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騰訊調整內部架構,雲將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騰訊調整內部架構,雲將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近日,騰訊宣佈調整內部架構,七大事業群變六大,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整合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路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原有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

騰訊的組織架構不得不變

近年來騰訊和今日頭條發在口頭上發生了很多次摩擦,近來更是愈演愈烈,兩者之間口頭上的摩擦上升到各自產品之間的競爭,但實際上騰訊對此是非常緊張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根基業務受到威脅,近些年來短視訊的興起短視訊吃掉使用者的大量碎片時間。更強的時間粘性、更年輕的使用者群、更好的變現方式,這些都涉及騰訊的命門,不容閃失。眾所周知如今的抖音可以算得上是今日頭條的殺手鐗,微信也是騰訊的主要支撐業務,如果頭條系產品再對社交地盤的進攻,騰訊微信、QQ 的流量池將受到威脅。是的,現在來看微信的地位無人可撼動,但是抖音的崛確實戳中騰訊的痛點,抖音的爆紅為頭條系積累了大批的年輕使用者,截止至 5 月底,抖音日活使用者已經漲到 1.5 億。而且騰訊在多次對頭條系產品的 " 圍剿 " 中,並沒有佔據上風。

馬化騰曾在2017年度騰訊員工大會上說過“在管理方面,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地梳理”。“賽馬機制”曾經是To B時代被騰訊旗下產品驗證成功的產品文化,一個產品能夠在部門/產品組內自主立項,快速實驗,鼓勵內部競爭,誰的效率更高誰就能夠跑出來,像幫助騰訊拿到移動網際網路船票的微信、將騰訊遊戲拉到小高潮的王者榮耀等,都是“賽馬機制”的果實。但是這樣的機制也極大的浪費著騰訊內部的資源,在To B 時代需要的不是內部競爭出優良產品,而是團結內部力量出優良產品共同抵抗外部的競爭。而騰訊是個過去的業務主要都是To C,在To B方面明顯缺乏競爭力。

在京位元看來騰訊的的處境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內部的“賽馬機制”在5G物聯網的風口之下已不再適合騰訊業務的發展,外部來自今日頭條等企業的競爭更是讓騰訊吃力,在內外夾擊情況下騰訊不得不進行架構調整。

騰訊架構調整有利於騰訊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根據京位元查詢的資料來看,網易、暢遊、艾格拉斯等一眾遊戲上市公司的股價在近期基本處於下跌態勢。根據《2018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遊戲市場整體收入1050億元,同比僅增長5.2%,而與過去三年21.9%、30.1%、26.7%的增幅相比,行業增長速度大幅下滑。據悉遊戲公司股價下跌主要原因來源於遊戲監管部門加強監管。

由於受到遊戲監管等眾多因素的影響,騰訊遊戲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據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二季度騰訊營業利潤率為29.60%,呈現繼續下滑趨勢,毛利率為46.75%,創下十年來的新低,這在騰訊歷史上並不多見。所有人都知道騰訊是社交平臺,然而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騰訊的營收主業一直是遊戲,號稱中國的遊戲之王。在2016年的時候騰訊遊戲營收達到了102億美元,在全球25家最大的上市遊戲公司中,排名第一。遊戲作為騰訊的主營業務的下跌,騰訊不的不加快加布進行新業務的佈局,以便尋求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在今年3月的的時候,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候就表示:騰訊的遊戲業務雖然出現了下跌的情況,但是騰訊還將有網際網路+,線上、線下融合,包括ToB的,包括語音服務等等這些未來的增長點。

從此次組織架構的調整上來看,騰訊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據IDC調研預計,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到2018年將達到2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企業業務、裝置、服務資料化後,資料流通互動起來,是雲端計算行業爆發的關鍵點。即使是不熱衷於為旗下產品代言的馬化騰,也曾多次公開為雲業務站臺。2016年7月5日,在深圳前海舉行的一場釋出會上,他就用了30分鐘的時間,細緻了介紹騰訊雲的規劃。不管是從雲的市場還是從騰訊本身對雲的重視程度來講,此次騰訊架構調整後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能更加有力與騰訊探索出了遊戲業務之外的新的增長點。

騰訊應該加快企業後繼人才的培養

前段時間小米的雷軍釋出一封公開信,表示要進行一次組織架構調整,除了對業務部門上的調整之外,這次組織架構調整在人員方面還有很大的變動,而通過公開信可以看出此次小米對人員問題的處理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如何管理。第二則是如何處理舊人與新人。應對第一個問題小米的策略十分明顯,選擇成立專門的組織部來負責中高層管理幹部的聘用、升遷、培訓等以及各個部門的組織建設和編制審批。其核心思想就是雷軍在內部信的結尾寫道的那句話,沒有老兵,沒有傳承。沒有新軍,沒有未來。

除了小米之外阿里這個網際網路巨頭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企業傳承人機制。近日宣佈馬雲退休,並由張勇接管阿里巴巴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一事可以說是掀起了一陣陣巨浪,人們都在質疑馬雲離職的真實原因,甚至質疑張勇有沒有接管阿里的能力,在京位元看來張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馬雲選擇與張勇除了信任張勇的能力之外,也離不開阿里的合夥人機制,2009年,在阿里巴巴只有10歲的時候就建立了合夥人制度。在馬雲看來,合夥人制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事制度,而是維繫阿里巴巴生態健康的一整套決策、人才和治理安排。馬雲甚至稱阿里的合夥人制度能讓阿里執行120年。

人才是驅動企業發展的核心之本,不管是阿里還是小米都意識到了培養企業後繼人才的重要性。反關騰訊,馬化騰依舊是整個騰訊的支撐,試問如果馬化騰離職,騰訊是否還像阿里一樣正常的發展呢?在京位元看來騰訊不能只在業務部門上做調整,在企業後繼人才的培養下也要多下功夫,在這一點上阿里、小米都是很好的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