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國內計算機學科十大名校

國內計算機學科十大名校

最近,總有好多人問我關於擇校問題。我就下面細說一下計算機學科國內前十高校。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以下簡稱計算機系)成立於1958年。經過5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發展成為我國計算機學科領域內教學、科研綜合實力強,影響力大的計算機系,在中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乃至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996年,計算機系在由國務院學位辦公室主持的全國計算機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一,在國內首批獲得按一級學科招收和培養研究生的資格;2002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計算機系在總共4個分項指標中,3項(學術隊伍、人才培養、學術聲譽)在全國排名第一。2006年、2012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以總分滿分100分的成績排名第一,2017年,電腦科學與技術學科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獲得A+。

2018年,在 USnews 推出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Computer Science 中,電腦科學與技術學科位列世界第1名。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給出的全球計算機學科排名中為第20名。

計算機系設有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三個一級學科。其中電腦科學與技術學科屬全國首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該一級學科包含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三個二級學科,這三個二級學科均為全國重點二級學科,是全國少數擁有全部重點二級學科單位之一。

計算機系包含了國內計算機專業最全的學科方向,設有高效能運算機與處理器、並行與分散式處理、儲存系統、大資料與雲端計算、計算機網路、網路與資訊系統安全、系統性能評價、理論電腦科學、資料工程及知識工程、軟體工程、計算機與VLSI設計自動化、軟體理論與系統、生物計算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智慧控制及機器人、人機互動與普適計算、計算機圖形學與視覺化技術、CAD技術、計算機視覺、媒體資訊處理等研究方向。

計算機系現設有高效能運算、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軟體、人機互動與媒體整合4個研究所;智慧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基礎與實驗教學部等科研教學機構。

計算機系還設有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包括:計算機原理實驗室、微型計算機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作業系統實驗室、計算機軟體實驗室、計算機控制系統實驗室、智慧機器人實驗室、計算機介面實驗室、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等。此外,計算機系還與騰訊、搜狗、微軟、思科等國內外著名公司建立了面向教學或研究的聯合實驗室。

計算機系在學校“引進與培養並舉” 的方針指引下,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師資隊伍水平穩步提高,形成了一支從事計算機研究與教學的高水平隊伍。

全系現有在職教職工 120 人,其中教師 100 人,含正高 42 人,副高 51 人,中級 7 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 5 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1 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2 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7 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 5,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11 人,青年拔尖人才 2 人、青年千人 1 人、青年長江 3 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10 人。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數學力學系的計算數學專業和物理系的無線電物理、電子物理、半導體物理專業。1958年12月,在物理系無線電物理、電子物理等專業基礎上成立了無線電電子學系,1996年更名為電子學系;1978年,在數學系計算數學專業和無線電電子學系計算機專業基礎上組建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系;1985年,由數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電子學系等校內十個系(所)聯合組建了資訊科學中心;同年,成立了微電子學研究所。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和資訊科學技術學科的發展,滿足未來社會資訊化和智慧化的需求,加快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北京大學於2002年在原電子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資訊科學中心和微電子學研究所的基礎上,正式組建成立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39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並湧現出一批出色的中青年骨幹;全日制學生2667人,其中本科生1279人,研究生1388人,是北京大學規模最大的教學單位,每年為社會輸送大批優秀人才。

學院學科建設覆蓋電腦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資訊與通訊工程、軟體工程4個一級學科,其中電腦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通訊與資訊系統為國家重點二級學科。按2013年度 US News的評價體系,北京大學“電子工程”學科排名第36位,“電腦科學”學科排名第35位;按ESI的評價體系,北京大學的“電腦科學”、“工程”學科均進入全球研究機構的1%。2015年QS全球大學學科排名,在電腦科學與資訊系統學科中,北京大學名列第36位,為中國大陸高校之首。

    學院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學院也和眾多國際著名高校和企業組建了聯合研究機構。2002年以來,學院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5300餘項,到賬科研經費近30億元;獲國家級科技獎勵25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1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50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29項;在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近600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800餘篇,獲得授權專利110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200餘本。

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秉承著“人為本,和為貴,變則通”的文化理念,堅持以培養求是創新、與時俱進的具有國際視野的頂尖計算機人才為使命。浙大電腦科學與技術研究於1960年初起步,於1978年正式建系,1998年原杭州大學計算機系併入,2002年在此基礎上成立學院。先後培養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陳左寧、陳純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

    計算機學院下設5個系、4個研究所、2箇中心,擁有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設計學4個國家一級學科,擁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列車智慧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根據《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2017年11月資料統計,計算機學科ESI學科排名進入世界前千分之一,列全球第30位,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鄔江興(雙聘院士)、陳純,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9人(長期千人3人、短期千人1人、青年千人5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5人,浙江省特級專家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和教育部創新團隊各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

