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流向深淵——淺談Bancor的意義(1)
前言:所有數字貨幣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對抗一個可怕敵人,它既是死神,也是一個詛咒。想象一下,很多年以後,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宣言或已經成為笑柄。因為那時的世界,財富由最早期的比特幣礦工把持,他們的先發優勢已經永遠無法用努力來抹平,人們會不會拋棄這個數字貨幣之王,重新洗牌?這個流動性的威脅一直縈繞在所有數字貨幣玩家的腦中,因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永遠都是相對而言的,首先需要人們承認它的價值。從比特幣第一次被用來兌換兩個披薩時,它就是一個瀕死的事物,是極客和全球的佈道者們把他拉回到人世間,並孜孜不倦的宣傳,讓它逐漸變得強大。除了比特幣,其他一切數字貨幣則永遠活在下週消亡的惶恐之中,這也不是危言聳聽,每年CoinMarketCap榜單上前一百市值貨幣永遠不會重樣,幾年前投資比特幣的人再回頭看時看到的是暴漲,但同樣是看好任何其他貨幣的人,等來的卻是價值歸零,無人問津。區塊鏈是偉大的技術革命,數字貨幣也是經濟未來的方向,但很多可能有希望的專案都夭折的太早,即使專案創始團隊不想騙一波上市就撤退,資本們也會在榨乾每個新專案的題材和故事,收割完投資者之後翩然離去,留下一口口永遠無人問津的枯井。那麼有沒有辦法遏制這類瘋狂的投機,真的還原籌資——做專案——專案出成果——專案規模增長,這一美好路線呢?本文將嘗試解答這一問題,並探討Bancor可能帶來的改變。
超主權的意志
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 —— 尼采《查特拉斯如是說》
Bancor一詞來源於在1940 年-1942 年間由凱恩斯、舒馬赫提出的一個超主權貨幣的概念。在凱恩斯提出的計劃中,Bancor可作為一種賬戶單位用於國際貿易中,以黃金計值。會員國可用黃金換取Bancor,但不可以用Bancor換取黃金。各國貨幣以Bancor標價。
用Benn Steil的話說,Bancor不是國際貨幣,而是通過國際清算聯盟追蹤國際資產和負債流量的賬戶單位的標尺。個人也無法持有或交易bancor。所有國際貿易都將受到重視和變得清晰。擁有超額保稅資產剩餘的國家和負擔過重的赤字國家都將為其提供對稱激勵措施,以採取行動恢復平衡貿易。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了一個解釋,他認為貨幣政策無法從根本上遏制蕭條,因為蕭條更多根植於非貨幣的原因。凱恩斯認為,在失業率高的時期,貨幣政策無法降低利率,資本在尋求最高利率的國家之間轉移的能力使凱恩斯主義政策很容易受挫。而通過政府更密切地控制國際貿易和資金流動,凱恩斯主義政策將更有效地刺激個體經濟。
在這套體制下,成員國出口的每個專案都會在其ICB帳戶中新增Bancors,並且它匯入的每個專案都會減去Bancors。一個國家可以通過在海外銷售的產品比其購買的產品更多地限制一些國家的保稅金額,以及通過購買超過銷售額而可能增加的保證金數額。這樣就可以阻止各國建立過大的盈餘或赤字,每個國家的限制將與其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成正比。一旦違反初始限制,赤字國家將被允許貶值,盈餘國家將被允許接受貶值後的貨幣。這將使赤字國家的商品更便宜,而剩餘的國家商品更加昂貴,目的是促進貿易的再平衡。進一步的Bancor借記或信用違約將觸發強制性行動。對於長期債務人而言,這將包括貨幣貶值,ICB儲備基金的利息支付增加,黃金銷售強制以及資本出口限制。對於長期債權人而言,它將包括貨幣升值和向超額信貸支付至少5%的利息,對於更大的超額信貸,可以支付至ICB儲備基金的10%。在這套理論中,凱恩斯從未相信債權人實際上會支付罰款,相反,他相信他們會採取必要的行動以避免它們。這樣一個理想的全球貨幣體制將可能帶領全球逃脫經濟衰退的輪迴。
然而,由於美國實力在二戰後一枝獨秀,凱恩斯代表的英國方案並沒有在佈雷頓森林會議上被採納。回到Bancor協議,Bancor協議由Bancor Network專案提出應用,旨在採用公式來設定好數字資產間的兌換價格。此Bancor非彼Bancor,表面上看兩者都是對貨幣的定價,但原理並沒有完全的傳承。
雙重需求巧合
一切商品都是暫時的貨幣,貨幣是永久的商品。——馬克思 《資本論》
