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小時貧窮定律:為什麼你越忙越窮?
1萬小時貧窮定律:為什麼你越忙越窮?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一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5天算。那麼也就是說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大概需要五年的時間。
但是在另外一本書,《貧窮的本質》,我看到另外一種景象。這個世界很多人,匆匆忙忙,勤奮工作。
別說休息,可能連吃飯上廁所都要擠出時間來。
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只要企業不倒閉,他們不會換工作。但即使這樣,他們的生活依然貧困。
每天忙忙碌碌,生活陷入了一種死迴圈。而這種忙碌,反過來又固化這種死迴圈。
“一萬小時定律”在他們身上,並不起作用。恰恰相反,他們越忙越窮,越勤奮,越把自己的技能縮窄在一個跑道上。
“一萬小時定律”不僅沒讓他們成為專家,成為贏家。反而捆死他們,我稱之為“一萬小時死亡定律”。
為什麼會這樣?
1
富士康再次被爆“血汗工廠”
還記得幾年前的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嗎?
不久前,富士康再次被曝光為“血汗工廠”。《觀察家報》和中國勞工觀察組織對富士康位於衡陽的工廠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這家湖南最大的電子產業基地裡,超過8000人是派遣工,而按照中國《勞動法》規定,派遣員工,不能超過總員工數的10%。
什麼叫派遣員工?
所謂派遣員工,就是指臨時性員工,他們沒有假期,也沒有病假工資和帶薪休假等福利,一旦不工作,就沒有工資,或者隨時能被公司解僱,而且不用發放違約金。
這些人加班時,不按加班工資算,按正常工作工資算。而且工資很低,累死累活每小時才14.5元,這算是非常低的水平了。
廠方為了讓他們多加班,故意把正常工資壓得很低,“工人們必須要不停加班,才能獲得能保證基本體面生活的報酬。”
在旺季,一個工人平均一個月要加班100多個小時,意味著每天至少要加班4個小時,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36個小時。
有的人甚至連續工作14天不休息,天天加班。
生活變成一個巨大的深淵,瘋狂吞噬著人們點點滴滴的能量,但很無奈,我們面對這種吞噬時,手足無措,所以,只能被迫應承,哪怕低工資,哪怕14天無休。
2
除了指責“富士康”,
我們還能思考什麼?
發生這種事,質問富士康當然是必要的。
但除了質問,我們還應該得到點什麼。從18世紀歐洲資本家剝削勞工,到今天的富士康血汗工廠,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怎麼變。只要依然存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只要低端產業鏈無法完全被機器取代,這種現象就會一直存在。
站在個體的角度,質問富士康的意義,並不大。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成為這樣被嚴重剝削的人。
美國一學者,名校博士畢業後,沒有去華爾街當金融高管,也沒有去大公司拿高薪,去了貧民窟。
她研究的課題是:為什麼陷入貧困狀態的人很難脫貧。
很多人覺得,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夠勤奮,不願意思考。這個世界大把掙錢的機會,如果他們足夠努力,懂得抓住機會,怎麼會一直陷在貧困狀態中?
女學者隱瞞她名校博士的身份,潛入貧民窟,像他們一樣生活工作。
她詳細記錄了每天的生活,大同小異:
每天早上不到5點就要起床,因為要早早去工廠上班,遲到是要被扣錢的。由於時間緊,她根本沒有辦法從容地吃一頓靜心準備好的早餐,只能匆匆吃點麵包,再買杯快餐式咖啡搞定。
工廠制度很嚴格,不允許員工隨便離開崗位。因為是流水線式操作,所以你必須待在工位上不許離開。上廁所必須申報上司請假批准才能去。
時薪很低,必須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才能拿到保證基本溫飽的工資,如果想要體面一點,需要工作更長時間。一天24小時,一大半都在固定的工位上度過。
午飯和晚飯都是吃快餐,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
終於下班了,累,精力早已經消磨殆盡。睡覺之前會有幾個小時的娛樂時間,為了紓解一天的睏乏,酒吧、夜總會、歌舞廳、都擠滿了人。
大概會在11點到12點之間喝得醉醺醺的回來,睡覺。
持續迴圈這樣的日子。
你看到了,這就是貧民窟生活著的窮人日常的生活,和我們老一輩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無本質不同。
以最廉價的勞動力獲取報酬,每天工作超10個小時,甚至沒有時間從容體面地吃一份早餐,娛樂活動往往也是簡單的感官刺激。
經濟學家將這種生活狀態稱之為“貧窮的死迴圈”。
在富士康工作的派遣工,生活也陷入了這種“貧窮的死迴圈”:他們偷懶嗎?不,他們很勤奮,每天把自己的時間塞得滿滿當當,並且,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他們抓不住機會嗎?不,他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想獲得晉升;他們渴望錢,不缺乏任何掙錢的動力。
但他們依然貧窮。
其實,貧窮的本質並不在於沒錢,沒錢可以掙錢,貧窮的本質是一種生活狀態,這種生活狀態陷入死衚衕,無論如何努力,產生的效果,都只能在死衚衕裡打轉,而無法脫離這種生活狀態。
貧窮,不是你缺乏掙錢的能力,歸根結底,是你缺乏過好日子的能力。
3
貧窮的死迴圈:
單位時間值決定了你的未來
什麼叫“貧窮的死迴圈”?
