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2.0

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2.0

1.5 作業系統的結構 1.傳統的OS結構 1)無結構OS 早期開發OS,只追求實現和效率,缺乏貫穿的設計思想。是一組過程的集合。 )模組化OS結構 基於“分解”和“模組化”原則來控制大型軟體的複雜度。 制定功能模組 規定各模組介面 劃分子模組 稱為模組——介面的設計方法,關鍵是模組的劃分和規定介面。 3)分層式OS結構 改進設計方式,變無序為有序——分層的思想 在物理機器上逐漸新增具有一定功能的軟體層,每一層僅使用底層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功能流水線) 2.微核心OS結構 Micro Kernel作業系統結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尤其在多處理機環境下,更適用微核心技術。 與客戶/伺服器技術,面向物件技術同時發展起來的。微核心OS結構以OS為核心,以C/S為基礎,採用了面向物件程式設計方法。 1)Client/Server模式 三部分組成:客戶端、伺服器、網路系統 互動方式:客戶請求,伺服器接收訊息,回送訊息,客戶接收訊息,四步。 2)面向物件程式設計技術 Object-Orientated Programming 具有相同屬性、規則的事物抽象成物件,利用被封裝的資料結構對具體物件例項進行操作。 程序、執行緒、訊息、儲存器都可抽象成物件。 可修改、擴充,具有繼承性,容易保證正確和可靠性。 3)微核心 精心設計、實現一個可在其上構建通用OS的基礎核心,該核心程式執行在核心態,開機常駐記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