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系列教程-5 基礎知識
Go 系列教程 —— 15. 指標
什麼是指標?
指標是一種儲存變數記憶體地址(Memory Address)的變數。
如上圖所示,變數 b
的值為 156
,而 b
的記憶體地址為 0x1040a124
。變數 a
儲存了 b
的地址。我們就稱 a
指向了 b
。
指標的宣告
指標變數的型別為 *T
,該指標指向一個 T 型別的變數。
接下來我們寫點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b := 255 var a *int = &b fmt.Printf("Type of a is %T\n", a) fmt.Println("address of b is", a) }
& 操作符用於獲取變數的地址。上面程式的第 9 行我們把 b
的地址賦值給 *int
型別的 a
。我們稱 a
指向了 b
。當我們列印 a
的值時,會打印出 b
的地址。程式將輸出:
Type of a is *int
address of b is 0x1040a124
由於 b 可能處於記憶體的任何位置,你應該會得到一個不同的地址。
指標的零值(Zero Value)
指標的零值是 nil
。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a := 25 var b *int if b == nil { fmt.Println("b is", b) b = &a fmt.Println("b after initialization is", b) } }
上面的程式中,b
初始化為 nil
,接著將 a
的地址賦值給 b
。程式會輸出:
b is <nil>
b after initialisation is 0x1040a124
指標的解引用
指標的解引用可以獲取指標所指向的變數的值。將 a
解引用的語法是 *a
。
通過下面的程式碼,可以看到如何使用解引用。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b := 255 a := &b fmt.Println("address of b is", a) fmt.Println("value of b is", *a) }
在上面程式的第 10 行,我們將 a
解引用,並列印了它的值。不出所料,我們會打印出 b
的值。程式會輸出:
address of b is 0x1040a124
value of b is 255
我們再編寫一個程式,用指標來修改 b 的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b := 255
a := &b
fmt.Println("address of b is", a)
fmt.Println("value of b is", *a)
*a++
fmt.Println("new value of b is", b)
}
在上面程式的第 12 行中,我們把 a
指向的值加 1,由於 a
指向了 b
,因此 b
的值也發生了同樣的改變。於是 b
的值變為 256。程式會輸出:
address of b is 0x1040a124
value of b is 255
new value of b is 256
向函式傳遞指標引數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change(val *int) {
*val = 55
}
func main() {
a := 58
fmt.Println("value of a before function call is",a)
b := &a
change(b)
fmt.Println("value of a after function call is", a)
}
在上面程式中的第 14 行,我們向函式 change
傳遞了指標變數 b
,而 b
儲存了 a
的地址。程式的第 8 行在 change
函式內使用解引用,修改了 a 的值。該程式會輸出:
value of a before function call is 58
value of a after function call is 55
不要向函式傳遞陣列的指標,而應該使用切片
假如我們想要在函式內修改一個數組,並希望呼叫函式的地方也能得到修改後的陣列,一種解決方案是把一個指向陣列的指標傳遞給這個函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odify(arr *[3]int) {
(*arr)[0] = 90
}
func main() {
a := [3]int{89, 90, 91}
modify(&a)
fmt.Println(a)
}
在上面程式的第 13 行中,我們將陣列的地址傳遞給了 modify
函式。在第 8 行,我們在 modify
函式裡把 arr
解引用,並將 90
賦值給這個陣列的第一個元素。程式會輸出 [90 90 91]
。
a[x]
是 (*a)[x]
的簡寫形式,因此上面程式碼中的 (*arr)[0]
可以替換為 arr[0]
。下面我們用簡寫形式重寫以上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odify(arr *[3]int) {
arr[0] = 90
}
func main() {
a := [3]int{89, 90, 91}
modify(&a)
fmt.Println(a)
}
該程式也會輸出 [90 90 91]
。
這種方式向函式傳遞一個數組指標引數,並在函式內修改陣列。儘管它是有效的,但卻不是 Go 語言慣用的實現方式。我們最好使用切片來處理。
接下來我們用切片來重寫之前的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odify(sls []int) {
sls[0] = 90
}
func main() {
a := [3]int{89, 90, 91}
modify(a[:])
fmt.Println(a)
}
在上面程式的第 13 行,我們將一個切片傳遞給了 modify
函式。在 modify
函式中,我們把切片的第一個元素修改為 90
。程式也會輸出 [90 90 91]
。所以別再傳遞陣列指標了,而是使用切片吧。上面的程式碼更加簡潔,也更符合 Go 語言的習慣。
Go 不支援指標運算
Go 並不支援其他語言(例如 C)中的指標運算。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b := [...]int{109, 110, 111}
p := &b
p++
}
上面的程式會丟擲編譯錯誤:main.go:6: invalid operation: p++ (non-numeric type *[3]int)
。
Go 系列教程 —— 16. 結構體
什麼是結構體?
