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深入淺出區塊鏈-第一講 比特幣競爭記賬的的基本執行原理

深入淺出區塊鏈-第一講 比特幣競爭記賬的的基本執行原理

 

第1講:比特幣競爭記賬的的基本執行原理

 

開頭先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張可能只有幾釐錢成本的紙幣,卻能夠購買到價值百元的商品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我們人類社會從實物貨幣到記賬貨幣的演變,其次要理解我們現在所處的網際網路世界裡資訊的傳遞機制。這也是理解比特幣的關鍵所在。

 

從貨幣發展史的角度來看,貨幣一開始是實物貨幣。貝殼、羽毛、牲口、金銀等等,它們被當做一般等價物,是因為人們相信它們稀有性的特點,本身的價值等於被交換物的價值。

 

後來,隨著人類生活或活動的日益頻繁,像金子、銀子之類的貴金屬因為太重、不容易攜帶的缺點就暴露了出來。我們逐漸過度到用紙幣進行商品交易的階段。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紙幣,製作成本可能只有幾釐錢,卻能夠換取價值100元的物品,因為這是國家信用在背後做背書,讓人們相信這一文不值的紙幣能夠換100元的物品,能夠提供100元的購買力。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連紙幣也懶得帶了,尤其是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情況下。現在很多人出門幾乎都不帶錢包,帶一個手機掃掃二維碼就可以了。之所以這麼方便,是因為我們大部分時候使用的是記賬貨幣。比如發工資只是在銀行卡賬戶上做數字的加法,買衣服只是在銀行卡賬戶的數字上做減法。整個過程中不需要見到紙幣,所有的過程都是在記賬。記記賬,就可以完成發工資、購物等,這麼輕鬆的事,到底由誰來負責呢?在我們國家,就是各家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央行來負責記賬,央行擁有整個國家大賬本的記賬權,這是一種中心化記賬的方式。

 

說這個記賬的過程,是為了找到比特幣產生的歷史原因。有一個叫中本聰的密碼學專家,他發現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中,美國政府可以無限增發貨幣,因為在這個體系裡只有它有記賬權。中本聰覺得這樣很不靠譜,於是他思考能不能有這樣一種現金支付體系:不需要一箇中心來記賬,大家都有記賬的權力,貨幣不能超發,整個賬本完全公開透明,十分公平。這就是比特幣產生的原因和動機。

記賬貨幣必須有一個記賬方,這個記賬方多數時候是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等,這是一箇中心化的記賬方式。中心化是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用來擔保的,如果銀行受到類似黑客的攻擊,資料是有可能會被篡改的,並且它高度依賴銀行的信用,如果銀行失信,存在不安全的可能。

 

而如果由一箇中心變為多箇中心,由原來只能由銀行記賬,變成了人人都能參與記賬,是不是就可以化解這個問題呢?是的,這也就是“去中心化”概念的由來,也是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的由來。

 

比特幣實現了在一個沒有中心化機構記賬的情況下,能夠安全地進行比特幣的發行、記賬和激勵,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明,它完全有可能重新定義這個世界。而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也就正是區塊鏈。

區塊鏈除了去中心化,還有一個及其牛逼的特點,就是價值的傳遞,這不同於網際網路的資訊傳遞。網際網路不依賴於某一機構、或者某一國家而執行。在這個網路世界裡,你可以很輕易地傳送資訊。不論你是在美國,還是在非洲,甚至在太空上,只要有網際網路,就能實現點對點的資訊傳遞,網際網路傳遞資訊的方式是複製。假如你有一張照片,傳給了朋友,其實不是傳給了朋友,而是發給了他一份副本。照片傳遞給你朋友之後,你手裡還是這張照片,你朋友手機裡多了一張照片的副本而已。

 

網際網路這種副本的資訊傳遞方式,在諸如版權、貨幣、票據等價值載體的傳遞中會出現問題。因為你不能傳遞給別人一份帶有版權的文件之後,自己手裡還有一份。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你給別人轉過去一筆錢,你自己將不可能再擁有這筆錢的。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價值傳遞特性將有可能給傳統社會帶來巨大改變。社會各界對此也有幾種不一樣的看法。第一種觀點,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它是“無主貨幣”,是超越國家的信用貨幣存在,這種提法現在越來越少了;第二種觀點,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全球電子現金,來解決跨中心的支付問題;第三種觀點是一種主流觀點,認為比特幣因為儲量恆定、開採難度逐漸變大、稀缺、易分、快速傳遞等特點,未來將可能是一種全球流通的數字資產,起到價值儲存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黃金。

 

不管怎麼樣,比特幣已經發展成為區塊鏈在全球最成功的應用,市值高達幾百億美金。開始有各個國家為它立法,比如美國、日本、德國、菲律賓等。它的存在,代表了一種新的價值傳遞方式。

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我們講了3個知識點:

首先,我們講了記賬貨幣是實物貨幣的自然演化,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記賬貨幣的產物,人人都可記賬;

第二,我們講了比特幣競爭記賬的的基本執行原理、網際網路資訊自由傳遞的機制以及比特幣可以同步傳遞資訊和價值的特性;

第三,我們瞭解了社會上對比特幣認知的三種觀點,主流觀點認為比特幣可能是一種全球流通的數字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