學院科研成果卓著,近5年科研經費總額共計8.44億元;新增重點重大專案37項,其中千萬級專案9項。近5年學院發表SCI影響因子大於2.0論文297篇,計算機學科TOP會議論文90篇,國際頂級會議最佳論文、優秀論文獎4項。近5年來學院共獲得7項國家科技獎(其中排名第一的2項)

    學院教學成果豐碩,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2項,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項,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2項、“第二類特色專業”4項,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8年北航成立了“解算裝置教研室”,是我國最早建立計算機專業的高等院校之一。1975年建立“計算機軟體”專業,1978年正式成立北航電腦科學與工程系。2002年9月經學校批准成立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學院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科院2人,工程院1人),教授52名,副教授52名,長江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4人,兼職博導4人。下設計算機科學技術系、計算機應用工程系、資訊保安系、軟體工程系,並建有十家研究單位:軟體開發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市計算機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先進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軟體工程研究所、系統結構研究所、智慧資訊處理研究所、網路與數字媒體研究所以及中德軟體技術聯合研究所。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建設,計算機學院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教學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綜合水平居於全國高校前列。1998年獲批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及首批實施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崗位)的單位之一;2001年獲批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國家重點學科,2002年獲批計算機系統結構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北京市重點學科。2005年獲批北京地區高等學校資訊科技學科群;2007年獲批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級重點學科;2011年獲批軟體工程一級學科;2011年獲批電子與資訊科技工程博士點;2013年電腦科學與技術獲批工信部兩化融合特色重點學科;2015年獲批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網路空間安全博士點。學院以電腦科學與工程為基礎,形成了電腦科學理論與基礎、可信網路計算軟體與環境、高效能運算、嵌入式系統與容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大型複雜資訊系統、多媒體與智慧資訊處理、網路及資訊保安、大資料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技術與管理等有特色、有優勢的研究方向。

  2007年以來,計算機學院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2009年以來,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2009年以來,學院承擔各類科研專案34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案2項、973重大研究專案2項、863計劃重點專案專案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4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11項、獲批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項。2011年全年科研經費到款額突破2億元。2006年以來,計算機學院科研經費累計達七億四千餘萬元。一批成果已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併成功地申請了一批專利,2009年以來,共86項成果已轉化為產品。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與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或公司建有長期合作研究關係。

  計算機學院注重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理論基礎與科研實踐的結合,倡導認真嚴謹、開拓創新的學風,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學院代表隊在2001年獲得微軟公司舉辦的亞洲大學生軟體開發.Net大賽冠軍。2002年我院許可博士的論文《SAT和CSP的相變現象研究》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4年我院學生代表隊獲全球GSM和Java智慧卡應用開發大賽金獎。2008年我院學生代表隊在第五屆Grid Plugtests全球網格演算法和程式設計競賽中獲得金獎。2011年在全國軟體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中,我院兩名學生分別獲得JAVA軟體開發特等獎和一等獎。在北航舉辦的二十二屆“馮如杯”學生課外科技競賽活動中,學院曾十次獲得團體冠軍。學院畢業生以優良的綜合素質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5.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最早的計算機專業之一。在1985年,發展成為電腦科學與工程系,並建立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2000年,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同年,建立了軟體學院,後經國家教育部、國家計委批准為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目前。哈工大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電腦科學與技術國家一級重點學科、7個博士點和7個碩士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個國家級教學團隊、一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一個國防科工委創新研究團隊。其中,建於1986年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點為國家首批重點學科;建於1981年的計算機系統結構博士點是我國首批博士點,也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點建於1998年;人工智慧與資訊處理博士點建於2003年;資訊保安博士點建於2004年;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博士點建於2006年。2010年教育部批准軟體工程博士點。學院由電腦科學與工程系、計算機基礎系組成。另外,與哈工大威海校區共建哈工大(威海)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與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共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計算機學科部。

   學院現有教職工208人,其中專職教師14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傑青2人(含境外),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9人,博士生導師41人,兼職博士生導師8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校教學名師1人,校教學帶頭人8人,教授40人,副教授61人。教師的平均年齡為41歲。目前學院擁有學生1682人,其中本科生1004人,碩士生370人,博士生308人(含外國留學生16人),在站博士後26人。