結構體是使用者定義的型別,表示若干個欄位(Field)的集合。有時應該把資料整合在一起,而不是讓這些資料沒有聯絡。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結構體。
例如,一個職員有 firstName
、lastName
和 age
三個屬性,而把這些屬性組合在一個結構體 employee
中就很合理。
結構體的宣告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string
lastName string
age int
}
在上面的程式碼片段裡,聲明瞭一個結構體型別 Employee
,它有 firstName
、lastName
和 age
三個欄位。通過把相同型別的欄位宣告在同一行,結構體可以變得更加緊湊。在上面的結構體中,firstName
和 lastName
屬於相同的 string
型別,於是這個結構體可以重寫為: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上面的結構體 Employee
稱為 命名的結構體(Named Structure)。我們建立了名為 Employee
的新型別,而它可以用於建立 Employee
型別的結構體變數。
宣告結構體時也可以不用宣告一個新型別,這樣的結構體型別稱為 匿名結構體(Anonymous Structure)。
var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int
}
上述程式碼片段建立一個匿名結構體 employee
。
建立命名的結構體
通過下面程式碼,我們定義了一個命名的結構體 Employee
。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func main() {
//creating structure using field names
emp1 := Employee{
firstName: "Sam",
age: 25,
salary: 500,
lastName: "Anderson",
}
//creating structure without using field names
emp2 := Employee{"Thomas", "Paul", 29, 800}
fmt.Println("Employee 1", emp1)
fmt.Println("Employee 2", emp2)
}
在上述程式的第 7 行,我們建立了一個命名的結構體 Employee
。而在第 15 行,通過指定每個欄位名的值,我們定義了結構體變數 emp1
。欄位名的順序不一定要與宣告結構體型別時的順序相同。在這裡,我們改變了 lastName
的位置,將其移到了末尾。這樣做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在上面程式的第 23 行,定義 emp2
時我們省略了欄位名。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保證欄位名的順序與宣告結構體時的順序相同。
該程式將輸出:
Employee 1 {Sam Anderson 25 500}
Employee 2 {Thomas Paul 29 800}
建立匿名結構體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emp3 :=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firstName: "Andreah",
lastName: "Nikola",
age: 31,
salary: 5000,
}
fmt.Println("Employee 3", emp3)
}
在上述程式的第 3 行,我們定義了一個匿名結構體變數 emp3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之所以稱這種結構體是匿名的,是因為它只是建立一個新的結構體變數 em3
,而沒有定義任何結構體型別。
該程式會輸出:
Employee 3 {Andreah Nikola 31 5000}
結構體的零值(Zero Value)
當定義好的結構體並沒有被顯式地初始化時,該結構體的欄位將預設賦為零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func main() {
var emp4 Employee //zero valued structure
fmt.Println("Employee 4", emp4)
}
該程式定義了 emp4
,卻沒有初始化任何值。因此 firstName
和 lastName
賦值為 string 的零值(""
)。而 age
和 salary
賦值為 int 的零值(0)。該程式會輸出:
Employee 4 { 0 0}
當然還可以為某些欄位指定初始值,而忽略其他欄位。這樣,忽略的欄位名會賦值為零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func main() {
emp5 := Employee{
firstName: "John",
lastName: "Paul",
}
fmt.Println("Employee 5", emp5)
}
在上面程式中的第 14 行和第 15 行,我們初始化了 firstName
和 lastName
,而 age
和 salary
沒有進行初始化。因此 age
和 salary
賦值為零值。該程式會輸出:
Employee 5 {John Paul 0 0}
訪問結構體的欄位
點號操作符 .
用於訪問結構體的欄位。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func main() {
emp6 := Employee{"Sam", "Anderson", 55, 6000}
fmt.Println("First Name:", emp6.firstName)
fmt.Println("Last Name:", emp6.lastName)
fmt.Println("Age:", emp6.age)
fmt.Printf("Salary: $%d", emp6.salary)
}
上面程式中的 emp6.firstName 訪問了結構體 emp6
的欄位 firstName
。該程式輸出:
First Name: Sam
Last Name: Anderson
Age: 55
Salary: $6000
還可以建立零值的 struct
,以後再給各個欄位賦值。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func main() {
var emp7 Employee
emp7.firstName = "Jack"
emp7.lastName = "Adams"
fmt.Println("Employee 7:", emp7)
}
在上面程式中,我們定義了 emp7
,接著給 firstName
和 lastName
賦值。該程式會輸出:
Employee 7: {Jack Adams 0 0}
結構體的指標
還可以建立指向結構體的指標。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func main() {
emp8 := &Employee{"Sam", "Anderson", 55, 6000}
fmt.Println("First Name:", (*emp8).firstName)
fmt.Println("Age:", (*emp8).age)
}
在上面程式中,emp8 是一個指向結構體 Employee
的指標。(*emp8).firstName
表示訪問結構體 emp8
的 firstName
欄位。該程式會輸出:
First Name: Sam
Age: 55
Go 語言允許我們在訪問 firstName
欄位時,可以使用 emp8.firstName
來代替顯式的解引用 (*emp8).firstName
。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firstName, lastName string
age, salary int
}
func main() {
emp8 := &Employee{"Sam", "Anderson", 55, 6000}
fmt.Println("First Name:", emp8.firstName)
fmt.Println("Age:", emp8.age)
}
在上面的程式中,我們使用 emp8.firstName
來訪問 firstName
欄位,該程式會輸出:
First Name: Sam
Age: 55
匿名欄位
當我們建立結構體時,欄位可以只有型別,而沒有欄位名。這樣的欄位稱為匿名欄位(Anonymous Field)。
以下程式碼建立一個 Person
結構體,它含有兩個匿名欄位 string
和 int
。
type Person struct {
string
int
}
我們接下來使用匿名欄位來編寫一個程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Person struct {
string
int
}
func main() {
p := Person{"Naveen", 50}
fmt.Println(p)
}
在上面的程式中,結構體 Person
有兩個匿名欄位。p := Person{"Naveen", 50}
定義了一個 Person
型別的變數。該程式輸出 {Naveen 50}
。
雖然匿名欄位沒有名稱,但其實匿名欄位的名稱就預設為它的型別。比如在上面的 Person
