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ython3自學筆記4-切片、迭代、列表生成式、生成器和迭代器

python3自學筆記4-切片、迭代、列表生成式、生成器和迭代器

目錄

切片

1、Python提供了切片(Slice)操作符:; 2、list可以進行切片操作:

# 生成列表
>>> L = list(range(100))
>>>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 取列表前10個元素
>>> L[:10]
[0, 1, 2, 3, 4, 5, 6, 7, 8, 9]

#取列表後10個元素
>>> L[-1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 取列表10-20個元素
>>> L[10:2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取列表前10個元素,每兩個取一次
>>> L[:10:2]
[0, 2, 4, 6, 8]

# 每5個取一次
>>> L[::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 複製了一個列表
>>>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 

2、類似地,touple也可以類似地進行切片操作;

3、字串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結果仍是字串;

迭代

如果給定一個list或tuple,我們可以通過for迴圈來遍歷這個list或tuple,這種遍歷我們稱為迭代(Iteration)。

在Python中,迭代是通過for … in來完成的;

Python的for迴圈不僅可以用在list或tuple上,還可以作用在其他可迭代物件上。

list這種資料型別雖然有下標,但很多其他資料型別是沒有下標的,但是,只要是可迭代物件,無論有無下標,都可以迭代,比如dict就可以迭代.

因為dict的儲存不是按照list的方式順序排列,所以,迭代出的結果順序很可能不一樣。

預設情況下,dict迭代的是key。如果要迭代value,可以用for value in d.values(),如果要同時迭代key和value,可以用for k, v in d.items()。

由於字串也是可迭代物件,因此,也可以作用於for迴圈;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物件是可迭代物件呢?方法是通過collections模組的Iterable型別判斷: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isinstance('abc', Iterable) # str是否可迭代
True
>>>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list是否可迭代
True
>>>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整數是否可迭代
False

如果要對list實現類似Java那樣的下標迴圈怎麼辦?Python內建的enumerate函式可以把一個list變成索引-元素對,這樣就可以在for迴圈中同時迭代索引和元素本身:

>>> for i, value in enumerate(['A', 'B', 'C']):
...     print(i, value)
...
0 A
1 B
2 C

列表生成式

列表生成式即List Comprehensions,是Python內建的非常簡單卻強大的可以用來建立list的生成式。

>>> list(range(1,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 [x * x for x in range(1, 11)]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 [x * x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0]
[4, 16, 36, 64, 100]
>>> [m + n for m in 'ABC' for n in 'XYZ']
['AX', 'AY', 'AZ', 'BX', 'BY', 'BZ', 'CX', 'CY', 'CZ']
>>> d = {'x': 'A', 'y': 'B', 'z': 'C' }
>>> [k + '=' + v for k, v in d.items()]
['y=B', 'x=A', 'z=C']
>>> L = ['Hello', 'World', 'IBM', 'Apple']
>>> [s.lower() for s in L]
['hello', 'world', 'ibm', 'apple']

生成器

什麼是生成器

通過列表生成式,我們可以直接建立一個列表。但是,受到記憶體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而且,建立一個包含100萬個元素的列表,不僅佔用很大的儲存空間,如果我們僅僅需要訪問前面幾個元素,那後面絕大多數元素佔用的空間都白白浪費了。

所以,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種演算法推算出來,那我們是否可以在迴圈的過程中不斷推算出後續的元素呢?這樣就不必建立完整的list,從而節省大量的空間。在Python中,這種一邊迴圈一邊計算的機制,稱為生成器:generator。

建立生成器

1、要建立一個generator,有很多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很簡單,只要把一個列表生成式的[]改成(),就建立了一個generator:

>>>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L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g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1022ef630>

可以通過next()函式獲得generator的下一個返回值:

