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資料結構思維:分治、動態規劃、貪心、回溯、分支限界
分治:把一個複雜的問題分成兩個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問題,再把子問題分成更小的子問題……直到最後子問題可以簡單的直接求解,原問題的解即子問題的解的合併
http://www.cnblogs.com/steven_oyj/archive/2010/05/22/1741370.html#3024443
動態規劃:每次決策依賴於當前狀態,又隨即引起狀態的轉移。一個決策序列就是在變化的狀態中產生出來的,所以,這種多階段最優化決策解決問題的過程就稱為動態規劃。
http://www.cnblogs.com/steven_oyj/archive/2010/05/22/1741374.html
貪心:在對問題求解時,總是做出在當前看來是最好的選擇。也就是說,不從整體最優上加以考慮,他所做出的僅是在某種意義上的區域性最優解。 常見的貪心演算法有:Prim演算法、Kruskal演算法(都是求最小生成樹的)
基本思路:將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逐漸求得各個子問題的區域性最優解,最後合併為原來問題的解
回溯:回溯演算法實際上一個類似列舉的搜尋嘗試過程,主要是在搜尋嘗試過程中尋找問題的解,當發現已不滿足求解條件時,就“回溯”返回,嘗試別的路徑。深度優先;
回溯法是一種選優搜尋法,按選優條件向前搜尋,以達到目標。但當探索到某一步時,發現原先選擇並不優或達不到目標,就退回一步重新選擇,這種走不通就退回再走的技術為回溯法,而滿足回溯條件的某個狀態的點稱為“回溯點”。
分支限界:類似於回溯法,也是一種在問題的解空間樹T上搜索問題解的演算法。但在一般情況下,分支限界法與回溯法的求解目標不同。回溯法的求解目標是找出T中滿足約束條件的所有解,而分支限界法的求解目標則是找出滿足約束條件的一個解,或是在滿足約束條件的解中找出使某一目標函式值達到極大或極小的解,即在某種意義下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