結構體裡,雖說欄位是匿名的,但 Go 預設這些欄位名是它們各自的型別。所以 Person
結構體有兩個名為 string
和 int
的欄位。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Person struct {
string
int
}
func main() {
var p1 Person
p1.string = "naveen"
p1.int = 50
fmt.Println(p1)
}
在上面程式的第 14 行和第 15 行,我們訪問了 Person
結構體的匿名欄位,我們把欄位型別作為欄位名,分別為 "string" 和 "int"。上面程式的輸出如下:
{naveen 50}
巢狀結構體(Nested Structs)
結構體的欄位有可能也是一個結構體。這樣的結構體稱為巢狀結構體。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Address struct {
city, state string
}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address Address
}
func main() {
var p Person
p.name = "Naveen"
p.age = 50
p.address = Address {
city: "Chicago",
state: "Illinois",
}
fmt.Println("Name:", p.name)
fmt.Println("Age:",p.age)
fmt.Println("City:",p.address.city)
fmt.Println("State:",p.address.state)
}
上面的結構體 Person
有一個欄位 address
,而 address
也是結構體。該程式輸出:
Name: Naveen
Age: 50
City: Chicago
State: Illinois
提升欄位(Promoted Fields)
如果是結構體中有匿名的結構體型別欄位,則該匿名結構體裡的欄位就稱為提升欄位。這是因為提升欄位就像是屬於外部結構體一樣,可以用外部結構體直接訪問。我知道這種定義很複雜,所以我們直接研究下程式碼來理解吧。
type Address struct {
city, state string
}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Address
}
在上面的程式碼片段中,Person
結構體有一個匿名欄位 Address
,而 Address
是一個結構體。現在結構體 Address
有 city
和 state
兩個欄位,訪問這兩個欄位就像在 Person
裡直接宣告的一樣,因此我們稱之為提升欄位。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Address struct {
city, state string
}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Address
}
func main() {
var p Person
p.name = "Naveen"
p.age = 50
p.Address = Address{
city: "Chicago",
state: "Illinois",
}
fmt.Println("Name:", p.name)
fmt.Println("Age:", p.age)
fmt.Println("City:", p.city) //city is promoted field
fmt.Println("State:", p.state) //state is promoted field
}
在上面程式碼中的第 26 行和第 27 行,我們使用了語法 p.city
和 p.state
,訪問提升欄位 city
和 state
就像它們是在結構體 p
中宣告的一樣。該程式會輸出:
Name: Naveen
Age: 50
City: Chicago
State: Illinois
匯出結構體和欄位
如果結構體名稱以大寫字母開頭,則它是其他包可以訪問的匯出型別(Exported Type)。同樣,如果結構體裡的欄位首字母大寫,它也能被其他包訪問到。
讓我們使用自定義包,編寫一個程式來更好地去理解它。
在你的 Go 工作區的 src
目錄中,建立一個名為 structs
的資料夾。另外在 structs
中再建立一個目錄 computer
。
在 computer
目錄中,在名為 spec.go
的檔案中儲存下面的程式。
package computer
type Spec struct { //exported struct
Maker string //exported field
model string //unexported field
Price int //exported field
}
上面的程式碼片段中,建立了一個 computer
包,裡面有一個匯出結構體型別 Spec
。Spec
有兩個匯出欄位 Maker
和 Price
,和一個未匯出的欄位 model
。接下來我們會在 main 包中匯入這個包,並使用 Spec
結構體。
package main
import "structs/computer"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spec computer.Spec
spec.Maker = "apple"
spec.Price = 50000
fmt.Println("Spec:", spec)
}
包結構如下所示:
src
structs
computer
spec.go
main.go
在上述程式的第 3 行,我們匯入了 computer
包。在第 8 行和第 9 行,我們訪問了結構體 Spec
的兩個匯出欄位 Maker
和 Price
。執行命令 go install structs
和 workspacepath/bin/structs
,執行該程式。
如果我們試圖訪問未匯出的欄位 model
,編譯器會報錯。將 main.go
的內容替換為下面的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structs/computer"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spec computer.Spec
spec.Maker = "apple"
spec.Price = 50000
spec.model = "Mac Mini"
fmt.Println("Spec:", spec)
}
在上面程式的第 10 行,我們試圖訪問未匯出的欄位 model
。如果執行這個程式,編譯器會產生錯誤:spec.model undefined (cannot refer to unexported field or method model)。
結構體相等性(Structs Equality)
結構體是值型別。如果它的每一個欄位都是可比較的,則該結構體也是可比較的。如果兩個結構體變數的對應欄位相等,則這兩個變數也是相等的。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name struct {
firstName string
lastName string
}
func main() {
name1 := name{"Steve", "Jobs"}
name2 := name{"Steve", "Jobs"}
if name1 == name2 {
fmt.Println("name1 and name2 are equal")
} else {
fmt.Println("name1 and name2 are not equal")
}
name3 := name{firstName:"Steve", lastName:"Jobs"}
name4 := name{}
name4.firstName = "Steve"
if name3 == name4 {
fmt.Println("name3 and name4 are equal")
} else {
fmt.Println("name3 and name4 are not equal")
}
}
在上面的程式碼中,結構體型別 name
包含兩個 string
型別。由於字串是可比較的,因此可以比較兩個 name
型別的結構體變數。
上面程式碼中 name1
和 name2
相等,而 name3
和 name4
不相等。該程式會輸出:
name1 and name2 are equal
name3 and name4 are not equal
如果結構體包含不可比較的欄位,則結構體變數也不可比較。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image struct {
data map[int]int
}
func main() {
image1 := image{data: map[int]int{
0: 155,
}}
image2 := image{data: map[int]int{
0: 155,
}}
if image1 == image2 {
fmt.Println("image1 and image2 are equal")
}
}
在上面程式碼中,結構體型別 image
包含一個 map
型別的欄位。由於 map
型別是不可比較的,因此 image1
和 image2
也不可比較。如果執行該程式,編譯器會報錯:main.go:18: invalid operation: image1 == image2 (struct containing map[int]int cannot be compared)
。
Go 系列教程 —— 17. 方法
什麼是方法?
