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高效能負載均衡之分類架構

高效能負載均衡之分類架構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高效能負載均衡的分類架構相關的知識。

當然了,首先要強調一點,並不是所有的專案一開始就要求高效能的。前面我也提到過。如果沒讀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架構設計之六個複雜度來源

下面進入正題,說說高效能負載均衡之分類架構。

單伺服器無論如何優化,無論採用多好的硬體,總會有一個性能天花板,單伺服器的效能無法滿足業務需求時,就需要設計高效能叢集來提升系統整體的處理效能。

高效能叢集的本質很簡單,通過增加更多的伺服器來提升系統整體的計算能力。由於計算機本身存在一個特點:同樣的輸入資料和邏輯,無論在哪臺伺服器上執行,都應該得到相同的輸出。因此高效能叢集設計的複雜度主要體現在任務分配上,如何保障任務的正常分配人,如何保障使用者訪問時不會因為因為某種原因出現錯誤影響服務,這就需要設計合理的任務分配策略,將計算任務分配到多臺伺服器上執行。

 

高效能叢集的複雜性主要體現在需要增加一個任務分配器,以及為任務選擇一個合適的任務分配演算法。

對於任務分配器,現在更流行的叫法是“負載均衡器”。但這個名稱有一定的誤導性,個人覺得任務分配器更形象具體。

之所以覺得叫"負載均衡器"有一定的誤導性,是因為任務分配不僅僅只是考慮計算單元的負載均衡,不同的任務分配演算法目標是不一樣的,有的基於負載考慮,有的基於效能(吞吐量、響應時間)考慮,有的基於業務考慮。考慮“負載均衡”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標準術語,這裡我也用“負載均衡”來代替“任務分配”,但請時刻記住負載均衡不只是為了計算單元的負載達到的均衡狀態。

 

一、負載均衡分類架構

常用的負載均衡系統包括3種:DNS負載均衡、硬體負載均衡和軟體負載均衡。

負載均衡的分類架構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說過,那篇文章叫做談談CDN,當然了,那個著重於CDN,對於負載均衡僅僅只是一個簡單講解,今天的這篇文章從某個角度看是對前面的補充和完善。

 

1.DNS負載均衡

DNS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負載均衡方式,一般用來實現地理級別的均衡。

比如,北方的使用者訪問北京的機房,南方的使用者訪問深圳的機房。

DNS負載均衡也可以叫做鏈路負載均衡,示意圖如下:

 

DNS負載均衡實現簡單、成本低,但也存在粒度太粗、負載均衡演算法少等缺點。仔細分析一下優缺點。

 

其優點有:

(1)簡單、成本低:負載均衡工作交給DNS伺服器處理,無需自己開發或者維護負載均衡裝置;

(2)就近訪問,提升訪問速度:DNS解析距離使用者最近的伺服器地址,可以加快訪問速度,改善效能;

 

其缺點有:

(1)更新不及時:DNS快取的時間比較長,修改DNS配置後,由於快取的原因,還是有很多使用者會繼續訪問修改前的IP,這樣的訪問會失敗,達不到負載均衡的目的,並且也會影響使用者正常使用業務;

(2)擴充套件性差:DNS負載均衡的控制權在域名商那裡,無法根據業務特點針對其做更多的定製化功能和擴充套件特性;

(3)分配策略比較簡單:

a.DNS負載均衡支援演算法少;

b.不能區分伺服器的差異(不能根據系統與服務的狀態來判斷負載);

c.也無法感知後端伺服器的狀態;

 

針對DNS負載均衡的一些缺點,對於延時和故障敏感的業務,有一些公司自己實現了HTTP-DNS的功能,即使用HTTP協議實現一個私有的DNS系統。這樣的方案和通用的DNS優缺點正好相反。

 

2.硬體負載均衡

硬體負載均衡是通過單獨的硬體裝置來實現負載均衡功能,這類裝置和路由器、交換機類似,可以理解為一個用於負載均衡的基礎網路裝置。目前業界典型的硬體負載均衡裝置有兩款:F5和A10。這類裝置效能強勁、功能強大,但價格都不便宜,一般只有“土豪”公司才會考慮使用此類裝置。普通業務量級的公司一是負擔不起,而是業務量沒達到,沒有必要為此浪費。

