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與ConcurrentHashMap詳細介紹文章
前言
Map 這樣的 Key Value 在軟體開發中是非常經典的結構,常用於在記憶體中存放資料。
本篇主要想討論 ConcurrentHashMap 這樣一個併發容器,在正式開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談談 HashMap,沒有它就不會有後面的 ConcurrentHashMap。
HashMap
眾所周知 HashMap 底層是基於 陣列 + 連結串列 組成的,不過在 jdk1.7 和 1.8 中具體實現稍有不同。
Base 1.7
1.7 中的資料結構圖:
先來看看 1.7 中的實現。
這是 HashMap 中比較核心的幾個成員變數;看看分別是什麼意思?
-
初始化桶大小,因為底層是陣列,所以這是陣列預設的大小。
-
桶最大值。
-
預設的負載因子(0.75)
-
table 真正存放資料的陣列。
-
Map 存放數量的大小。
-
桶大小,可在初始化時顯式指定。
-
負載因子,可在初始化時顯式指定。
重點解釋下負載因子:
由於給定的 HashMap 的容量大小是固定的,比如預設初始化:
給定的預設容量為 16,負載因子為 0.75。Map 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的往裡面存放資料,當數量達到了 16 * 0.75 = 12 就需要將當前 16 的容量進行擴容,而擴容這個過程涉及到 rehash、複製資料等操作,所以非常消耗效能。
因此通常建議能提前預估 HashMap 的大小最好,儘量的減少擴容帶來的效能損耗。
根據程式碼可以看到其實真正存放資料的是
transient Entry<K,V>[] table = (Entry<K,V>[]) EMPTY_TABLE;
這個陣列,那麼它又是如何定義的呢?
Entry 是 HashMap 中的一個內部類,從他的成員變數很容易看出:
-
key 就是寫入時的鍵。
-
value 自然就是值。
-
開始的時候就提到 HashMap 是由陣列和連結串列組成,所以這個 next 就是用於實現連結串列結構。
-
hash 存放的是當前 key 的 hashcode。
知曉了基本結構,那來看看其中重要的寫入、獲取函式:
put 方法
-
判斷當前陣列是否需要初始化。
-
如果 key 為空,則 put 一個空值進去。
-
根據 key 計算出 hashcode。
-
根據計算出的 hashcode 定位出所在桶。
-
如果桶是一個連結串列則需要遍歷判斷裡面的 hashcode、key 是否和傳入 key 相等,如果相等則進行覆蓋,並返回原來的值。
-
如果桶是空的,說明當前位置沒有資料存入;新增一個 Entry 物件寫入當前位置。
當呼叫 addEntry 寫入 Entry 時需要判斷是否需要擴容。
如果需要就進行兩倍擴充,並將當前的 key 重新 hash 並定位。
而在 createEntry 中會將當前位置的桶傳入到新建的桶中,如果當前桶有值就會在位置形成連結串列。
get 方法
再來看看 get 函式:
-
首先也是根據 key 計算出 hashcode,然後定位到具體的桶中。
-
判斷該位置是否為連結串列。
-
不是連結串列就根據 key、key 的 hashcode 是否相等來返回值。
-
為連結串列則需要遍歷直到 key 及 hashcode 相等時候就返回值。
-
啥都沒取到就直接返回 null 。
Base 1.8
不知道 1.7 的實現大家看出需要優化的點沒有?