   哈工大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建立了“研究型、個性化、精英式”的金字塔式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一流人才。50多年來,培養出了數以千計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尤其是培養出博士508人),畢業生遍佈國內外,桃李滿天下。學院近年來的發展十分迅速,承擔了數百項國家及各部委的大型高水平研究專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十多項國家級成果獎,數十項省部級成果獎,上百項專利與軟體著作權,還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00餘篇。經過長期積累與發展,學院已在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等學科形成了二十多個具有自身特色的優勢學術方向,尤其在計算機智慧人機互動、自然語言理解與中文資訊處理、海量資料計算、計算機網路及資訊內容安全、高可靠性與容錯計算、企業計算與服務計算、生物計算、智慧機器人、可穿戴移動計算機系統、感知網與移動計算等方面已形成明顯特色與標誌性成果。學院的國際交流也很廣泛,已與美、歐、澳、亞洲10多個國家40多個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影響不斷擴大,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哈工大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被列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形成了以電腦科學與技術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帶動整個學科的良好發展局面。學院繼承和發揚以陳光熙先生為代表的哈工大計算機人的“光熙精神”,即“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求實創新,探索進取;誨人不倦,甘為人梯;追求真理,坦誠待人。”正在努力實現著“辦一流學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發展戰略目標。

6.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所建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江蘇省重中之重學科,所屬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兩個二級學科均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擁有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有電腦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南京大學的電腦科學研究起步於1958年,建立了計算技術、計算數學、數理邏輯等專業開始培養計算機相關領域專門人才,1978年在上述三個專業基礎上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1993年更名為電腦科學與技術系。南京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在建系前和建系初期就曾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上個世紀60年代除錯成功了當時國家高等教育部所屬高校第一臺計算機,實現了我國第一個高階語言編譯程式;70年代分別主持了國產DJS-210中型計算機和XT-1作業系統等軟體系統的研製;80年代研發了國內第一個分散式系統ZCZ,培養出中國大陸第一位計算機軟體博士。建系以來,南京大學的計算機學科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一直位居國內先進行列。

目前該系在職教職工111人,其中教授27人(含博士生導師24人),副教授、高階工程師31人。師資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計劃入選者9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1人,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入選者2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2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或霍英東獎獲得者3人,寶鋼獎教金獲得者2人,中創軟體人才獎獲得者5人,江蘇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

該系建立了從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直至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培養計算機技術領域和軟體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目前各類在讀本系學生逾2000人,並專門設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部承擔全校計算機基礎公共課程教學任務。該系重視教學和人才培養,2篇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多項教學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電腦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被評選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在校學生中不乏具有較強理論功底、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佼佼者,在國內外一些大學生科技競賽中屢獲佳績。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依託該系師資,先後成立了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研究所、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南京大學多媒體計算技術研究所、南京大學軟體工程中心(江蘇省軟體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學資訊保安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主要科研方向有:軟體自動化與形式化、分佈與平行計算及新型網路、新型程式設計與軟體方法學、多媒體與資訊處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系統軟體及資訊保安等。建系30年來,共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攀登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等重大科技計劃專案以及省、部、委科研專案和企事業委託或國際合作的研發專案30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種獎勵8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省部委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37項。發表論文30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50多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3項。部分成果被轉化為產品,產生了較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該系密切跟蹤IT領域國際學術前沿,十分注重國際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瑞典、葡萄牙等二十多個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的眾多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學術互訪、共同研發、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併成功地舉辦了6次較大規模的國際學術會議和10餘次全國性學術會議。

該系建有電腦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分佈計算實驗室、軟體自動化實驗室、人工智慧實驗室、多媒體技術實驗室,教學和科研實驗條件優良。實驗室總面積約3100平方米,配備有IBM RS/6000 SP2並行機,HP Integrity rx5670叢集,Sun HPC3000、IBM AS/400e、SGI Origin200、HP DS20E等小型機,以及140餘臺IBM、Sun、SGI、HP、Dell伺服器和工作站,800多臺PC桌上型電腦和便攜機,2臺Spirent網路測試儀,301臺其它教學實驗儀器和接入Internet的Cisco高速有線/無線區域網。還擁有200多平米的圖書閱覽室,室藏中文專業書籍1.1萬餘冊,外文專業書籍1.8萬冊。每年訂閱中、外文專業期刊300餘種。

南京大學計算機事業開創近五十載,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計算機科技人才。六朝古都的豐富歷史內涵與深厚文化底蘊,百年名校的“嚴謹、求實、勤奮、創新”優良學風,幾代學人的紮實工作和奮力拼搏,使她在中國的計算機發展史上,在國內高校計算機學科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建系以來,南京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的研究方向堅持以科學技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人才培養堅持嚴謹、求實和創新的標準,基地建設堅持開放、流動、聯合和競爭的方針,隊伍建設堅持結構合理和精幹高效的指導思想,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學科覆蓋面廣、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具有特色、基地建設與隊伍建設互相促進、較能適應國際IT技術發展和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

