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薛兆豐經濟學思維研究:權利在真實生活中的硬度

薛兆豐經濟學思維研究:權利在真實生活中的硬度

文章目錄

問題

1.你的鄰居想買下你家的地蓋住宅,事後你有多大的權利說不?

地的所有權屬於我,那我可以擁有它,我有百分百的權利說不。

2.政府想要買下你家的地來蓋消防局,你有多大的權利說不?

地是我的,政府也沒有辦法呀。

3.你喝醉時,把你家的地給賣了,事後你有多大的權利說不?

既然已經賣了,無論是喝醉的,還是沒喝醉的,都是要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的。

4.不同的情況下,行駛權利的空間是不同的,這樣合理嗎?

在不同的情況下,行駛不同的權利空間,這是合理的。因為政府為的是長遠的發展考慮。比如鐵路的建設,通過高鐵把這塊地方同外部其他地方聯合起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裡做生意,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就像美國紐約一樣,當時的鐵路帶來了紐約的繁榮。

這時,就需要大家的配合了。

產權的興起

權利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是隨著社會演變,慢慢形成的。產權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分別是外部性和人口的集聚。

1.外部性

為什麼說外部性呢?
外部性是什麼意思呢?

在以前,狩獵的時候,大家對獵物都是誰看到,誰能打到,就歸誰的。隨著獵物的毛皮也可以買賣,狩獵的人就會增加,獵物就會減少。這時候,每隻獵物怎麼分,就成問題了。獵物都是跑動的,但每個獵物的窩是固定的,他們一般會在自己的窩附近跑動,如果根據山頭來界定,確定好哪個山頭是誰的,山頭裡的獵物就可以確定下來了。

一個個山頭從公有制,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了。

這和外部性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要用外部性來命名這種形式呢?

這個案例中說的是山頭的產權,難道說依靠外部的東西來界定的,比如山頭上的一顆樹,就說產權興起的原因之一是外部性嗎?

這個名詞存疑。

2.人口的集聚

交通運輸業的興起,把越來越多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就要有交流的規則,以前熟人間的交流方式就不管用了。

需要一種新的產權和制度安排來界定大家權利。

3.問題

過去在舊金山,對金子有兩種界定方式。第一種,誰挖到了金子,就歸誰。第二種,誰發現了金礦,這金礦裡的金子就歸誰。這兩種產權界定,哪個更好呢?

衡量哪個更好?那就是要尋找一個判斷標準了,該怎麼判斷呢?

產權的興起,從外部性和人員聚集兩方面來看,如果發現了金礦,但這裡面的金子不屬於他,而屬於挖到金礦的人,那來挖這個金礦的人會越來越多。進而沒有那麼多的動力和資本去勘探其他金礦,使社會總財富減少。因為大家在保護自己金子上花費了太多的成本。

產權的界定,需要從外部性(不太懂)和人員聚集兩方面來考慮。

產權的構成

1.使用權。使用權很好理解,就是你有權使用一個東西,比如租的房子,你有權在這裡住,但你沒有權利把房子賣掉,因為你沒有所有權。

2.收益權。你擁有一份資產的一部分,比如一手股票,股票升值了,你擁有這首股票的收益權。

3.轉讓權。有時候,即使你有使用權和收益權,但你沒有轉讓權,都說明你現在擁有的都是暫時的使用權和收益權。轉讓權,意味著把一份資產永久的,所有的使用權和收益權,一下子批發轉讓出去。只有當你完全擁有了這份資產的時候,你才有權把這份資產完全轉讓出去。

對標思考:回答第二個問題,政府想買下我家的地來蓋消防局,我沒有權利說不。因為我只是擁有了這片土地的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

為什麼我當時沒有想到?因為我分不清使用權,所有權,轉讓權等。

問題:國有資產算不算一種明確的產權?

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屬於國家,算是一種明確的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