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為什麼大多數同學寧願吃學習的苦,也不願意嘗思考的痛?

為什麼大多數同學寧願吃學習的苦,也不願意嘗思考的痛?

最近認識了許多大學生朋友,一次和我覺得平時挺有主見的一個小姑娘閒聊,問她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什麼規劃,她回答道:準備考研 。

“ 班裡的同學大部分都在準備考研,我要是不考研好像顯得我比她們低一等似的。而且我也想通過這個證明下自己,考上更好的大學以彌補自己高考失利帶來的遺憾 。”

進一步的瞭解,她說出了一個讓我感覺有點不太能理解的數字,她的同學中已經開始備戰考研的佔到了80%。而她所學的專業在我看來正是一個熱門專業,畢業的學生只要稍微有點能力根本不愁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知道這些準備考研同學中有多少人是經過了認真思考,覺得考研對自己就是最好的選擇才去主動承擔這份辛苦;還是出於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正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大家都去考研,跟著做肯定不會錯的。

歸根到底,為什麼大多數同學寧願吃學習的苦,也不願意嘗思考的痛?

 

1 學習的苦清晰可見,思考的痛讓人迷茫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問題,問的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其中一個點贊最高的答案是這樣說的:

“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學習的痛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和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那個答案放到這裡,可以這樣解讀:

學習的苦是清晰可見的

而人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尤其是對於經過了高考那座獨木橋的大多數學生來說,考研大不了只是再把高考前的那段黑暗經歷再體驗一遍而已。

那樣的狀態雖然不會讓人感到舒服,但是久而久之也不會讓人特別難受。而且每天都沉浸在學習中會給自己帶來一種充實感,隨之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感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艱苦學習帶來的身體上的疲憊感。

思考的痛帶來的更多是迷茫、無助的感覺

思考是一個不斷髮掘自己內心,探索自己真正需要的,並且什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漫長的過程。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沒法在第一時間得到那個正確答案,需要你去不停地摸索,做出判斷,實踐,根據反饋再去思考,然後一遍又一遍的迴圈。

在這樣的過程中,很容易讓人產生迷茫的感覺,隨之而來的無助感更是讓人不願意獨自去承受。

思考的痛就是這樣,不像學習的苦,被動的接受下來就可以了。這更是一個自己主動尋找痛苦的過程,而且中間還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意外因素,自己去做出各種判斷和選擇,最終的結果也只有自己來承擔。

這些種種,讓大家不由自主的願意去吃學習的苦,而不想嘗思考的痛。

 

2 不要輕信越努力越幸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身邊總是有這樣一些同學,每天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 早上6:00起床,洗漱15分鐘,去操場晨跑一個小時,同時背30個英語單詞。吃過早飯八點前準時達到教室,上課聽講也很積極,從來不會讓自己坐到前三排之外。沒課的時候就泡圖書館、自習室,一天奮鬥下來,回到宿舍都是在晚上十點半之後。』

至於自己努力的最終目標在哪裡,很少甚至從來沒有去思考過。

雷軍曾經說過一句話,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沒錯,你是努力了,而且可以說是很努力。

大多數人也都是這樣,在自己沒有想清楚該怎麼辦或者看不清方向的時候,都會鑽進許多細節和可執行的事務中。試圖用自己很努力的表象來麻痺自己:我已經很努力了,就算結果很糟糕,也不是我不努力的錯,只能說自己運氣不好吧。

但是放到當今社會,方向永遠比努力更重要,一個好的戰略上的規劃勝過你無數次戰術上的勤奮。

有位偉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固然離不開奮鬥,更要考慮歷史的程序”。我們要認識到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如此激變的時代,選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重要過。

在這個時代,只要抓住了機會,我們可以輕易爬上財富的高山;稍有不慎,也可能瞬間跌落懸崖。在離開正確的選擇這個前提下,勤勞、節儉、努力,這些千百年來傳頌的美德,從未像今天這麼卑微而寒酸過。

越努力只能說明你在個人精力的付出上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但是不去深入思考,主動把握住自己努力的方向,把結果寄託在"幸運"這個虛無縹緲的詞語上才是對自己所付出努力最大的不負責任。

 

3 思考的深度,決定了你能達到的高度

對於還在大學的同學們來說,可能從來沒有真正地接觸過社會。

大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向社會過渡的場所,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我們逃避思考的理由,這個社會才是我們最終生活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地方。

思考也有很多種,淺嘗輒止,百轉千回仍理不清頭緒,一針見血認清事情的本質,你平時更多的是哪一種?

很多人可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明明自己也試圖去思考了。但就是感覺不得要領,越想越亂,還不如思考前的狀態,最起碼那時候自己還能心平氣和的專注於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這種情況下,我們大部分都進行的是無效思考。沒有掌握正確思考的方法,思考沒有深度,看不清事情的本質,對解決問題當然不會有幫助,很可能還會起到副作用。

在當今這個資訊大爆炸的社會,各種新聞資訊爆滿,但我們最容易接觸到的都很淺顯,很碎片化。這就更要求我們去學會深度思考,識別無效,剔除冗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判斷和選擇,這樣我們的人生才不至於陷入盲目無效的努力中。

再說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考研or不考研?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深深知道考研的艱苦,長達一年最少半年的努力,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每天從早到晚全力以赴的學習,中間還要摻雜著找自習室、佔座等等瑣事,還有各種迷茫、焦躁帶來的精神壓力,真的不是一般人願意承受的苦。

並不是說因為考研很辛苦所以不好,考研對有些人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在執行這個決定之前,你一定問清楚自己,這究竟是自己深入慎重的思考之後,確定了,這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還是在一個盲從的心理狀態下,做出的“沒有選擇的選擇”。

畢竟所有選擇最後的結果呈現出來就是你自己的人生,主動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就只能是現實來選擇你過什麼樣的生活。

思考的深度,才決定了你最終所能達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