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華為雲閃耀KubeCon 雲原生實力令人矚目

華為雲閃耀KubeCon 雲原生實力令人矚目

說起雲原生,就不能不提一個組織,那就是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即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於2015 年7 月成立,隸屬於Linux 基金會,旨在聯合合作伙伴和開源社群推動雲原生技術發展,如Kubernetes、容器及微服務等。由CNCF舉辦的KubeCon + CloudNativeCon大會則每年匯聚來自多個開源雲原生社群的技術領軍者,堪稱雲原生計算領域的頂級技術會議。

大會自2015年11月舉辦以來,規模持續擴大,上屆的參會人數更是達到4300人。而今年,這個全球頂級雲原生技術領域盛會首次落地中國。這既是CNCF 對於中國IT 技術的認可,也是CNCF對中國開發者強大的能力和技術貢獻的承認。而在這場百家爭鳴的技術盛會中,華為雲閃耀全場,成為當之無愧的焦點。

雲原生的堅定佈道者

華為雲在CNCF大會上的閃光,絕非偶然。事實上,華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在雲原生領域辛勤耕耘。早在2015年,華為就首次加入了雲原生技術典型代表的Kubernetes社群,並作為創始會員之一參與發起了CNCF基金會。

華為雲BU PaaS產品部總經理廖振欽也在本次大會上的演講中提到,回顧歷史,華為在2015年參與發起CNCF的時候,CNCF中的中國廠商還只有華為一家,經過三年的發展,已經陸續有39家中國廠商加入了CNCF,這將大大推動Kubernetes等雲原生技術在中國各行各業的應用。

正如廖振欽所說的那樣,華為在雲原生技術方面,始終走在業界的最前列。2016年,華為成為國內第一家釋出基於K8S的容器服務CCE的雲廠商;2017年9月,華為成為第一批全球K8S認證的服務提供商,並且CCE也首批通過了K8S的一致性認證。2018年4月17日,華為進入CNCF TOC,這是亞洲首家公司獲得CNCF TOC成員席位。 2018年10月,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全球首發了基於K8S的Serverless容器服務CCI。

三年來,華為在基金會領域持續積極貢獻:在Kubernetes領域,華為先後貢獻了叢集聯邦、高階排程策略、IPVS負載均衡,容器儲存快照等專案,並通過CloudNativeLives直播、參與組織各類技術峰會和雲原生技術沙龍、發表技術文章等的形式,持續貢獻力量助力構建國內雲原生生態。截止目前,華為在CNCF託管的專案中,全球貢獻3000+ PR,全球排名第三,國內排名第一。

廖振欽表示,中國軟體的開發人員有500萬名,但參與 Kubernetes和CloudNative的人還不夠多。為此,華為雲做了很多關於Kubernetes和CloudNative相關的工作,在遊戲、視訊領域都進行了很多的實踐,使得廣大使用者看到了CloudNative的核心優勢,而通過利用這些雲原生技術,使用者在對資源的利用率的提升、Capex和Opex的降低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效果。

雲原生的持續創新者

不過,廖振欽也坦言,Kubernetes和CloudNative等原生技術也並非完美,所以需要持續的改進和創新。廖振欽認為,雲原生技術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CloudNative技術還是有一點複雜,門檻較高,一般企業10-20人的團隊使用起來都會感覺非常吃力,因此,很多企業是很難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來支援這些技術的。為此,華為雲把Kubernetes的技術做成服務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按照雲服務的方式使用起來,這就使得使用者可以很輕鬆方便的使用這項雲原生技術

早在2016年,華為就推出了基於K8S容器的服務——CCE,但使用者還是覺得有門檻,因為要關注到底層的資源,例如,要選擇怎樣的網路,選擇怎樣的伺服器、計算和儲存,還要管理Kubernetes的叢集。所以,華為雲於今年推出容器服務CCI,更進一步地降低了使用者的門檻。針對直接使用容器的例項,華為雲還創新地實現了計算資源的異構,可支援CPU與GPU,實現把GPU通過容器分享給更多的使用者,從而大大降低在AI領域的效率和成本,同時支援華為自己的AI晶片。因此,現在整個華為雲AI的服務都是基於 Kubernetes、基於CCI技術之上。

另外,Kubernetes等雲原生技術在行業的應用上,還是會有很多困難。比如現在非常火的基因測序的行業,行業裡的開發人員對本行業的背景、行業知識是非常齊備的,但同時對這些開發人員來說,如何利用Kubernetes等原生技術來幫助他們的工作,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不過,Kubernetes技術卻可以給基因測序帶來非常大的優勢。例如,經過專案測試,它可以使整個測序計算的時間由原來的20多個小時降低到現在的6個小時。為此,華為雲與使用者一起創新性地把Kubernetes在基因裡的應用做成解決方案的技術KubeGene,並把KubeGene的技術開源,共享給基因測序行業的使用者。比如,基因測序公司圖靈生物就通過CCI,快速彌補了行業短板,從而專注業內技術的創新,加大在儀器優化、技術更新、產品迭代方面的投入,快人一步,成為行業領軍者。

此外,在AI領域,邊緣計算的AI需求始終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說眾多的攝像頭,眾多的終端,怎麼樣讓它們擁有AI的功能?華為雲利用Kubernetes的技術,把公有云上的AI能力推送到邊緣,推出了專門針對平安城市、工業,車聯網場景的KubeEdge技術,為邊緣智慧打開了一扇窗。而華為雲在CNCF大會上宣佈也會將這項創新的技術開源,讓更多的使用者享受到創新雲原生技術的紅利。

雲原生的技術引領者

華為雲在雲原生技術領域堅持不懈的長期積累和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給華為雲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項項紀錄,更重要的是,它為華為雲在雲原生技術領域奠定了引領者的地位。

在容器領域,華為雲面向企業使用者提供了高可靠、高效能、企業級容器全棧服務,同時華為雲幫助各行各業以更高效簡單的方式使用雲原生技術。在對Kubernetes社群的貢獻中,華為整體貢獻在國內廠商中位居第一 ,全球排名第三,擁有8個Maintainer席位;在Service Mesh領域,華為雲是國內首家推出Istio服務網格產品的廠商,並且積極回饋社群。在Istio專案貢獻中,國內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並且擁有3個Approver席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華為雲在雲原生領域的長期積累、厚積薄發既是華為三十年持續技術積累底蘊的傳承,也是華為雲不斷進取、持續創新精神的延續。根植於華為雲在容器、微服務、Kubernetes、邊緣計算、無伺服器等領域的積累和創新,基於華為在運營商、行業使用者領域服務多年的經驗,華為雲勢必將會給各行業的使用者提供更好、更易用、更專業的雲原生技術解決方案,幫助各行各業的使用者充分享受到雲原生技術為他們帶來的紅利。而在以華為云為代表的中國力量的迅速崛起中,中國在雲原生技術領域的前景也必將無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