硬體負載均衡,如圖所示:

 

硬體負載均衡也有其優缺點,分析如下:

其優點:

(1)功能強大:全面支援各層級的負載均衡,支援全面的負載均衡演算法,支援全域性負載均衡;

(2)效能強大,對比一下,軟體負載均衡支援到10萬級併發已經很厲害了,硬體負載均衡可以支援100萬以上的併發;

(3)穩定性高:商用硬體負載均衡,經過良好的嚴格測試,經過大規模使用,穩定性高;

(4)支援安全防護:硬體均衡裝置除具備負載均衡功能外,還具備防火牆、防DDOS攻擊等安全功能;

 

其缺點:

(1)價格安昂貴:最普通的一臺F5就是一臺“馬6”,好一點的就是“Q7”;

(2)擴充套件能力差:硬體裝置,可以根據業務進行配置,但無法進行擴充套件和定製;

 

3.軟體負載均衡

軟體負載均衡通過負載均衡軟體來實現負載均衡功能,常見的有Nginx和LVS,其中Nginx是軟體的7層負載均衡,LVS是Linux核心的4層負載均衡。4層和7層的區別就在於協議和靈活性,Nginx支援HTTP、E-mail協議;而LVS是4層負載均衡,和協議無關,幾乎所有應用都可以做,例如聊天、資料庫等。

軟體和硬體的最主要區別就在於效能,硬體負載均衡效能遠遠高於軟體負載均衡效能。Nginx的效能是萬級,一般的Linux伺服器上裝一個Nginx大概能到5萬/秒;LVS的效能是十萬級,據說可達到80萬/秒;而F5效能是百萬級,從200萬/秒到800萬/秒都有。

關於F5相關的資訊,大家通過這個連結對F5有一個大概的瞭解:http://www.bjdj-info.com/index.php/chandetail/chandetail/datcid/163/flag1/180.html

當然了,除了這個之外,業界也有不少對Nginx這樣的高效能Web伺服器進行改造以使其達到期望值。

關於軟體負載均衡圖,如下所示:

 

軟體負載均衡的優缺點如下。

 

其優點:

(1)簡單:無論是部署還是維護都比較簡單;

(2)便宜:只要買個Linux伺服器,裝上軟體即可;

(3)靈活:4層和7層負載均衡可以根據業務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業務進行比較方便的擴充套件,例如可以通過Nginx的外掛來實現業務的定製化功能;

 

其缺點(這個缺點主要是和硬體負載均衡進行對比,當然了,並不是說軟體負載均衡沒法用):

(1)效能一般:一個Nginx大約支撐5萬併發;

(2)功能沒有硬體負載均衡那麼強大;

(3)一般不具備防火牆和防DDOS功能等安全功能;

 

二、如何在實際中運用

上述三種負載均衡的分類架構,各有自己的所長,其實可以遵循一個組合原則來使用它們。

比如,DNS負載均衡用於實現地理級別的負載均衡;硬體負載均衡可以實現叢集級別的負載均衡;軟體負載均衡用於實現機器級別的負載均衡。

以我公司目前來看,主要採用的還是軟體負載均衡,僅僅只是靠著阿里雲的那幾臺機器來支撐著,當然了這對於目前而言已經足夠了。

其實實際中運用,還是取決於業務吧,想部落格論壇這種,如果你的部落格論壇做的很不錯每天幾十萬訪問量,如果不做上述的架構規劃,會影響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從而降低使用者粘性。

如果你的專案僅僅只是一個適合某個特定領域,使用人群每天最多也就100人,個人覺得保險起見兩臺機器就足夠的。

 

小結:

本文著重將負載均衡的架構分類,有示例也有圖,同時也有理論方面的。之所以想到寫了這個也是看了李運華先生的《從0開始學架構》。另外我覺得看這個專欄的方式,最好還是挑自己喜歡感興趣的看,然後做點筆記順便根據它裡面的問題做個研究。我覺得這樣一來可以提高自己的興趣,二來動了腦子可以將知識轉化為身體的一部分。本人還是挺信奉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讀者們帶來幫助,謝謝一直關注我的朋友們。

 

參考資料:

李運華專欄《從0開始學架構》

許令波《深入分析JavaWeb技術內幕》

說說CDN:https://www.cnblogs.com/youcong/p/960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