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如何打造一個普通人的個人IP?

如何打造一個普通人的個人IP?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個人IP? 字面理解是,Intellectual Property,指個人對某種成果的佔有權,在網際網路時代,它可以指一個符號、一種價值觀、一個共同特徵的群體、一部自帶流量的內容。自媒體部落格 網紅和明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9917512-94c7141dfb8f04ba.jpg 一、 為什麼會出現粉絲經濟?

(1)使用者天然對品牌理念及價值觀感興趣 像我們購物時,在價格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更傾向於購買知名度高、有明確品牌價值的產品。 (2)個人IP帶來的信任及人格背書 以明星代言產品為例,一定程度上賦予了該產品更多的人情味兒,用自己的口碑給該產品做背書。 (3)商業價值的直接轉化 比如直播打賞、比如很多網紅開起了淘寶店,把粉絲引流到自己的店鋪內,直接把流量變現。 二、怎麼打造個人IP?

(1)做好內容 敲黑板!重點來了! 與美貌和賣萌不同,內容所帶來的粉絲質量和粘性要牢靠得多。 大部分網紅帶來的只是短時流量,並不能成為常態,也不具備持續盈利的能力。 好的內容引發的是情感和認同,比如湖南衛視的何炅、汪涵等長盛不衰的主持人,沒有高顏值和好身材,靠自己的機智和學識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粉絲趨之若鶩。 那什麼才算是好內容呢? 概括一點就是,原創性、真實性、針對性、價值性、積極性、合法性。 只有原創的內容才會代表一個人的人格,才會有利於形成自己的IP價值;只有真實的內容才會引起使用者的情感共鳴;只有針對性內容才利於識別和抓住核心使用者;只有能帶來價值,才有持續吸引使用者;而積極性和合法性的內容,才有大範圍傳播的可能。 要先挖一口深井,才能確保有水喝。 (2)保持互動 網際網路時代,內容生產很重要,但粉絲維護和運營才是價值的最終體現。 內容能引起使用者的情感共鳴,互動能滿足使用者的精神體驗。 每個使用者都是產品的主角兒,只有讓使用者有參與感,才能增加使用者對產品消費的粘性,並由此激發產品的口碑傳播。 小米的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曾說過,小米在媒體上快速引爆的祕訣只有三個:第一參與感,第二參與感,第三還是參與感! 小米論壇上一個簡單的技術帖子,都有一兩萬回覆,一二十萬點選量,一群粉絲狂熱到,即使面對細微的技術細節,也能忙碌整個晚上。 不僅是產品本身,從創意、設計、服務到營銷的所有環節都可以開放,讓使用者進來。 比如,好妹妹樂隊曾在粉絲的眾籌下,成為第一個登上工體開演唱會的獨立音樂人。 對粉絲來說,有什麼能比親手締造一個偶像,更讓人興奮的呢? 使用者體驗,往往蘊藏在細節之中,只有持續不斷給客戶提供參與的機會,如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才能提高使用者滿意度。 同時對使用者的反饋,快速應對和提出最佳解決方案,並採取有效行動。 單純的賣貨思維,已經不適用於網際網路,現在的思維應該是和使用者做朋友。 像在我們的朋友圈,很多人討厭簡單粗暴的刷屏廣告,這種方式沒有考慮其他使用者的觀感,自說自唱,極大破壞了使用者的體驗,註定是不會有效的。 用心輸出內容、用心對待粉絲、把粉絲當朋友對待、重視線上線下互動,才是個人IP發展壯大的核心。 (3)多平臺、全方位傳播 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所以全面佈局、多平臺傳播,有利於解決人們注意力稀缺和廣泛地獲取有用資訊的需求。 比如,羅輯思維就有每天早上的“語音60秒”、還有微信推文、得到APP、短視訊、跨年演講等多種傳播形式。 下面我就列舉一些常用的傳播方式和平臺: 1.音訊: 例如:企鵝FM、 蜻蜓FM 、喜馬拉雅FM、草莓FM 2.自媒體: 例如:微博 、微信、 公眾號、 社群、 各種App 3.短視訊: 例如:快手、秒拍、 美拍 4.直播:例如:B站、花椒、映客、咪咕 5.軟文:例如:簡書、今日頭條、搜狐、網易、百家、虎嗅、36氪 以上傳播方式因發展時間、使用者定位、技術手段不同,適用的人群也不同,如何根據自己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平臺,直接決定了傳播的效果。 總的來說,隨著直播媒介升級,雲平臺的成熟,網紅產業的興起,以及媒體產業的變革,目前,直播已成為視訊的移動網際網路代表,也成了最火的資訊傳遞媒介。 (4)適當運營 優秀的內容+多平臺傳播+適當的運營,才能使個人IP價值走得更遠。 基於對IP的認可,可以聚集起一幫有共同群體意識的個體 ,他們展示出的共同特徵,就是我們常說的“使用者畫像”。 他們願意互動和交流,有持續的傳播和裂變能力,而運營能幫助找到這樣的群體,也就是“精準營銷”。 比如,某洗護產品通過對使用者資料分析,定位於年輕的媽媽群體,發現她們既鼓勵孩子出去玩,看到衣服上的汙漬,又忍不住厲聲責備。 於是,通過一段視訊對白,“99種汙漬=99種可能,每塊汙漬都是對探索世界、經歷成長的見證”,既觸動了媽媽們的內心,也說明了產品的功能,起到了很好的營銷效果。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產品如此,個人也如此。 當一堆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事,聚合在一個人身上時,化學反應就出現了,這個人的IP價值也就形成了。 (5)商業轉化 商業轉化,是個人IP發展的必然選擇。 不具備變現能力的個人IP沒有長遠的發展動力和生命力。 先積累再消費,謹慎透支,這是資產管理的基本邏輯也是個人IP變現的基本邏輯。 例如,簡書籤約作者“剽悍一隻貓”,在成名之後,除了官方活動外,還創辦了個人微課、招募付費會員、承接商業廣告等,直接將流量變現。 對於未來媒體的發展趨勢,資深媒體人吳曉波曾做過剖析: 未來的自媒體不再是單純的連線,而是包含更加廣泛的內容,集個性化傳播、變現於一體。 目前,個人IP變現,已從單純的依賴廣告收入,到自創電商等多元化發展途徑。 例如,通過直播走紅的MC天佑,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後,開始成立公司、釋出專輯、參演電影、代言網遊等。 商業轉化的模式可以是線上也可以是線上,具有統一價值觀的社群,賦予了個人IP商業化的無限可能。 作為普通人,只要在某個細分領域有原創內容的開發能力和對特定人群的影響力,都有可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個人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