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 入坑指南 The second floor 初步接觸
Omi 已經出了 5.0 版本,由於新手,我們還是使用官方提供的 Cli 去安裝,安裝完畢後你會發現還是Omi 4.0的那個版本
$: cnpm install -g omi-cli //安裝全域性 omi-cli
$: omi -v //打印出來的是 3.0.25 版本
複製程式碼
在Cli
中提供了4中開發的專案模板
模板 | Command |
---|---|
基礎模板 | omi init my-app |
使用 TypeScript 的模板 | omi init-ts my-app |
使用 SPA 模板 | omi init-ts my-app |
使用 omi-router 單頁應用的模板 | omi init-spa my-app |
小程式開發 Web 的模板 | omi init-mp my-app |
MVVM 模板 | omi init-mvvm my-app |
PS:由於Omi 使用了Shadow Dom 所以你使用小程式開發的時候會有種很熟悉的感覺,一說小程式就有種想揍打微信團隊的衝動,做的微信開發者工具簡稱要人命,體驗不是一般的差。
本次入坑的是 基礎模板,不過也可以選擇SPA和MVVM的模板,反正已經使用了webpack,你不是寫單頁寫什麼??
omi init omi-demo
//看到 npm 在執行的時候 你可以 關掉程式
//進入資料夾後 再用yarn 安裝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然後 start 就可以了 進入 開發模式
複製程式碼
執行後看到即可
我們先看看專案結構
/src/index.js
import { render } from 'omi'
import './assets/index.css'
import './elements/app'
import registerServiceWorker from './assets/register-service-worker'
import store from './store/app-store'
render(<my-app />, '#root', store)
registerServiceWorker()
複製程式碼
很多同學看到 <my-app>
會突然懵逼,這是什麼,這是幹嘛,這是怎麼來的
當我們檢視elements/app/index.js
import { define, WeElement } from 'omi'
import logo from './logo.svg'
import style from './_index.css'
import '../app-intro'
define('my-app', class extends WeElement {
static get data() {
return { name: '' }
}
clickHandler = () => {
this.store.rename('Omi V4.0')
}
css() {
return style
}
render(props, data, store) {
return (
<div class="app">
<header class="app-header">
<img
src={logo}
onClick={this.clickHandler}
class="app-logo"
alt="logo"
/>
<h1 class="app-title">Welcome to {store.data.name}</h1>
</header>
<app-intro />
</div>
)
}
})
複製程式碼
就會很明白的知道 之前的 my-app
是怎麼來的。就是 define (string,xxx)中定義的string。這很AMD模式。。。 如果要跟著作者的寫法的話,我是建議把資料夾名字和“便籤”名稱保持一致方便日後的管理 如圖
在omi裡面 他寫css的方式和 React 有所不同,React中你要寫css 就必須是一種物件的形式,而Omi 而是用了css的函式去編譯你的css 字串。 所以你會看到有一個
...
css(){}
...
複製程式碼
我們稍微修改一下
可以看到效果還是一模一樣然後在看看瀏覽器看到的東西
這東西看到就會想起小程式中的各種大坑,(2333 摸刀中)
在omi中需要注意的是css的命名規則,如有不慎,可能會影響到某些css的樣式問題
既然作者所是支援 Jsx 的寫法,我是比較喜歡 import xxx from 的寫法,我再一次改造
//my-app/index.js
export default class MyApp extends WeElement {
render(props, data, store) {
return (
<div class="app">
<header class="app-header">
<img
src={logo}
onClick={this.clickHandler}
class="app-logo"
alt="logo"
/>
<h1 class="app-title">Welcome to {store.data.name}</h1>
</header>
<app-intro />
</div>
)
}
}
複製程式碼
//index.js
import { render } from 'omi'
import './assets/index.css'
import MyApp from './elements/my-app'
import registerServiceWorker from './assets/register-service-worker'
import store from './store/app-store'
console.log(MyApp);
render(<MyApp />, '#root', store)
registerServiceWorker()
複製程式碼
結果發現,2333333333
看來是隻能用AMD模式了
在Omi裡面會發現還有一個方法
static get data() {
return { name: '' }
}
複製程式碼
這個方法相當於React中的this.state,只不過他這了一個靜態方法來實現
在Omi中的render裡面才有三個引數 分別是 Props State Store Store如果你沒有在頁面中引入其他的Store,那麼預設使用是入口檔案的Store
本次接觸到這裡結束,下次是摸索 事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