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大教授楊東:區塊鏈人才培養需要設立完整課程體系|筱靜觀察

人大教授楊東:區塊鏈人才培養需要設立完整課程體系|筱靜觀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中國人民大學大資料區塊鏈與監管科技實驗室主任,法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
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最早研究區塊鏈的學者之一
2018年出版《區塊鏈+監管=法鏈(REGCHAIN)》,提出共票經濟理論

01
區塊鏈與金融領域是天作之合

自日本國立一橋大學畢業後楊東教授回國主要從事證券金融的研究,也是國內早期網際網路金融科技的研究者,他的核心理論是網際網路+金融=眾籌金融,並在自己的書中提出了“眾籌社會主義”,認為眾籌制是繼股份制之後的“第二個偉大的制度發明”,他認為這一制度一方面能夠改變股份制中股東及資本家的壟斷局面,另一方面會使所有參與者獲得合理權益,能夠打破中間環節,將員工、參與眾籌者多方變成利益共享的主體,平等的享受各式相應權益。

2014年底區塊鏈成為一種具備獨特優勢的新技術正規化,天生帶著去中心等技術特質,而這樣的技術特徵與楊東教授眾籌金融思想觀念高度吻合,這也促成了楊東教授對於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推動,並且在2015年就面對人大本科生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注重這一領域人才的培養。

02
區塊鏈人才培養需要多方助力

高校課程的開設並沒有使區塊鏈領域人才飽滿,相反這是一個人才十分稀缺的行業,在《筱靜觀察》14期現場,楊東教授分析了這一局面。首先區塊鏈技術要求跨學科人才,而當前我們的教育體系更注重於對單一技術的深度培養;其次,區塊鏈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而要完成大範圍的場景落地,所以這還要求團隊對場景落地瞭解的同時擁有很強的協作能力。

解決人才問題,從高校的角度出發,楊東教授認為主要有幾點:首先高校要整合一套區塊鏈課程體系對本科生進行規模化和體系化的培養,不再同於以往的單一課程教學,而要注重交叉學院、交叉學科的設計;第二,跨學科教育人才培養要在原有的本科雙學位基礎之上,研究出本碩博一整套的培養體系;第三,出於區塊鏈的全球化屬性,高校要與國外高等院校進行全球化交流和合作。

現市場關於區塊鏈的書籍多面向實踐工作者,而面向本科生的理論化和思想性的書籍較少,教材開發也不容忽視。楊東教授正在和團隊出版區塊鏈的“共票經濟學”理論書籍,工業革命時代實行股權激勵機制,而在數字經濟時代這種激勵機制不再適應發展,這一理論認為應當將共票作為激勵性的資料資產給到資料資源的提供者。

以上建議適用於長期、系統的人才培養,而面對當下緊急的人才缺失狀況,國家、地方政府需要有一些專門的培訓培養機制,面向青年技術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及高階的企業家等務實實踐者。

03
區塊鏈人才培養實質是促進場景結合

對於人才培養的重視本質上是希望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更多的應用場景落地,目前區塊鏈在政府服務系統方面做了很好的典範。找合適的行業作為區塊鏈應用的切入點,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

銀行方面,貴陽銀行在其供應鏈、上下游的區塊鏈應用方面目前做了很好的示範,作為一個痛點較多的領域,區塊鏈有大顯身手之處;保險理賠方面,理賠作業時間長,效率低、費用較高,區塊鏈使資訊對稱、透明、可追溯的特質能夠解決很多痛點問題。

綜合來看中國金融市場的痛點相對較多,所以在金融市場區塊鏈有很大的機會,當前螞蟻金服等做了很好的示範。而在非金融領域,食品安全、產品追溯、集團供應鏈及聯盟鏈都存在著應用結合的可能性。

楊東教授認為區塊鏈1.0時代是比特幣,2.0時代是以太坊,3.0時代是區塊鏈,當下我們正處在3.0的初期,也就是財富效益之後真正的區塊鏈技術開始發展並走向場景落地。對於中小型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和大型企業同臺競爭的最好時期,然而不管是哪種企業要發展都要依託於人才,人才培養機制的形成以及專業人才的供給是當務之急。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楊東做客《筱靜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