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學習:計算屬性
文章內容源於《Vue.js實戰》
一、什麼是計算屬性
模板內的表示式非常便利,但是設計它們的初衷是用於簡單運算的。在模板中放入太多的邏輯會讓模板過重且難以維護。例如:
<div id="example">
{{ 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div>
這裡的表示式包含3個操作,並不是很清晰,所以遇到複雜邏輯時應該使用Vue特帶的計算屬性computed來進行處理.
二、計算屬性computed的用法
在一個計算屬性裡可以完成各種複雜的邏輯,包括運算、函式呼叫等,只要最終返回一個結果就可以。
我們把上面的例子用計算屬性的方式重寫一下
<div id="example">
<p>Original message: "{{ message }}"</p>
<p>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 reversedMessage }}"</p>//我們把複雜處理放在了計算屬性裡面了
</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Hello' }, computed: { reversedMessage: function () { // `this` 指向 vm 例項 return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
結果:
Original message: "Hello"
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olleH"
除了上例簡單的用法,計算屬性還可以依賴多個Vue 例項的資料,只要其中任一資料變化,計算屬性就會重新執行,檢視也會更新。
<body> <div id="app"> <button @click="add()">補充貨物1</button> <div>總價為:{{price}}</div> </div> </body>
var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package1: {
count: 5,
price: 5
},
package2: {
count: 10,
price: 10
}
},
computed: {
price: function(){
return this.package1.count*this.package1.price+this.package2.count*this.package2.price //總價隨著貨物或價格的改變會重新計算
}
},
methods: { //物件的方法
add: function(){
this.package1.count++
}
}
});
計算屬性還有兩個很實用的小技巧容易被忽略:一是計算屬性可以依賴其他計算屬性; 二是計算屬性不僅可以依賴當前Vue 例項的資料,還可以依賴其他例項的資料,例如:
<div id="app1"></div>
<div id="app2">{{ reverseText}}</div>
var app1 = new Vue({
el: '#app1',
data: {
text: 'computed'
}
});
var app2 = new Vue({
el: '#app2',
computed: {
reverseText: function(){
return app1.text.split('').reverse().join(''); //使用app1的資料進行計算
}
}
});
每一個計算屬性都包含一個getter 和一個setter ,我們上面的兩個示例都是計算屬性的預設用法, 只是利用了getter 來讀取。
在你需要時,也可以提供一個setter 函式, 當手動修改計算屬性的值就像修改一個普通資料那樣時,就會觸發setter 函式,執行一些自定義的操作,例如:
<div id= "app">
姓名:{ { fullName } }
</div>
var vm = new Vue({
el: '#demo',
data: {
firstName: 'Foo',
lastName: 'Bar'
},
computed: {
fullName: {
// getter
get: function ()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 setter
set: function (newValue) {
var names = newValue.split(' ');
this.firstName = names[0];
this.lastName = names[names.length - 1];
}
}
}
});
//現在再執行 vm.fullName = 'John Doe' 時,setter 會被呼叫,vm.firstName 和 vm.lastName 也會相應地被更新。
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會用預設的getter 方法來讀取一個計算屬性,在業務中很少用到setter,所以在宣告一個計算屬性時,可以直接使用預設的寫法,不必將getter 和setter 都宣告。
三、計算屬性快取
上面在computed中寫的例子,我們也可以再methods中實現相同的效果,如:
<div>{{reverseTitle()}}</div>
// 在元件中
data: {
title: 'computed'
},
methods: {
reverseTitle: function () {
return this.title.split('').reverse().join('')
}
}
我們可以將同一函式定義為一個方法而不是一個計算屬性,兩種方式的最終結果確實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一個使用reverseTitle()取值,一個使用reverseTitle取值。
然而,不同的是計算屬性是基於它們的依賴進行快取的。計算屬性只有在它的相關依賴發生改變時才會重新求值。
這就意味著只要 title還沒有發生改變,多次訪問 reverseTitle計算屬性會立即返回之前的計算結果,而不必再次執行函式。
舉個例子:
<div>{{reverseTitle}}</div>
<div>{{reverseTitle1()}}</div>
<button @click="add()">補充貨物1</button>
<div>總價為:{{price}}</div>
data: {
title: 'computed'
},
computed: {
reverseTitle: function(){
return this.title.split('').reverse().join('') //而使用計算屬性,只要title沒變,頁面渲染是不會重新進這裡來計算的,而是使用了快取。
},
price: function(){
return this.package1.count*this.package1.price+this.package2.count*this.package2.price
}
},
methods: { //物件的方法
add: function(){
this.package1.count++
},
reverseTitle1: function(){
return this.title.split('').reverse().join('') //點選補充貨物,也會進這個方法,再次計算。不是重新整理,而是隻要頁面渲染,就會進方法裡重新計算。
}
},
相比之下,每當觸發重新渲染時,呼叫方法將總會再次執行函式。
我們為什麼需要快取?假設我們有一個性能開銷比較大的的計算屬性 A,它需要遍歷一個巨大的陣列並做大量的計算。然後我們可能有其他的計算屬性依賴於 A 。
如果沒有快取,我們將不可避免的多次執行 A 的 getter!如果你不希望有快取,請用方法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