方法其實就是一個函式,在 func
這個關鍵字和方法名中間加入了一個特殊的接收器型別。接收器可以是結構體型別或者是非結構體型別。接收器是可以在方法的內部訪問的。
下面就是建立一個方法的語法。
func (t Type) methodName(parameter list) {
}
上面的程式碼片段建立了一個接收器型別為 Type
的方法 methodName
。
方法示例
讓我們來編寫一個簡單的小程式,它會在結構體型別上建立一個方法並呼叫它。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name string
salary int
currency string
}
/*
displaySalary() 方法將 Employee 做為接收器型別
*/
func (e Employee) displaySalary() {
fmt.Printf("Salary of %s is %s%d", e.name, e.currency, e.salary)
}
func main() {
emp1 := Employee {
name: "Sam Adolf",
salary: 5000,
currency: "$",
}
emp1.displaySalary() // 呼叫 Employee 型別的 displaySalary() 方法
}
在上面程式的第 16 行,我們在 Employee
結構體型別上建立了一個 displaySalary
方法。displaySalary()方法在方法的內部訪問了接收器 e Employee
。在第 17 行,我們使用接收器 e
,並列印 employee 的 name、currency 和 salary 這 3 個欄位。
在第 26 行,我們呼叫了方法 emp1.displaySalary()
。
程式輸出:Salary of Sam Adolf is $5000
。
為什麼我們已經有函數了還需要方法呢?
上面的程式已經被重寫為只使用函式,沒有方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name string
salary int
currency string
}
/*
displaySalary()方法被轉化為一個函式,把 Employee 當做引數傳入。
*/
func displaySalary(e Employee) {
fmt.Printf("Salary of %s is %s%d", e.name, e.currency, e.salary)
}
func main() {
emp1 := Employee{
name: "Sam Adolf",
salary: 5000,
currency: "$",
}
displaySalary(emp1)
}
在上面的程式中,displaySalary
方法被轉化為一個函式,Employee
結構體被當做引數傳遞給它。這個程式也產生完全相同的輸出:Salary of Sam Adolf is $5000
。
既然我們可以使用函式寫出相同的程式,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方法?這有著幾個原因,讓我們一個個的看看。
-
Go 不是純粹的面向物件程式語言,而且Go不支援類。因此,基於型別的方法是一種實現和類相似行為的途徑。
-
相同的名字的方法可以定義在不同的型別上,而相同名字的函式是不被允許的。假設我們有一個
Square
和Circle
結構體。可以在Square
和Circle
上分別定義一個Area
方法。見下面的程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math"
)
type Rectangle struct {
length int
width int
}
type Circle struct {
radius float64
}
func (r Rectangle) Area() int {
return r.length * r.width
}
func (c Circle) Area() float64 {
return math.Pi * c.radius * c.radius
}
func main() {
r := Rectangle{
length: 10,
width: 5,
}
fmt.Printf("Area of rectangle %d\n", r.Area())
c := Circle{
radius: 12,
}
fmt.Printf("Area of circle %f", c.Area())
}
該程式輸出:
Area of rectangle 50
Area of circle 452.389342
上面方法的屬性被使用在介面中。我們將在接下來的教程中討論這個問題。
指標接收器與值接收器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看到了使用值接收器的方法。還可以建立使用指標接收器的方法。值接收器和指標接收器之間的區別在於,在指標接收器的方法內部的改變對於呼叫者是可見的,然而值接收器的情況不是這樣的。讓我們用下面的程式來幫助理解這一點。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
使用值接收器的方法。
*/
func (e Employee) changeName(newName string) {
e.name = newName
}
/*
使用指標接收器的方法。
*/
func (e *Employee) changeAge(newAge int) {
e.age = newAge
}
func main() {
e := Employee{
name: "Mark Andrew",
age: 50,
}
fmt.Printf("Employee name before change: %s", e.name)
e.changeName("Michael Andrew")
fmt.Printf("\nEmployee name after change: %s", e.name)
fmt.Printf("\n\nEmployee age before change: %d", e.age)
(&e).changeAge(51)
fmt.Printf("\nEmployee age after change: %d", e.age)
}
在上面的程式中,changeName
方法有一個值接收器 (e Employee)
,而 changeAge
方法有一個指標接收器 (e *Employee)
。在 changeName
方法中對 Employee
結構體的欄位 name
所做的改變對呼叫者是不可見的,因此程式在呼叫 e.changeName("Michael Andrew")
這個方法的前後打印出相同的名字。由於 changeAge
方法是使用指標 (e *Employee)
接收器的,所以在呼叫 (&e).changeAge(51)
方法對 age
欄位做出的改變對呼叫者將是可見的。該程式輸出如下:
Employee name before change: Mark Andrew
Employee name after change: Mark Andrew
Employee age before change: 50
Employee age after change: 51
在上面程式的第 36 行,我們使用 (&e).changeAge(51)
來呼叫 changeAge
方法。由於 changeAge
方法有一個指標接收器,所以我們使用 (&e)
來呼叫這個方法。其實沒有這個必要,Go語言讓我們可以直接使用 e.changeAge(51)
。e.changeAge(51)
會自動被Go語言解釋為 (&e).changeAge(51)
。
下面的程式重寫了,使用 e.changeAge(51)
來代替 (&e).changeAge(51)
,它輸出相同的結果。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Employee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
使用值接收器的方法。
*/
func (e Employee) changeName(newName string) {
e.name = newName
}
/*
使用指標接收器的方法。
*/
func (e *Employee) changeAge(newAge int) {
e.age = newAge
}
func main() {
e := Employee{
name: "Mark Andrew",
age: 50,
}
fmt.Printf("Employee name before change: %s", e.name)
e.changeName("Michael Andrew")
fmt.Printf("\nEmployee name after change: %s", e.name)
fmt.Printf("\n\nEmployee age before change: %d", e.age)
e.changeAge(51)
fmt.Printf("\nEmployee age after change: %d", e.age)
}
那麼什麼時候使用指標接收器,什麼時候使用值接收器?