其實一個很明顯的地方就是:
當 Hash 衝突嚴重時,在桶上形成的連結串列會變的越來越長,這樣在查詢時的效率就會越來越低;時間複雜度為 O(N)。
因此 1.8 中重點優化了這個查詢效率。
1.8 HashMap 結構圖:
先來看看幾個核心的成員變數:
和 1.7 大體上都差不多,還是有幾個重要的區別:
-
TREEIFY_THRESHOLD 用於判斷是否需要將連結串列轉換為紅黑樹的閾值。
-
HashEntry 修改為 Node。
Node 的核心組成其實也是和 1.7 中的 HashEntry 一樣,存放的都是 key value hashcode next 等資料。
再來看看核心方法。
put 方法
看似要比 1.7 的複雜,我們一步步拆解:
-
判斷當前桶是否為空,空的就需要初始化(resize 中會判斷是否進行初始化)。
-
根據當前 key 的 hashcode 定位到具體的桶中並判斷是否為空,為空表明沒有 Hash 衝突就直接在當前位置建立一個新桶即可。
-
如果當前桶有值( Hash 衝突),那麼就要比較當前桶中的 key、key 的 hashcode 與寫入的 key 是否相等,相等就賦值給 e,在第 8 步的時候會統一進行賦值及返回。
-
如果當前桶為紅黑樹,那就要按照紅黑樹的方式寫入資料。
-
如果是個連結串列,就需要將當前的 key、value 封裝成一個新節點寫入到當前桶的後面(形成連結串列)。
-
接著判斷當前連結串列的大小是否大於預設的閾值,大於時就要轉換為紅黑樹。
-
如果在遍歷過程中找到 key 相同時直接退出遍歷。
-
如果 e != null 就相當於存在相同的 key,那就需要將值覆蓋。
-
最後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擴容。
get 方法
get 方法看起來就要簡單許多了。
-
首先將 key hash 之後取得所定位的桶。
-
如果桶為空則直接返回 null 。
-
否則判斷桶的第一個位置(有可能是連結串列、紅黑樹)的 key 是否為查詢的 key,是就直接返回 value。
-
如果第一個不匹配,則判斷它的下一個是紅黑樹還是連結串列。
-
紅黑樹就按照樹的查詢方式返回值。
-
不然就按照連結串列的方式遍歷匹配返回值。
從這兩個核心方法(get/put)可以看出 1.8 中對大連結串列做了優化,修改為紅黑樹之後查詢效率直接提高到了 O(logn)。
但是 HashMap 原有的問題也都存在,比如在併發場景下使用時容易出現死迴圈。
但是為什麼呢?簡單分析下。
看過上文的還記得在 HashMap 擴容的時候會呼叫 resize() 方法,就是這裡的併發操作容易在一個桶上形成環形連結串列;這樣當獲取一個不存在的 key 時,計算出的 index 正好是環形連結串列的下標就會出現死迴圈。
如下圖:
遍歷方式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 HashMap 的遍歷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
強烈建議使用第一種 EntrySet 進行遍歷。
第一種可以把 key value 同時取出,第二種還得需要通過 key 取一次 value,效率較低。
簡單總結下 HashMap:無論是 1.7 還是 1.8 其實都能看出 JDK 沒有對它做任何的同步操作,所以併發會出問題,甚至出現死迴圈導致系統不可用。
因此 JDK 推出了專項專用的 ConcurrentHashMap ,該類位於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下,專門用於解決併發問題。
堅持看到這裡的朋友算是已經把 ConcurrentHashMap 的基礎已經打牢了,下面正式開始分析。
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 同樣也分為 1.7 、1.8 版,兩者在實現上略有不同。
Base 1.7
先來看看 1.7 的實現,下面是他的結構圖:
如圖所示,是由 Segment 陣列、HashEntry 組成,和 HashMap 一樣,仍然是陣列加連結串列。
它的核心成員變數:
Segment 是 ConcurrentHashMap 的一個內部類,主要的組成如下:
看看其中 HashEntry 的組成:
和 HashMap 非常類似,唯一的區別就是其中的核心資料如 value ,以及連結串列都是 volatile 修飾的,保證了獲取時的可見性。
原理上來說:ConcurrentHashMap 採用了分段鎖技術,其中 Segment 繼承於 ReentrantLock。不會像 HashTable 那樣不管是 put 還是 get 操作都需要做同步處理,理論上 ConcurrentHashMap 支援 CurrencyLevel (Segment 陣列數量)的執行緒併發。每當一個執行緒佔用鎖訪問一個 Segment 時,不會影響到其他的 Segment。