>>> next(g)
0
>>> next(g)
1
>>> next(g)
4
>>> next(g)
9
>>> next(g)
16
>>> next(g)
25
>>> next(g)
36
>>> next(g)
49
>>> next(g)
64
>>> next(g)
81
>>> next(g)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沒有更多的元素時,丟擲StopIteration的錯誤。

因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物件,所以: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for n in g:
...     print(n)
...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generator後,基本上永遠不會呼叫next(),而是通過for迴圈來迭代它,並且不需要關心StopIteration的錯誤。

2、generator非常強大。如果推算的演算法比較複雜,用類似列表生成式的for迴圈無法實現的時候,還可以用函式來實現。

比如,著名的斐波拉契數列(Fibonacci),除第一個和第二個數外,任意一個數都可由前兩個數相加得到:

1, 1, 2, 3, 5, 8, 13, 21, 34, …

斐波拉契數列用列表生成式寫不出來,但是,用函式把它打印出來卻很容易: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print(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注意這裡的賦值:

a, b = b, a + b
# 這種賦值,先計算等值 右邊 就是 b=1 a+b=1
# 再賦值給a和b,那麼 a=1, b=1

上面的函式和generator僅一步之遙。要把fib函式變成generator,只需要把print(b)改為yield b就可以了: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yield 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這就是定義generator的另一種方法。如果一個函式定義中包含yield關鍵字,那麼這個函式就不再是一個普通函式,而是一個generator:

>>> f = fib(6)
>>> f
<generator object fib at 0x104feaaa0>

這裡,最難理解的就是generator和函式的執行流程不一樣。函式是順序執行,遇到return語句或者最後一行函式語句就返回。而變成generator的函式,在每次呼叫next()的時候執行,遇到yield語句返回,再次執行時從上次返回的yield語句處繼續執行。

把函式改成generator後,我們基本上從來不會用next()來獲取下一個返回值,而是直接使用for迴圈來迭代:

>>> for n in fib(6):
...     print(n)
...
1
1
2
3
5
8

但是用for迴圈呼叫generator時,發現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語句的返回值。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須捕獲StopIteration錯誤,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的value中:

>> g = fib(6)
>>> while True:
...     try:
...         x = next(g)
...         print('g:', x)
...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         print('Generator return value:', e.value)
...         break
...
g: 1
g: 1
g: 2
g: 3
g: 5
g: 8
Generator return value: done

迭代器

我們已經知道,可以直接作用於for迴圈的資料型別有以下幾種:

一類是集合資料型別,如list、tuple、dict、set、str等;

一類是generator,包括生成器和帶yield的generator function。

這些可以直接作用於for迴圈的物件統稱為可迭代物件:Iterable。

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斷一個物件是否是Iterable物件: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isinstance([],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abc',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100, Iterable)
False

而生成器不但可以作用於for迴圈,還可以被next()函式不斷呼叫並返回下一個值,直到最後丟擲StopIteration錯誤表示無法繼續返回下一個值了。

可以被next()函式呼叫並不斷返回下一個值的物件稱為迭代器:Iterator。

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斷一個物件是否是Iterator物件: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 Iterator)
False
>>> isinstance({}, Iterator)
False
>>> isinstance('abc', Iterator)
False

生成器都是Iterator物件,但list、dict、str雖然是Iterable,卻不是Iterator。

把list、dict、str等Iterable變成Iterator可以使用iter()函式:

>>> isinstance(iter([]),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iter('abc'), Iterator)
True

為什麼list、dict、str等資料型別不是Iterator?

這是因為Python的Iterator物件表示的是一個數據流,Iterator物件可以被next()函式呼叫並不斷返回下一個資料,直到沒有資料時丟擲StopIteration錯誤。可以把這個資料流看做是一個有序序列,但我們卻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長度,只能不斷通過next()函式實現按需計算下一個資料,所以Iterator的計算是惰性的,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個資料時它才會計算。

Iterator甚至可以表示一個無限大的資料流,例如全體自然數。而使用list是永遠不可能儲存全體自然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