { // 建構函式 intArray = new int[1]; // 1 intArray[0] = 1; // 2 }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rOne() { // 寫執行緒 A 執行 obj = new FinalReferenceExample(); // 3 }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rTwo() { // 寫執行緒 B 執行 obj.intArray[0] = 2; // 4 } public static void reader() { // 讀執行緒 C 執行 if (obj != null) { // 5 int temp1 = obj.intArray[0]; // 6 temp1=1或者temp1=2,不可能等於0 } } }
假設首先執行緒 A 執行 writerOne() 方法,執行完後執行緒 B 執行 writerTwo() 方法,執行完後執行緒 C 執行 reader () 方法。
在上圖中,1 是對 final 域的寫入,2 是對這個 final 域引用的物件的成員域的寫入,3 是把被構造的物件的引用賦值給某個引用變數。這裡除了前面提到的 1 不能和 3 重排序外,2 和 3 也不能重排序。
JMM 可以確保讀執行緒 C 至少能看到寫執行緒 A 在建構函式中對 final 引用物件的成員域的寫入。即 C 至少能看到陣列下標 0 的值為 1。而寫執行緒 B 對陣列元素的寫入,讀執行緒 C 可能看的到,也可能看不到。JMM 不保證執行緒 B 的寫入對讀執行緒 C 可見,因為寫執行緒 B 和讀執行緒 C 之間存在資料競爭,此時的執行結果不可預知。
參考資料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