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美國人並未期望每個戰俘都會作出這樣徹底的轉變,因為這與我們的規範不相符。但日本人的行為方式好像是:一旦確定了一條行動路線,就全力以赴去做;如果失敗了,就很自然地再選擇另一條道路。
日本人對秩序和等級制的信賴方式如同美國人對自由和平等的信仰一樣,雖然這兩種事物看上去如同南北兩極一般。
甚至在現在的中國,一個人也必須效忠整個宗族。宗族對成千上萬的成員進行管理,它也獲得每個成員的支援。但在日本,只有上層階級保留族譜。
在日本,輩分、性別和年齡形成了極大的特權。
對於子女的照料,西方人認為這主要源於母親的本能和父母的責任感,而東方人則認為這是在給祖先“盡孝”。
在這個國家中,結婚的真正目的就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除此以外,其他任何目的都歪曲了婚姻的真正意義。
那小孩在嘲笑你呢。你已經長大了還要吃奶”
這種經歷滋生了日本人害怕受嘲笑和遭到別人輕蔑的心理,這在日本成年人當中非常明顯。
在兒童時代的早期,他可以讓母親把他抱到自己的床上睡覺,他可以和兄弟姐妹們比較得到糖果的多少,以此來判斷母親喜歡他的程度。
日本人不是革命者。
----------《菊與刀》
《菊與刀》是一本很經典的書,大學買了一直想讀,卻遲遲沒有讀,非常遺憾。現在找到了作家薩蘇評註的版本,受益很多,瞭解了日本人的性格特點,更通過薩蘇的評註從更高的角度瞭解了中國、日本和美國三個國家的思想的差異,這個版本選的很好。
讀完書我最大的感悟是日本是一個“各安其位”的國家,這個詞在書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多。在日本,等級制度根深蒂固,日本人認為秩序和等級是維護社會良好執行最重要的原則,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奮鬥,完成自己的使命。
之所以對秩序和等級有如此深的執念,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沒有出現過重大的革命,日本人不是革命者。自古以來這樣的等級制度就存在著而且沒有出現過大差錯,所以日本吃這一套。不像中國,動不動就起義革命,“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而日本人打仗頂多是同級的領主之間為了利益打仗,不存在一個要“推翻上一級”的革命。
這導致了日本社會整體的特點:尊卑分明,團結,穩定,有條不紊。
在個人的層面上,日本人固執,壓抑,競爭意識強,自尊心強,好面子。
導致個人特點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資源的匱乏,日本太狹小,資源太少,每個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面對激烈的競爭,所以他們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從孩童時期開始就要跟兄弟姐妹競爭父母的愛,即使在幼兒園老師們也鼓勵競爭,鼓勵強者欺負弱者,所以他們會比較敏感。
雖然這些特點能讓日本平穩地明治維新,即使戰敗被統治也能有條不紊地過渡,能讓日本迅速強大,但是日本人並不幸福,他們是一個個螺絲釘,是國家的、家庭的、公司的螺絲釘,卻獨獨不屬於自己。在日本,壓抑自己的情感被認為是強者的表現,即使在親人的葬禮上也不能放聲痛哭。這樣的壓抑會催生很多的精神疾病,這或許也是日本情色產業如此發達的原因。
另外,日本作為中國曾經的學生,在很多地方跟中國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比如對儒學的推崇。也有更多的地方跟中國完全不同,比如日本宗族觀念的消弭。尤其是近代的日本,隨著全盤西化的推進,他們跟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偏差越來越遠,我們不能再居高臨下的說,這個撮爾小國,不過是中國的學生罷了。不是這樣的,由於日本對強者的推崇,他願意學習,當年從強大中國學,現在從強大的西方學,這樣善於學習的民族是可怕的。另一方面,這種對強者的推崇,也使得人們並沒有“平等”的觀念,不僅個人之間,對國家之間也是這樣,所以要征服這樣的國家,只要比他強大就行了,他就會心服口服。
最後,我想,如果我是一個統治者,我很願意統治日本這個國家,但是作為一個個人,我很不希望做一個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