7.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系成立於1984年。近三十年來,計算機系秉承交通大學“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堅持求實創新、面向需求、質量第一的宗旨,通過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體系與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培養了一大批國家急需、社會滿意的高素質人才。

近年來,隨著電腦科學與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不斷深入,特別是隨著雲端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技術的興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不斷調整學科方向,形成了高可靠軟體與理論、並行與分散式系統、計算機網路、智慧人機互動、密碼學與資訊保安等研究方向。遵循國際學術標準,計算機系正致力於在計算機學科領域力爭成為世界一流的院系。

從2009年起計算機系已經開設本科和研究生的全英語教學課程,吸引外國留學生,同時使我們的學生具有國際視野,能在各個領域應用最新技術和電腦科學理論,並在將來成為各行業以及學術界的領軍人物。我們也開設了一系列新的課程來應對IT知識的迅速更新以及企業的現實需求。

8.華中科技大學

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具有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資訊保安四個二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和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同時一級學科也是湖北省重點學科,其中,計算機系統結構為國家重點學科、湖北省高校特色學科。該學科是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湖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單位、“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12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一級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十。

學院現有教師150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65人。擁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973專案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千人計劃創新人才1名,千人計劃創業人才1名,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1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者2名,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2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7名,有兩個學術團隊被評為教育部創新團隊,一個學術團隊被評為科技部創新團隊。

學院擁有資訊儲存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資料儲存系統與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網路儲存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叢集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資料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一代網際網路接入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華中科技大學IBM技術中心、國家高效能運算中心(武漢)。另外,本學科是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華中中心結點單位,是中國教育科研網格主結點、中國國家網格(武漢)結點單位,是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重要組成單位之一。

近3年來,承擔各類科研專案380餘項,其中包括“973”專案(首席科學家單位)、863計劃重大專案、國家支撐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重大研究計劃及國防預先重點技術專案等國家級重大專案,是863計劃重大專案總體專家組組長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授權專利125項,發表學術論文683篇,其中60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

學院現在校博士生259名、碩士生633名。畢業博士研究生769名,獲得2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篇中國計算機協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中國計算機協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19篇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畢業碩士研究生4450名,獲得27篇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學院在資訊儲存技術與系統、並行分散式計算、現代資料庫理論與技術、數字媒體、網路系統、資訊保安和NP難度問題求解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突出的綜合實力。

資訊儲存技術與系統方向近年來在超大規模儲存系統、新型儲存器件與系統、儲存服務與安全、網路儲存系統、雲端儲存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創新性成果。其研究團隊是教育部創新團隊,973專案首席科學家單位,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並行與分散式計算方向主要研究雲端計算與分散式處理、多核體系結構與系統虛擬化、叢集計算與網格計算、對等計算與流媒體服務等。其研究團隊是教育部創新團隊,973專案首席科學家單位和教育部211工程重大專項的牽頭單位,其研究整體上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嵌入與普適計算方向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嵌入式系統,物聯網/泛在網,普適和移動計算與網路,並行分散式計算,人機互動原理、智慧空間、情境感知計算以及普適計算系統軟體等。

現代資料庫理論與技術方向,在國內最早推出國產資料庫管理系統產品,在實時資料庫、主動資料庫、記憶體資料庫、移動資料庫、多媒體資料庫、時空資料庫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年來,致力於在智慧多結構資料管理及大資料處理展開深入研究;資料探勘方向近年來在資料流處理、基於感測網格和網格的資料管理等方面展開了研究,有些研究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

軟體理論方向長期致力於電腦科學中的核心問題—NP難度問題的現實求解演算法研究,在智慧計算與應用研究領域將重點研究資源受限條件下複雜的組合優化問題求解的理論、核心技術和工程應用。

數字媒體研究方向,在基於視訊的內容檢索、情感分析、影象測量、人機互動、數字水印等方面,以及在自然影象解析、醫學影象特徵提取、醫學成像裝置開發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明顯的研究特色。

網路方向主要研究網路體系結構,大規模複雜網路和P2P網路的管理模型及相關理論與技術,網際網路流量分析及控制,新一代互連網安全脆弱性評估和安全監測等方面,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資訊保安方向主要研究密碼理論與技術,訪問控制,軟體漏洞測試、控制與利用,虛擬化安全和雲安全,網路安全,媒體安全及可信計算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資訊保安理論與技術的研究體系,取得了一批理論與實際成果。

軟體工程領域主要研究軟體服務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面向領域的軟體工程方法與技術、面向服務的計算以及具有示範性作用的應用系統。

