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閱讀筆記(二)第一章:什麼是臨界知識
第一章 [----什麼是[臨界知識]]
目錄
自序
-
學習的三個目標:
1.解釋問題[----看清問題本質]
2.解決問題[----根據問題關鍵提出解決方案,最好有備用方案]
3.預測問題[----找到基本規律,預測未來走向]
[----學習的本質:不斷精進思維模式--從認知深度到解決方案的不斷優化以及規律的抽象提取與應用,迴圈往復]
-
有效學習依據:
日常行為或者認知方式發生改變
-
知識管理的三維度
1.找到並歸類資料
2.應用好的方法理解消化資料與知識
3.積累大量知識後,提取背後關聯,總結普遍性規律,找到新規律
-
深度認知與臨界知識 P6
深度認知便是分析具體現象,抽象出背後的基本規律
深度抽象往往依託實驗證據或資料,非情緒或經驗預測
深度抽象能解決類似問題,非特定問題
[----基本規律越抽象,越具有普遍性。但是抽象得建立在眾多資料與實驗之上,如果沒有經歷或者理解,最簡單的規律往往都不會使用]
[----臨界知識,可以理解為可以跨界使用的普遍性基本規律,具體針對性很弱]
[----腦中裝了一大堆資訊,卻沒有串聯整合、合併簡化,導致越學越多,看到什麼新的都覺得沒學過,又再花時間學一遍,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但其實很多東西有連通性,所謂一通百通或者頓悟,就是明白了底層規律融會貫通,所以除了太具體太專業的情景要求專業知識配合,大部分情況都能應付得了
-
學什麼才有用?P15
20% 精力:執行能力(基本常識,擴大知識面,不太講求深度)
80% 精力: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經驗)+結構能力(思維模式與普遍規律)
必須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對他的認識足夠深刻,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話語權。(P15)
[----作為技術領域一環,測試如果不明白程式碼是怎樣編寫的,就不會對產品有更深刻的認知,所以及使能夠應付功能性測試,也不會有太深的造詣,因為對底層不瞭解,就不可能有所謂的深刻認識。國外都是從優秀程式設計師中晉升測試,就是因為對產品技術實現有更深刻的認識]
-
為什麼臨界知識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第三章P118)
1.很多複雜事情背後由簡單規律決定
2.專業性強的知識 對不確定性強的複雜問題反而適用性差(世界是網路環狀甚至網狀系統,並非直接的因果線性關係,而是多因素互相影響的系統)
[----臨界知識更適用於不確定性,因為它簡單,本身的模糊抽象性很強,所以適應性更強]
能力上限是對問題系統認知的深刻度
--工作幾年後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了,能力增長到了天花板。所謂天花板,是隻能相對孤立割裂地看問題,缺乏對底層規律的認識,無法打通知識體系。掌握學習臨界知識的理念與方法,將快領域的知識互相穿插借鑑,後期學習速度會越來越快。
[----平移借鑑知識與經驗的前提是對於知識經驗中所含簡單規律有深刻認識,否則經驗也只會是一個個單獨的依賴特殊條件才能成立的具體案例,沒有太多通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