一般來說,指標接收器可以使用在:對方法內部的接收器所做的改變應該對呼叫者可見時。
指標接收器也可以被使用在如下場景:當拷貝一個結構體的代價過於昂貴時。考慮下一個結構體有很多的欄位。在方法內使用這個結構體做為值接收器需要拷貝整個結構體,這是很昂貴的。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指標接收器,結構體不會被拷貝,只會傳遞一個指標到方法內部使用。
在其他的所有情況,值接收器都可以被使用。
匿名欄位的方法
屬於結構體的匿名欄位的方法可以被直接呼叫,就好像這些方法是屬於定義了匿名欄位的結構體一樣。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address struct {
city string
state string
}
func (a address) fullAddress() {
fmt.Printf("Full address: %s, %s", a.city, a.state)
}
type person struct {
firstName string
lastName string
address
}
func main() {
p := person{
firstName: "Elon",
lastName: "Musk",
address: address {
city: "Los Angeles",
state: "California",
},
}
p.fullAddress() //訪問 address 結構體的 fullAddress 方法
}
在上面程式的第 32 行,我們通過使用 p.fullAddress()
來訪問 address
結構體的 fullAddress()
方法。明確的呼叫 p.address.fullAddress()
是沒有必要的。該程式輸出:
Full addres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在方法中使用值接收器 與 在函式中使用值引數
這個話題很多Go語言新手都弄不明白。我會盡量講清楚。
當一個函式有一個值引數,它只能接受一個值引數。
當一個方法有一個值接收器,它可以接受值接收器和指標接收器。
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理解這一點。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rectangle struct {
length int
width int
}
func area(r rectangle) {
fmt.Printf("Area Function result: %d\n", (r.length * r.width))
}
func (r rectangle) area() {
fmt.Printf("Area Method result: %d\n", (r.length * r.width))
}
func main() {
r := rectangle{
length: 10,
width: 5,
}
area(r)
r.area()
p := &r
/*
compilation error, cannot use p (type *rectangle) as type rectangle
in argument to area
*/
//area(p)
p.area()//通過指標呼叫值接收器
}
第 12 行的函式 func area(r rectangle)
接受一個值引數,方法 func (r rectangle) area()
接受一個值接收器。
在第 25 行,我們通過值引數 area(r)
來呼叫 area 這個函式,這是合法的。同樣,我們使用值接收器來呼叫 area 方法 r.area()
,這也是合法的。
在第 28 行,我們建立了一個指向 r
的指標 p
。如果我們試圖把這個指標傳遞到只能接受一個值引數的函式 area,編譯器將會報錯。所以我把程式碼的第 33 行註釋了。如果你把這行的程式碼註釋去掉,編譯器將會丟擲錯誤 compilation error, cannot use p (type *rectangle) as type rectangle in argument to area.
。這將會按預期丟擲錯誤。
現在到了棘手的部分了,在第35行的程式碼 p.area()
使用指標接收器 p
呼叫了只接受一個值接收器的方法 area
。這是完全有效的。原因是當 area
有一個值接收器時,為了方便Go語言把 p.area()
解釋為 (*p).area()
。
該程式將會輸出:
Area Function result: 50
Area Method result: 50
Area Method result: 50
在方法中使用指標接收器 與 在函式中使用指標引數
和值引數相類似,函式使用指標引數只接受指標,而使用指標接收器的方法可以使用值接收器和指標接收器。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rectangle struct {
length int
width int
}
func perimeter(r *rectangle) {
fmt.Println("perimeter function output:", 2*(r.length+r.width))
}
func (r *rectangle) perimeter() {
fmt.Println("perimeter method output:", 2*(r.length+r.width))
}
func main() {
r := rectangle{
length: 10,
width: 5,
}
p := &r //pointer to r
perimeter(p)
p.perimeter()
/*
cannot use r (type rectangle) as type *rectangle in argument to perimeter
*/
//perimeter(r)
r.perimeter()//使用值來呼叫指標接收器
}
在上面程式的第 12 行,定義了一個接受指標引數的函式 perimeter
。第 17 行定義了一個有一個指標接收器的方法。
在第 27 行,我們呼叫 perimeter 函式時傳入了一個指標引數。在第 28 行,我們通過指標接收器呼叫了 perimeter 方法。所有一切看起來都這麼完美。
在被註釋掉的第 33 行,我們嘗試通過傳入值引數 r
呼叫函式 perimeter
。這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函式的指標引數不接受值引數。如果你把這行的程式碼註釋去掉並把程式執行起來,編譯器將會丟擲錯誤 main.go:33: cannot use r (type rectangle) as type *rectangle in argument to perimeter.