此外,在嵌入式系統與資訊保安、手機支撐軟體研發、雲端計算平臺及支撐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與高科技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大型應用軟體開發、片載作業系統、智慧卡應用、資訊保安軟體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研究和應用基礎,能夠跟蹤智慧卡應用領域的國際前沿研究。

學院注重國內外學術交流,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講學,鼓勵博士生在國際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資助博士生出國(境)參加國際會議。

學院為錄取的研究生提供各種獎學金、良好的硬體研究條件和寬鬆的學術環境,致力於培養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深入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並做出一流研究成果的博士生和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在某一領域具有較深入研究,初步具有從事研究工作能力的碩士生。

近年來,計算機研究生就業形勢良好,就業質量高,研究生就業率達到100%,平均薪酬在10萬以上。研究生就業的主要去向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主要行業包括IT、網際網路、國家機關以及各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部分研究生還進入了微軟、IBM等世界頂尖企業。

9.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源於1985年9月成立的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後經多次機構調整和更名,2008年9月由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網路工程專業、智慧科學與技術專業和資訊保安專業合併形成了現在的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學院是全校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的學院之一。學院下設電腦科學與技術系、智慧科學與網路工程系、資訊保安系等三個系。擁有優秀的生源、出色的師資、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人才培養體系。高質量的教學和科研使我院畢業學生深受社會歡迎。本科生近年來就業率達99%以上,2014年本科生就業率達到100%,讀研、出國深造率55%以上,研究生就業率100%。

學院現有教職工140餘人,擁有方濱興、李德毅、胡正名、鍾義信、宋俊德、楊義先、白中英、馬華東等一批計算機學科領域知名學者。師資隊伍中包括院士2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7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博士生導師29人,教授29人,副教授53人。另有來自國內外知名企事業單位客座教授20餘人。

學院積極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教學和科研並重。學院擁有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2個原郵電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此外,還建立了十多個企業聯合實驗室和產學研基地。學院教師承擔一批國家973計劃專案、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案、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面上專案等國家級科研專案,承擔了一批教育部、北京市、工信部等省部級科研專案,還承接了大量的服務企業與地方政府的橫向合作專案,近三年科研經費1.8億元,獲得了一批具有廣泛影響的理論成果和產生顯著效益的應用成果。

學院目前擁有2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北京市精品課程、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近年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獲得 2008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篇,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2篇。

學院一貫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了學生創新實驗室,學生學科競賽成績優異。2014年,我院學生在包括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等競賽中共獲國際級獎勵58項,國家級獎勵98項,市級獎勵39項,校級獎勵37項。其中,在第39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亞洲區預賽的六個賽區的競賽中,我院共獲得三金、一銀、八銅的優異成績。

學院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美國德克薩斯農機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阿爾託大學(原赫爾辛基理工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長期開展科研教學合作,與英國倫敦南岸大學、拉芙堡大學等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1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於1958年建校時就設定了計算機專業,老一輩電腦科學家夏培肅先生等親自執教,創辦之初,與中科院計算所合作自主設計並研製成功了我國第1臺通用計算機--107機並於1960年安裝於中國科大、1975年研製成功小型機KD-3,1983年與中科院計算所聯合研製成功了功能分散式陣列處理機系統GF10系列,1983年研製成功了微型機KD-4和KD-5並於次年轉讓給湖北無線電二廠投入生產。1982年成立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系, 與中科院計算所聯合培養了國內首批博士。1990年獲得計算機軟體博士學位點;1995年成立了我國的第1個國家高效能運算中心;2000年獲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建立博士後流動站,該學科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2007年我係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經教育部評審為國家重點學科。2009年3月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正式成立。本著"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校方針,我院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軟體所、瀋陽自動化所對口結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流動站,本學科具有增設二級學科的自主權。目前本學科所轄的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資訊保安四個二級學科均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中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為國家重點學科,系統結構為省重點學科。本學科還具有軟體工程和計算機技術兩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依託電腦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我校成為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批准的首批建立國家示範軟體學院的單位之一。本學科點的支撐實驗室有國家高效能運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效能運算重點實驗室、安徽省計算與通訊軟體重點實驗室、 多媒體計算與通訊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大超級運算中心和資訊科學實驗中心。
 
  目前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教職工90多人,已形成了以陳國良院士為核心、由65人組成的以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體的學術梯隊,教授23人,副教授27人,有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43人,擁有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引進傑出人才、新世紀人才等學術骨幹,其中高效能運算的研究隊伍入選國家教育部創新團隊。在校本科生600餘人,碩士生近400人,博士生 15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