試想如果沒有貨幣,那麼一個想用肉換米吃的人,他必須找到一個想買米並且恰好想要吃肉的人,也就是說要滿足需求的雙重巧合;同時還必須要在時間上一致,既滿足時間上的雙重巧合,除此之外那個想吃米的人是不可能碰到有米想吃肉的人,由此可見在茫茫人海當中該交易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即使該交易得以進行,其交易的成本也會相當昂貴.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其的存在可以說就是為了降低物物交易的交易成本以及機會成本。
“雙重需求巧合”這一表述由傑文斯(Jevons)於 1875 年首次提出。“以物換物的首要難題就是碰巧找到兩個人,他們各自擁有的物品剛好是對方所需要的。會有很多人有需求,又有很多人擁有能 滿足這些需求的物品,但要通過物物交換的機制完成雙方的物品交換,必須要求實現雙重巧合,實際上這很難發生。”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任何人都可以輕鬆的釋出文章、歌曲或者視訊; 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個交流群,也可以經營一個線上商城;我們甚至開始見證“使用者自定義貨幣”誕生。數百年來,不同型別的價值儲備(以下稱“貨幣”)一直以鈔票、債券、股票、禮品卡、商家積分和社群貨幣等形式發行和流通。 接下來,出現了第一個去中心化的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各種新型數字加密貨幣的發行浪潮緊隨其後。 最近,我們見證了又一新興的、使用智慧合約技術的、通過眾籌(ICO)發行的資產類別,“代幣”的崛起。然而,這些貨幣雖實質上已經形成了“價值網際網路”,卻未能如“資訊網際網路”一般順暢的相互聯接。當英特網節點 (IXs) 的交換機們把資訊網際網路聯結 起來的時候,貨幣價值網路中“交換機”的角色實際上在各大交易所活躍著的交 易者們扮演著。
當前的貨幣交換模式有一個嚴重的障礙,即需要一定的交易量來實現市場 流動性。這使得小規模貨幣,比如社群貨幣、商家積分及各種自定義代幣等, 幾乎不可能通過市場發現合理兌換價格並與主流貨幣進行交換。
Bancor協議引入了一種技術解決方案,通過使用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智慧合約和儲備貨幣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協議可以讓所有人建立代幣,這種代幣以預先設定的比率來持有一種或幾種其它代幣作為自己的儲備金。這些儲備代幣可以是法幣、數字化資產(如黃金)或其它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或其它)。通過使用這些儲備金,新建立的代幣直接獲得價值,不管交易量怎樣。它還直接獲得了它本身和儲備代幣之間的匯率,因此不管什麼時候它都能兌換回它的儲備代幣,不管有沒有買家。
這樣的“本質可交易代幣”使用了簡單的數學公式,這個數學公式中有一個常量,它是在發行者建立他們新貨幣時定義的——恆定儲備金比例,或稱為CRR。
CRR規定了代幣的一部分(0%到100%之間)會被作為儲備金持有,以此來為新建立的代幣背書。如果CRR設定為0%,這意味著新建立的代幣沒有任何儲備代幣背書(正如目前所有新建立的加密貨幣面臨的情況那樣)。
如果CRR設定為100%,這意味著這個新建立的代幣只是儲備代幣的一個“貼牌”代幣,就像數字化美元、ETF或賭場的籌碼等,如果這個比率設定在0%到100%之間,這意味著新建立的代幣的一部分是由儲備代幣背書的——這就出現了“信用擴張”,意味著新貨幣被創建出(就像當今的部分儲備金系統一樣)。
這個公式計算儲備代幣和新建立代幣之間的關係來為新代幣制定單價。這是一種新價格發現方式,它不依賴交易第二方的參與,也不依賴第三方作為經紀人來進行交易。取而代之的是它利用了智慧合約中的透明的數學公式。這樣就會產生及時的流動性,不管交易量有多少。
貨幣流向深淵
現今加密貨幣集中在中心化數字貨幣交易所匯兌交易,流動性高、人氣高的幣種可以發揮這種規模優勢,讓大規模的玩家參與投資。但這也對市值低,不活躍,缺乏流動性的小幣種非常的不利,分散的交易對讓他們經常無人問津或者有價無市。買賣雙方想要在市場隨時能夠找到自己相對的買方和賣方,傳統市場是需要剛好出現有對手方,才能進行成交。而數字資產的浪潮興起,Token時代的到來已經讓這個缺口逐漸彙集了巨大的流量。
例如Bob在某中心化交易所上面掛了一個買單,意圖購買EOS,由於整個EOS盤資金流動規模巨大,用一個市價和不誇張的交易量,在深度足夠的交易所上面能夠很快實現成交。但如果Bob買的是比較偏門的,流通量小的幣種呢?他掛一個買單,可能一連幾天甚至數週都無法成交,因為供給和需求並沒有達到足夠的高度,導致流動性低到不能支撐足夠的買賣。