。
在第 35 行,我們通過值接收器 r
來呼叫有指標接收器的方法 perimeter
。這是被允許的,為了方便Go語言把程式碼 r.perimeter()
解釋為 (&r).perimeter()
。該程式輸出:
perimeter function output: 30
perimeter method output: 30
perimeter method output: 30
在非結構體上的方法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在結構體型別上定義方法。也可以在非結構體型別上定義方法,但是有一個問題。為了在一個型別上定義一個方法,方法的接收器型別定義和方法的定義應該在同一個包中。到目前為止,我們定義的所有結構體和結構體上的方法都是在同一個 main
包中,因此它們是可以執行的。
package main
func (a int) add(b int) {
}
func main() {
}
在上面程式的第 3 行,我們嘗試把一個 add
方法新增到內建的型別 int
。這是不允許的,因為 add
方法的定義和 int
型別的定義不在同一個包中。該程式會丟擲編譯錯誤 cannot define new methods on non-local type int
。
讓該程式工作的方法是為內建型別 int 建立一個類型別名,然後建立一個以該類型別名為接收器的方法。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myInt int
func (a myInt) add(b myInt) myInt {
return a + b
}
func main() {
num1 := myInt(5)
num2 := myInt(10)
sum := num1.add(num2)
fmt.Println("Sum is", sum)
}
在上面程式的第5行,我們為 int
建立了一個類型別名 myInt
。在第7行,我們定義了一個以 myInt
為接收器的的方法 add
。
該程式將會打印出 Sum is 15
。
Go 系列教程 —— 18. 介面(一)
什麼是介面?
在面向物件的領域裡,介面一般這樣定義:介面定義一個物件的行為。介面只指定了物件應該做什麼,至於如何實現這個行為(即實現細節),則由物件本身去確定。
在 Go 語言中,介面就是方法簽名(Method Signature)的集合。當一個型別定義了介面中的所有方法,我們稱它實現了該介面。這與面向物件程式設計(OOP)的說法很類似。介面指定了一個型別應該具有的方法,並由該型別決定如何實現這些方法。
例如,WashingMachine
是一個含有 Cleaning()
和 Drying()
兩個方法的介面。任何定義了 Cleaning()
和 Drying()
的型別,都稱它實現了 WashingMachine
介面。
介面的宣告與實現
讓我們編寫程式碼,建立一個介面並且實現它。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interface definition
type VowelsFinder interface {
FindVowels() []rune
}
type MyString string
//MyString implements VowelsFinder
func (ms MyString) FindVowels() []rune {
var vowels []rune
for _, rune := range ms {
if rune == 'a' || rune == 'e' || rune == 'i' || rune == 'o' || rune == 'u' {
vowels = append(vowels, rune)
}
}
return vowels
}
func main() {
name := MyString("Sam Anderson")
var v VowelsFinder
v = name // possible since MyString implements VowelsFinder
fmt.Printf("Vowels are %c", v.FindVowels())
}
在上面程式的第 8 行,建立了一個名為 VowelsFinder
的介面,該介面有一個 FindVowels() []rune
的方法。
在接下來的一行,我們建立了一個 MyString
型別。
在第 15 行,我們給接受者型別(Receiver Type) MyString
添加了方法 FindVowels() []rune
。現在,我們稱 MyString
實現了 VowelsFinder
介面。這就和其他語言(如 Java)很不同,其他一些語言要求一個類使用 implement
關鍵字,來顯式地宣告該類實現了介面。而在 Go 中,並不需要這樣。如果一個型別包含了介面中宣告的所有方法,那麼它就隱式地實現了 Go 介面。
在第 28 行,v
的型別為 VowelsFinder
,name
的型別為 MyString
,我們把 name
賦值給了 v
。由於 MyString
實現了 VowelFinder
,因此這是合法的。在下一行,v.FindVowels()
呼叫了 MyString
型別的 FindVowels
方法,列印字串 Sam Anderson
裡所有的母音。該程式輸出 Vowels are [a e o]
。
祝賀!你已經建立並實現了你的第一個介面。
介面的實際用途
前面的例子教我們建立並實現了介面,但還沒有告訴我們介面的實際用途。在上面的程式裡,如果我們使用 name.FindVowels()
,而不是 v.FindVowels()
,程式依然能夠照常執行,但介面並沒有體現出實際價值。
因此,我們現在討論一下介面的實際應用場景。
我們編寫一個簡單程式,根據公司員工的個人薪資,計算公司的總支出。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假定支出的單位都是美元。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SalaryCalculator interface {
CalculateSalary() int
}
type Permanent struct {
empId int
basicpay int
pf int
}
type Contract struct {
empId int
basicpay int
}
//salary of permanent employee is sum of basic pay and pf
func (p Permanent) CalculateSalary() int {
return p.basicpay + p.pf
}
//salary of contract employee is the basic pay alone
func (c Contract) CalculateSalary() int {
return c.basicpay
}
/*
