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資料通訊——(2)網路模型(基礎向)
阿新 • • 發佈:2018-12-11
------主要內容的學習來源為 課堂所學&書籍 《資料通訊與網路(原書第4版)》 作者:(美)佛羅贊,(美)費根 機械工業出版社------
在計算機網路、電話和電子郵件尚未普及之前,人與人之間遠距離的交流是通過信件來實現的,它的流程圖大致如下:
從這個資料通訊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它具有固定的中間角色,同時每一個角色之間都有彼此間的聯絡。
類比於傳統的信件交流過程,在計算機網路通訊開始發展時,開放系統互聯模型(OSI)在20世紀70年代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如下圖:
OSI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模型,而事實上從未被實現過,現在大範圍使用的網路業務體系結構是TCP/IP協議族
其中每一層負責的功能如下圖所示:
其實粗略來看,OSI七層模型可以大致分為3類,即傳輸向(1-3層)、服務向(5-7層)以及中間的銜接層(傳輸層)。
在TCP/IP協議族裡,它的應用層涵蓋了OSI模型的5-7層的大致功能,因此它共分為5層,且每一層都有相支援的協議,如下圖:
在TCP/IP協議中,一共使用了4種地址,即實體地址、邏輯地址(IP地址)、埠地址和專用地址,解釋如下圖所示:
習題部分:
Q1:網路層之間的傳遞與傳輸層之間的傳遞有什麼區別?
A1:網路層在處理分組的傳送時,不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而傳輸層在傳遞時,會確保整個報文的前後順序,並進行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