在經濟學領域,有一個概念,“時間單位值”。
一個上班的白領月薪一萬,每天8小時工作,週末雙休。
一個攤煎餅的大媽,月薪2萬。
將此兩人對比,乍一看,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攤煎餅的大媽比上班的白領掙得多多了,而且不用考慮領導臉色。”由此更進一步想:“讀書有什麼用,考大學考研究生,找份工作,結果還沒大媽攤煎餅掙得多。”
攤煎餅的大媽真的掙得多嗎?
前段時間,北京煎餅大媽月薪三萬火了,很多人表示,辭職,去攤煎餅,能掙更多。知乎上有人詳細剖析了煎餅大媽的日常工作:
首先,每天凌晨5點就要起床,準備原材料,準備各項工作;接著,無論風吹雨打,都要把煎餅車推到指定位置;買煎餅的人一般在早上,但中午和晚上也有,還有人買煎餅當夜宵,為了能多掙點,必須要守到晚上9點,待人群大部分散去,才能回家。
回家之後,不能立刻休息,還要收拾一下,鍋碗瓢盆歸置好,已經晚上十點半多了。
並且,攤煎餅沒有周末和休息日這個概念,想多掙點,就得天天出活。
也就是說,煎餅大媽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7個小時左右,沒有周末休息日和節假日這一說。
白領月薪一萬,一個月工作22天,每天日薪是454元;每天工作8小時,時薪是56元;
煎餅大媽月薪兩萬,一個月工作30天,每天日薪666元;每天工作17個小時,時薪是39元。
如果把工作環境考慮進來,白領不用被風吹日晒,空調能擋住酷暑,咖啡座裡的咖啡和飲品無限暢飲,每年都有出遊福利,每年都有年度體檢。煎餅大媽什麼都沒有。
財經作家瑋瑋說:“不要被高收入迷惑,很多人的高收入並不是由高價值勞動帶來的;他們高收入的背後,是高付出、高風險、高折舊,很多人是拿命在換錢。”
如果把月薪換成時薪,一目瞭然。
“時間單位值”就是以儘可能小的單位衡量勞動價值。
真正的高收入人群,時間單位值都非常高。曾經看到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比爾·蓋茨走在街上,看到地上有一百美元,他應該會不屑於去撿,為什麼?因為划不來,撿錢需要耗時1秒,而在這一秒內,他的身價已經上漲了兩百多美元。
偽高收入人群,時間單位值其實很低,是低價值勞動,依靠長時間積累而得收入。
“貧窮的死迴圈”就是這樣一種時間單位值非常低的生活狀態:
人們拿著非常低的時薪,為了基本溫飽,為了過得還算體面,不得不加長工作時間,以至於每天需要工作十多個小時,全部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放在工作上了。
人們花半個小時匆匆吃著快餐,絲毫不考慮營養值,而只考慮填飽肚子,如果以單位時間的營養值來算的話,一樣非常低。
到了休息時間,人們根本不會考慮聽場音樂會舒緩心情,更不會去健身房跑步塑造體形,吃喝嫖賭抽是最佳娛樂方式。因為所有的意志力和精力都耗費了,一旦得其自由,慾望就容易放縱。這樣的休息,不能算是休息,只能是很低階的感官刺激。
低時間單位勞動值——低營養值——低階的感官刺激娛樂方式——再回到低時間單位勞動值,就這樣,人們徹底陷入“貧窮的死迴圈”。
最顯著的特徵是“單位時間低創造價值”——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都是。
4
遠離“貧窮的死迴圈”狀態
如何打破這種“貧窮的死迴圈”?