total expense is calculated by iterating though the SalaryCalculator slice and summing
the salaries of the individual employees
*/
func totalExpense(s []SalaryCalculator) {
expense := 0
for _, v := range s {
expense = expense + v.CalculateSalary()
}
fmt.Printf("Total Expense Per Month $%d", expense)
}
func main() {
pemp1 := Permanent{1, 5000, 20}
pemp2 := Permanent{2, 6000, 30}
cemp1 := Contract{3, 3000}
employees := []SalaryCalculator{pemp1, pemp2, cemp1}
totalExpense(employees)
}
上面程式的第 7 行聲明瞭一個 SalaryCalculator
介面型別,它只有一個方法 CalculateSalary() int
。
在公司裡,我們有兩類員工,即第 11 行和第 17 行定義的結構體:Permanent
和 Contract
。長期員工(Permanent
)的薪資是 basicpay
與 pf
相加之和,而合同員工(Contract
)只有基本工資 basicpay
。在第 23 行和第 28 行中,方法 CalculateSalary
分別實現了以上關係。由於 Permanent
和 Contract
都聲明瞭該方法,因此它們都實現了 SalaryCalculator
介面。
第 36 行宣告的 totalExpense
方法體現出了介面的妙用。該方法接收一個 SalaryCalculator
介面的切片([]SalaryCalculator
)作為引數。在第 49 行,我們向 totalExpense
方法傳遞了一個包含 Permanent
和 Contact
型別的切片。在第 39 行中,通過呼叫不同型別對應的 CalculateSalary
方法,totalExpense
可以計算得到支出。
這樣做最大的優點是:totalExpense
可以擴充套件新的員工型別,而不需要修改任何程式碼。假如公司增加了一種新的員工型別 Freelancer
,它有著不同的薪資結構。Freelancer
只需傳遞到 totalExpense
的切片引數中,無需 totalExpense
方法本身進行修改。只要 Freelancer
也實現了 SalaryCalculator
介面,totalExpense
就能夠實現其功能。
該程式輸出 Total Expense Per Month $14050
。
介面的內部表示
我們可以把介面看作內部的一個元組 (type, value)
。 type
是介面底層的具體型別(Concrete Type),而 value
是具體型別的值。
我們編寫一個程式來更好地理解它。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Test interface {
Tester()
}
type MyFloat float64
func (m MyFloat) Tester() {
fmt.Println(m)
}
func describe(t Test) {
fmt.Printf("Interface type %T value %v\n", t, t)
}
func main() {
var t Test
f := MyFloat(89.7)
t = f
describe(t)
t.Tester()
}
Test
介面只有一個方法 Tester()
,而 MyFloat
型別實現了該介面。在第 24 行,我們把變數 f
(MyFloat
型別)賦值給了 t
(Test
型別)。現在 t
的具體型別為 MyFloat
,而 t
的值為 89.7
。第 17 行的 describe
函式打印出了介面的具體型別和值。該程式輸出:
Interface type main.MyFloat value 89.7
89.7
空介面
沒有包含方法的介面稱為空介面。空介面表示為 interface{}
。由於空介面沒有方法,因此所有型別都實現了空介面。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describe(i interface{}) {
fmt.Printf("Type = %T, value = %v\n", i, i)
}
func main() {
s := "Hello World"
describe(s)
i := 55
describe(i)
strt := struct {
name string
}{
name: "Naveen R",
}
describe(strt)
}
在上面的程式的第 7 行,describe(i interface{})
函式接收空介面作為引數,因此,可以給這個函式傳遞任何型別。
在第 13 行、第 15 行和第 21 行,我們分別給 describe
函式傳遞了 string
、int
和 struct
。該程式列印:
Type = string, value = Hello World
Type = int, value = 55
Type = struct { name string }, value = {Naveen R}
型別斷言
型別斷言用於提取介面的底層值(Underlying Value)。
在語法 i.(T)
中,介面 i
的具體型別是 T
,該語法用於獲得介面的底層值。
一段程式碼勝過千言。下面編寫個關於型別斷言的程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assert(i interface{}) {
s := i.(int) //get the underlying int value from i
fmt.Println(s)
}
func main() {
var s interface{} = 56
assert(s)
}
在第 12 行,s
的具體型別是 int
。在第 8 行,我們使用了語法 i.(int)
來提取 i
的底層 int 值。該程式會列印 56
。
在上面程式中,如果具體型別不是 int,會發生什麼呢?接下來看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assert(i interface{}) {
s := i.(int)
fmt.Println(s)
}
func main() {
var s interface{} = "Steven Paul"
assert(s)
}
在上面程式中,我們把具體型別為 string
的 s
傳遞給了 assert
函式,試圖從它提取出 int 值。該程式會報錯:panic: interface conversion: interface {} is string, not int.
