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工智慧會不會取代人類?

人工智慧會不會取代人類?

人工智慧(AI)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已經無聲無息***到了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到了各個領域。例如:個人助理、安防、自動駕駛、醫療健康、金融、電商零售、教育,等方面。
近年來人工智慧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7新年伊始,谷歌Master在線上圍棋比賽中連勝60場,狂勝諸多人類頂尖高手。在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四季節目中,百度人臉識別技術的驚豔出場給眾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工智慧本質上是人類智慧的延伸,是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的思維方式。迅猛發展的人工智慧帶來的可不是什麼噱頭,它必將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對勞動、就業乃至社會制度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例如,自動駕駛技術即將掀起一場交通運輸行業的革命。自動駕駛系統不會打瞌睡、分神,不需要休息,更不會感情用事。可以預見的是,成熟的自動駕駛系統在可靠性方面將遠遠超過傳統司機。美國車企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暫時領先,但是江淮汽車等不甘人後的中國車企也在奮起直追。
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意味著什麼?乘客上車之後只要輸入一個地址,汽車就會在衛星導航的協助下自動把乘客拉到指定地點。屆時中國的260萬計程車司機、美國23.4萬計程車司機都將面臨失業風險,“份子錢”將永遠成為歷史名詞。自動駕駛即將奪走的可不止是計程車司機的飯碗。美國有350萬卡車司機,如果把技術支援員工也算上,載貨卡車的相關從業者達到了870萬之眾。而在中國,這個群體竟多達3000萬人,每45箇中國人裡就有一個在跑運輸。戴姆勒的自動駕駛卡車2015年就已開始上路測試,從高歌猛進的研發進度來看,自動駕駛卡車實現量產也就是幾年內的事情。屆時數千萬貨車從業者應當去做些什麼呢?
大疆創新近期推出的MG-1S型農業植保無人機,噴農藥的活幹得比人都漂亮。用不了多久,莊稼把式都得對人工智慧甘拜下風。人工智慧不僅正在顛覆傳統的交通運輸,還將顛覆延續數千年的農業生產方式。在不久的將來,農忙時節不再需要農民挽起褲腿下地幹活了,幾個農業工人敲敲電腦就能把事情做完。這可不是什麼腦洞大開的幻想,這方面的研究其實已經開始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在2011年就已完成意義重大的農業機械自動導航實驗:加裝了自動控制系統的插秧機,根據GPS與車載感測器獲取車輛姿態資訊,實現自動導航及地頭轉向。試驗結果表明,自動化插秧機可以按照預設路徑在田間行走,並且可以滿足插秧的精度要求。這項研究的成功意味著,自動化田間作業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只要降低使用成本就可以推廣開來。無人機噴灑農藥的技術甚至更加成熟:與人工噴藥相比,無人機可將農藥用量減少20%左右,而且完全不必考慮農藥中毒的風險。2016年11月底,大疆創新推出先進的MG-1S型農業植保無人機,其飛行操作更加便捷穩定,使得農藥噴灑更加精準高效、完全進入了實用化階段。
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看到無人農業機械和無人機不知疲倦地忙碌在田間地頭,田間管理的規劃則交給安裝了專家系統的計算機:分佈於田間的感測器將土壤溼度、土壤化學成分、氣溫、光照強度等實時資料傳遞給計算機,然後專家系統通過演算法自動判斷採取什麼田間管理措施。灌溉用水量、化肥施用量、最佳採摘時間等諸多事項都由整合了海量知識和資料的專家系統決定,其精準的管理水平讓幹了一輩子農活的種田能手都自嘆不如。待到人工智慧使得農業實現自動化,上億被迫摘下“農民”帽子的農村人口應該去做些什麼呢?
如上所述,人工智慧會消滅許多行業對勞動力的依賴,釋放出大量勞動人口。離開駕駛室的前司機,離開土地的前農民,以及其他被人工智慧頂掉飯碗的大量人口,應該如何維持自身生存?這便是人工智慧給社會治理帶來的挑戰。從歷史上看,技術進步會不斷消滅舊的就業崗位,也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例如,轎車的普及消滅了黃包車伕的就業崗位,卻創造了計程車司機的就業崗位。然而,與歷史上的技術進步相比,人工智慧對就業造成的影響有兩方面重大差異。
一是就業崗位數量上的差異。人工智慧影響的可不是幾十萬就業崗位,而是幾千萬乃至上億就業崗位。僅在中國,人工智慧就將影響3000萬貨車從業者和2億以上農村勞動力。歷史上,技術進步往往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逐步將勞動力從舊崗位上釋放出來。例如在19世紀後期,蒸汽海輪完全取代大帆船差不多用了三四十年的功夫,比一代人還多的時間足夠帆船水手們轉移到新的就業崗位。而人工智慧卻很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內釋放出數量空前巨大的勞動力,製造出前所未有的大變局。
二是就業崗位質量上的差異。被技術進步從舊崗位上釋放出來的勞動力,需要學習新技能才能走上新崗位。歷史上,勞動力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不見得複雜,例如帆船水手改做蒸汽海輪的水手就沒有多難。所以技術進步帶來的工作崗位變化相對容易承受。然而人工智慧將以極快的速度消滅充滿重複性勞動的低端崗位,至2016年10月,蘋果公司主要代工商富士康已在中國內地工廠部署了4萬臺機器人用以取代流水線工人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慧將最終導致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消失。而科學工作者、企業研發人員等需要創造性的就業崗位,以及律師、醫生等技能複雜度很高的就業崗位,相對不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仍將長期存在下去。
雖然人工智慧會取代大量的工作崗位,但是也不要太過驚慌。我們只要做到緊跟時代潮流,增加自身價值,就不會輕易的被取代。研發人工智慧需要的是高精尖的科研人才,但是瞭解學習人工智慧起點沒有想象中的高,我們普通人也是可以學習掌握的,並且用他創造價值的。總之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就不會被輕易地淘汰取代。
PS:如果您想了解學習人工智慧知識可以私信我,我會給大家提供一些課程資料,供大家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