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教程] 6 空間資料採集與處理
阿新 • • 發佈:2018-12-13
在知識傳播途中,向涉及到的相關著作權人謹致謝意!
【GIS】整個地理資訊系統就是圍繞 空間資料的採集、處理、儲存、分析和表達而展開的
【空間資料採集與處理 的重要性】因此空間資料來源、採集手段、生成工藝、資料質量就直接影響到地理資訊系統應用的潛力、成本和效率
資料來源分類
按獲取方式分
- 地圖資料:普通地圖、專題圖資料
- 遙感影像:衛星影像、航拍航空影像
- 實測資料:各種野外實驗、實地測量所得
- 共享資料:已有資料的共享
按表現方式分
- 資料化資料
- 多媒體資料:聲音錄影等輔助的資料,用於專業的GIS
- 文字資料資料:屬性資訊的重要來源
4D產品-從應用來分
名稱 | 全稱 | 介紹 |
---|---|---|
DLG | 數字線劃地圖(DLG, Digital Line Graphic) | 是與現有線劃基本一致的各地圖要素的向量資料集 且儲存各要素間的空間關係和相關的屬性資訊 |
DEM | 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縮寫DEM) | 是一定範圍內規則格網點的平面座標(X,Y)及其高程(Z)的資料集 它主要是描述區域地貌形態的空間分佈,是通過等高線或相似立體模型進行資料採集(包括取樣和量測),然後進行資料內插而形成的 |
DRG | 數字柵格地圖(Digital Raster Graphic) | 是根據現有紙質、膠片等地形圖經掃描和幾何糾正及色彩校正後,形成在內容、幾何精度和色彩上與地形圖保持一致的柵格資料集 |
DOM | 數字正射影像圖(DOM,DigitalOrthophotoMap) | 是對航空(或航天)像片進行數字微分糾正和鑲嵌,按一定圖幅範圍裁剪生成的數字正射影像集 它是同時具有地圖幾何精度和影像特徵的影象 |
空間資料採集與處理的基本流程
【內外一體化】此方式比較傳統,涇渭分明的內外業工作分的很開。現階段,內外一體化普及,由一個人完成
資料來源選擇
- 是否能夠滿足系統功能的要求屬性特徵
- 所選資料來源是否已有使用經驗空間關係
- 系統成本
【大比例資料】生產週期長,生產成本高
資料採集方法的確定
- 地圖資料(掃描向量化)
【我國20年前大量採用】- 紙圖–>掃描器:與DRG類似的柵格檔案–>螢幕向量化
- 紙圖–>數字化板上面–>跟蹤數字化
- 遙感影像資料(攝影測量、遙感影象處理)
- 實測資料(全站儀資料採集、GPS測量等)
- 統計資料(鍵盤輸入、掃描器輸入等)
- 共享資料(資料交換等)
- 多媒體資料(資料交換)
- 文字資料資料(鍵盤直接輸入)
資料的編輯與處理
【背景】各種方法所採集的原始空間資料,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錯誤或誤差,資料,屬性資料在建庫錄入時,也難免會存在錯誤,所以對圖形資料和屬性資料進行一定的檢查、編輯是很有必要的
【方法】
- 數學基礎、資料結構的變換
- 圖形拼接、拓撲生成
- 資料壓縮
資料質量控制與評價
無論何種資料來源,使用何種方法進行採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型別的誤差,而且誤差會在資料處理及系統的各個環節之中累計和傳播。對於資料質量的控制和評價是系統有效執行的重要保障和系統分析結果可靠性的前提條件之一。
資料入庫
資料入庫就是按照空間資料管理的要求,把採集和處理的成果資料匯入到空間資料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