。
要解決該問題,我們可以使用以下語法:
v, ok := i.(T)
如果 i
的具體型別是 T
,那麼 v
賦值為 i
的底層值,而 ok
賦值為 true
。
如果 i
的具體型別不是 T
,那麼 ok
賦值為 false
,v
賦值為 T
型別的零值,此時程式不會報錯。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assert(i interface{}) {
v, ok := i.(int)
fmt.Println(v, ok)
}
func main() {
var s interface{} = 56
assert(s)
var i interface{} = "Steven Paul"
assert(i)
}
當給 assert
函式傳遞 Steven Paul
時,由於 i
的具體型別不是 int
,ok
賦值為 false
,而 v
賦值為 0(int 的零值)。該程式列印:
56 true
0 false
型別選擇(Type Switch)
型別選擇用於將介面的具體型別與很多 case 語句所指定的型別進行比較。它與一般的 switch 語句類似。唯一的區別在於型別選擇指定的是型別,而一般的 switch 指定的是值。
型別選擇的語法類似於型別斷言。型別斷言的語法是 i.(T)
,而對於型別選擇,型別 T
由關鍵字 type
代替。下面看看程式是如何工作的。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findType(i interface{}) {
switch i.(type) {
case string:
fmt.Printf("I am a string and my value is %s\n", i.(string))
case int:
fmt.Printf("I am an int and my value is %d\n", i.(int))
default:
fmt.Printf("Unknown type\n")
}
}
func main() {
findType("Naveen")
findType(77)
findType(89.98)
}
在上述程式的第 8 行,switch i.(type)
表示一個型別選擇。每個 case 語句都把 i
的具體型別和一個指定型別進行了比較。如果 case 匹配成功,會打印出相應的語句。該程式輸出:
I am a string and my value is Naveen
I am an int and my value is 77
Unknown type
第 20 行中的 89.98
的型別是 float64
,沒有在 case 上匹配成功,因此最後一行列印了 Unknown type
。
還可以將一個型別和介面相比較。如果一個型別實現了介面,那麼該型別與其實現的介面就可以互相比較。
為了闡明這一點,下面寫一個程式。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Describer interface {
Describe()
}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func (p Person) Describe() {
fmt.Printf("%s is %d years old", p.name, p.age)
}
func findType(i interface{}) {
switch v := i.(type) {
case Describer:
v.Describe()
default:
fmt.Printf("unknown type\n")
}
}
func main() {
findType("Naveen")
p := Person{
name: "Naveen R",
age: 25,
}
findType(p)
}
在上面程式中,結構體 Person
實現了 Describer
介面。在第 19 行的 case 語句中,v
與介面型別 Describer
進行了比較。p
實現了 Describer
,因此滿足了該 case 語句,於是當程式執行到第 32 行的 findType(p)
時,程式呼叫了 Describe()
方法。
該程式輸出:
unknown type
Naveen R is 25 years old
Go 系列教程 —— 19. 介面(二)
實現介面:指標接受者與值接受者
在介面(一)上的所有示例中,我們都是使用值接受者(Value Receiver)來實現介面的。我們同樣可以使用指標接受者(Pointer Receiver)來實現介面。只不過在用指標接受者實現介面時,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我們通過下面的程式碼來理解吧。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Describer interface {
Describe()
}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age int
}
func (p Person) Describe() { // 使用值接受者實現
fmt.Printf("%s is %d years old\n", p.name, p.age)
}
type Address struct {
state string
country string
}
func (a *Address) Describe() { // 使用指標接受者實現
fmt.Printf("State %s Country %s", a.state, a.country)
}
func main() {
var d1 Describer
p1 := Person{"Sam", 25}
d1 = p1
d1.Describe()
p2 := Person{"James", 32}
d1 = &p2
d1.Describe()
var d2 Describer
a := Address{"Washington", "USA"}
/* 如果下面一行取消註釋會導致編譯錯誤:
cannot use a (type Address) as type Describer
in assignment: Address does not implement
Describer (Describe method has pointer
receiver)
*/
//d2 = a
d2 = &a // 這是合法的
// 因為在第 22 行,Address 型別的指標實現了 Describer 介面
d2.Describe()
}
在上面程式中的第 13 行,結構體 Person
使用值接受者,實現了 Describer
介面。
我們在討論方法的時候就已經提到過,使用值接受者宣告的方法,既可以用值來呼叫,也能用指標呼叫。不管是一個值,還是一個可以解引用的指標,呼叫這樣的方法都是合法的。
p1
的型別是 Person
,在第 29 行,p1
賦值給了 d1
。由於 Person
實現了介面變數 d1
,因此在第 30 行,會列印 Sam is 25 years old
。
接下來在第 32 行,d1
又賦值為 &p2
,在第 33 行同樣列印輸出了 James is 32 years old
。棒棒噠。:)
在 22 行,結構體 Address
使用指標接受者實現了 Describer
介面。
在上面程式裡,如果去掉第 45 行的註釋,我們會得到編譯錯誤:main.go:42: cannot use a (type Address) as type Describer in assignment: Address does not implement Describer (Describe method has pointer receiver)
。這是因為在第 22 行,我們使用 Address
型別的指標接受者實現了介面 Describer
,而接下來我們試圖用 a
來賦值 d2
。然而 a
屬於值型別,它並沒有實現 Describer
介面。你應該會很驚訝,因為我們曾經學習過,使用指標接受者的方法,無論指標還是值都可以呼叫它。那麼為什麼第 45 行的程式碼就不管用呢?
其原因是:對於使用指標接受者的方法,用一個指標或者一個可取得地址的值來呼叫都是合法的。但介面中儲存的具體值(Concrete Value)並不能取到地址,因此在第 45 行,對於編譯器無法自動獲取 a
的地址,於是程式報錯。
第 47 行就可以成功執行,因為我們將 a
的地址 &a
賦值給了 d2
。
程式的其他部分不言而喻。該程式會列印:
Sam is 25 years old
James is 32 years old
State Washington Country USA
實現多個介面
型別可以實現多個介面。我們看看下面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