下面也來看看核心的 put get 方法。
put 方法
首先是通過 key 定位到 Segment,之後在對應的 Segment 中進行具體的 put。
雖然 HashEntry 中的 value 是用 volatile 關鍵詞修飾的,但是並不能保證併發的原子性,所以 put 操作時仍然需要加鎖處理。
首先第一步的時候會嘗試獲取鎖,如果獲取失敗肯定就有其他執行緒存在競爭,則利用 scanAndLockForPut() 自旋獲取鎖。
-
嘗試自旋獲取鎖。
-
如果重試的次數達到了 MAX_SCAN_RETRIES 則改為阻塞鎖獲取,保證能獲取成功。
再結合圖看看 put 的流程。
-
將當前 Segment 中的 table 通過 key 的 hashcode 定位到 HashEntry。
-
遍歷該 HashEntry,如果不為空則判斷傳入的 key 和當前遍歷的 key 是否相等,相等則覆蓋舊的 value。
-
不為空則需要新建一個 HashEntry 並加入到 Segment 中,同時會先判斷是否需要擴容。
-
最後會解除在 1 中所獲取當前 Segment 的鎖。
get 方法
get 邏輯比較簡單:
只需要將 Key 通過 Hash 之後定位到具體的 Segment ,再通過一次 Hash 定位到具體的元素上。
由於 HashEntry 中的 value 屬性是用 volatile 關鍵詞修飾的,保證了記憶體可見性,所以每次獲取時都是最新值。
ConcurrentHashMap 的 get 方法是非常高效的,因為整個過程都不需要加鎖。
Base 1.8
1.7 已經解決了併發問題,並且能支援 N 個 Segment 這麼多次數的併發,但依然存在 HashMap 在 1.7 版本中的問題。
那就是查詢遍歷連結串列效率太低。
因此 1.8 做了一些資料結構上的調整。
首先來看下底層的組成結構:
看起來是不是和 1.8 HashMap 結構類似?
其中拋棄了原有的 Segment 分段鎖,而採用了 CAS + synchronized 來保證併發安全性。
也將 1.7 中存放資料的 HashEntry 改為 Node,但作用都是相同的。
其中的 val next 都用了 volatile 修飾,保證了可見性。
put 方法
重點來看看 put 函式:
-
根據 key 計算出 hashcode 。
-
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初始化。
-
f 即為當前 key 定位出的 Node,如果為空表示當前位置可以寫入資料,利用 CAS 嘗試寫入,失敗則自旋保證成功。
-
如果當前位置的 hashcode == MOVED == -1,則需要進行擴容。
-
如果都不滿足,則利用 synchronized 鎖寫入資料。
-
如果數量大於 TREEIFY_THRESHOLD 則要轉換為紅黑樹。
get 方法
-
根據計算出來的 hashcode 定址,如果就在桶上那麼直接返回值。
-
如果是紅黑樹那就按照樹的方式獲取值。
-
就不滿足那就按照連結串列的方式遍歷獲取值。
1.8 在 1.7 的資料結構上做了大的改動,採用紅黑樹之後可以保證查詢效率(O(logn)),甚至取消了 ReentrantLock 改為了 synchronized,這樣可以看出在新版的 JDK 中對 synchronized 優化是很到位的。
總結
看完了整個 HashMap 和 ConcurrentHashMap 在 1.7 和 1.8 中不同的實現方式相信大家對他們的理解應該會更加到位。
其實這塊也是面試的重點內容,通常的套路是:
-
談談你理解的 HashMap,講講其中的 get put 過程。
-
1.8 做了什麼優化?
-
是執行緒安全的嘛?
-
不安全會導致哪些問題?
-
如何解決?有沒有執行緒安全的併發容器?
-
ConcurrentHashMap 是如何實現的? 1.7、1.8 實現有何不同?為什麼這麼做?
這一串問題相信大家仔細看完都能懟回面試官。
除了面試會問到之外平時的應用其實也蠻多,像之前談到的 Guava 中 Cache 的實現就是利用 ConcurrentHashMap 的思想。
同時也能學習 JDK 作者大牛們的優化思路以及併發解決方案。
其實寫這篇的前提是源於 GitHub 上的一個 Issues,也希望大家能參與進來,共同維護好這個專案。
號外
最近在總結一些 Java 相關的知識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維護。
地址: https://github.com/crossoverJie/Java-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