幾點建議,也許你未必處於貧困狀態,但對你的人生依然有價值:
教育,是讓你時間增值的最大辦法。
打破這種死迴圈的根本,在於讓自己的單位時間增值。
最有效的方法,無疑是教育。
電視劇《相愛十年》中,劉元去一家日本企業工作,最開始,僅是一家底層的行政文員,每天的工作是倒垃圾、擦桌子、擦樓梯、端茶送水。
除了做體力活,還要忍受同僚的冷嘲熱諷,每天都很累。
儘管如此,為了能在這家公司長遠發展,劉元還是擠出時間去報了一個日語培訓班,每天堅持學習。
一次偶然的機會,日企老大要去參加一次活動,需要劉元幫忙。劉元很自然地直接用日語和他溝通。日企老大非常驚訝:“劉元君,你日語很好呀。”
劉元滿面微笑,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後,劉元在這家日企一路晉升,最終成為職位最高的中國員工。
很多年前,農民工在深圳工作,他們白天在工地上幹活,但晚上擠出時間也要去上夜大,去學習。
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是,如果你會算1+1=2,即使你重複算一千遍,你也不會知道2+2=4。但知識和技能越多的人,單位時間產出值越高。
所以,無論你處在什麼時刻,一定不要讓自己忙死,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意志力都耗費在無效重複之事上,也就是不要把所有精力都耗費在工作上。
每天留出時間,留出精力和意志力,給自己刻意訓練,讓自己時間增值。
善於找資源給自己作背書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被尊敬地仰視,才會有更多眼光看到你。
有人編了個故事:
一個富人為了想讓自己的兒子謀到一份世界銀行副行長的職位,他對世界銀行的負責人說:“我孩子非常有才,精通金融管理之道,你們能不能給他個機會。”
世界銀行的負責人拒絕了他。
於是,富人開始想辦法。他聽說比爾·蓋茨有個女兒,於是找到了比爾·蓋茨,對他說:“我兒子當上了世界銀行的副行長,是世界銀行最年輕的副行長,你要不要把女兒嫁給我兒子。”
比爾·蓋茨一聽,心想,世界銀行最年輕的副行長,應該很厲害,很有資源,於是答應了。
富人再去找世界銀行負責人:“我兒子娶了比爾·蓋茨的女兒,你們要不要給他個機會?”
世界銀行負責人心想,比爾·蓋茨的女婿,應該靠譜,也答應了。
人要善於給自己貼標籤,標籤的背後,意味著資源,合作的本質就是資源整合。
同樣的才華,如果被貼上了標籤,有大宗資源加持,才華會更能產生效果,你的單位時間值也會大大增加。所以,人要學會找資源給自己的才華作背書。
有更強大的人脈,會讓你的時間值被槓桿放大
人脈是最不能忽視的一環。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槓桿效應。
舉個例子,買房,首付三成,如果是五十萬,你就能擁有一套價值一百五十萬的房產。是的,雖然你要還房貸,但是這套房產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受益,全部歸屬於你,例如租金收益,例如增值收益。
五十萬撬動一百五十萬的資金為你辦事,這就是槓桿效應。
在你的人生中,如果有強大的人脈資源,人脈也會讓你的努力被槓桿放大。這就是人脈槓桿效應。
同樣是開車,給馬雲開車,和做滴滴司機,帶來的收益是截然不同,單位時間的產出值也是不同的。
5
良好的生活狀態應該是怎樣的?
良好的,處於正迴圈的生活狀態應該是這樣的:
擁有一份單位時間產出值較高的工作,工作時間不會太長,不會經常加班,每天有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
休息不僅僅是放縱慾望,你的精力和意志力,除了花在工作上,還有剩餘,還能推動自己去學習,打破舒適區,進入未知領域,學習新的技能。
能夠從容一日三餐,不必每一次都吃快餐,不必那麼急匆匆,有時間給自己做飯吃,犒勞自己的胃。
有無聊甚至發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獨處、靜坐、冥想,感知生命美意。
“一萬小時定律”和“一萬小時死亡定律”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你能否不斷讓自己的單位時間值增加。
這意味著你不能把全部的時間,投入到工作。你必須留出時間、精力和意志力成本,為自己的蛻變做準備。
那些一天到晚忙到死的人,註定擁有的是“一萬小時死亡定律”;那些拒絕忙死,給自己生活留白的人,才會擁有“一萬小時定律”。
時光不負有心人,星光不負趕路人。
願你有這樣的生活。
延伸閱讀:98年北京女孩獲11套拆遷房:普通人努力工作還有意義麼?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使用小程式 即將開啟" "小程式 取消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