由於“長尾效應”,前10%的持有者佔了整個市場90%的加密貨幣,以及95%的交易量。這種情況下的“長尾巴”,由於交易機制不夠方便有效,流動性極為匱乏。從人們需求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的需求會集中在頭部,而這部分我們可以稱之為主體市場,而分佈在尾部的交易需求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面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所謂長尾效應就在於其數量上,如果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
由此,Bancor協議的運用有了足夠的緣由。它通過程式碼程式來管理交易,其中的演算法計算率,自動地讓市場流通性保持在一個良性的狀態,這樣就算是流動性很差、交易深度很小的幣種也可以維持流通。簡單來說,bancor即是一種非同步價格機制,通過供需關係來調節價格。在這套模型中,存在準備金池 r(或聯結器池 connector balance)、槓桿率(或 CW connector weight 或聯結器比重)以及智慧代幣供給量 s(supply 或中轉代幣)三個重要引數。根據 p*s*CW=r 公式,可以確定智慧代幣的價格 p(price)。另外,儲備金增量與智慧代幣增量存在一個對應的數學關係。
EKT計劃採用bancor協議來解決多Token鏈之間的交換難題。即通過 Bancor 演算法,在儲備金池中填充一籃子其他類 Token,採用自己發行 EKT作為連線代幣,從而可以實現類似於交易的貨幣兌換效果。EKT作為聯結器,可以通過bancor協議兌換所有token鏈上的代幣,更重要的是,開發者需要通過EKT來獲得執行dapp所需的gas。在上線dapp時,gas由開發者充值到dapp合約地址, 每次dapp呼叫都會扣除gas幣,扣除完之後的gas幣將回到到儲備池,當委託節點挖到礦時,委託人節點拿到對應gas,從而形成一個閉環。
傳統產業的發展重在資源投入,從而帶動人、財、物的投資,這當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問題。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企業的運營成本、交易成本大幅攀升。而對於新經濟時代,我們更關注人的創造力以及對技術推動力的注重。所以在新經濟時代之下,任何一個細分的門類都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爆發,而企業如果不能在這個時間節點很好的把握機會,且不敢於突進或乘勝追擊,都會被快速地甩在後面。
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得人們在離開工作崗位後,與他人的聯絡能力達到史上最強(打破地理限制),與他人的聯絡成本達到史上最低(廉價網路費用),與他人的聯絡效率達到世上最高(瞬間傳遞資訊)。這些移動通訊方式的特點必然導致人們能更輕鬆的建立團體、成立群組,人們在工作之外的生活娛樂完全沒必要依賴傳統的大組織(學校、單位、社群…),人們更傾向於藉助網際網路快速發現感興趣的組織或專案,與其產生社交和投資關係。而目前區塊鏈生態上開發、管理和交易的去中心化應用及應用內資產的平臺就應該以該行業中開發者和使用者的需求作為專案初期版本的設計出發點。很多專案在概念包裝完之後 ,真到落地實現,已經面目全非。這就非常容易讓專案背後的代幣迅速滑入深淵。
我們認為Bancor協議會成為未來Token發行的主流方向,流動性低的Token,利用Bancor協議,馬上可以產生價格,並實時成交。專案方基於Bancor演算法發行代幣,在白皮書中公佈Bancor演算法,代幣的兌換價格便公之於眾,代幣的價格取決於使用者對於專案的前景,越來越多的購買,價格便會上升,如果大家都拋售,價格便下跌,同時,專案方的拋售也會造成價格大幅下跌,這將淘汰很多可信度低的專案,有利於EKT多鏈的完整生態。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主要技術也都基於這一出發點,為這個目標服務。
你可以認為一個產品最小化的版本是需要包括哪些功能的,然後你可以在上面衍生其他新的功能和新的玩法,甚至機制也是公平可改的。多鏈結構和跨鏈價值交換又能保持整個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在多個代幣形成的架構中,主鏈將維持著所有代幣的平衡和使用,使得所有代幣都能正常的運轉,帶動子鏈生態的和諧發展。
以上就是我對Bancor的一些思考,和一些在設計EKT的多鏈多共識時對建設多鏈底層的考慮。歡迎大家加入EKT社群,共同探討bancor多鏈生態的未來。
End
參考閱讀:
George Monbiot.The Age of Consent :Flamingo,2003
E. F. Schumacher . "Multilateral Clearing". Economica,1943
《EKT whitepaper》
《Bancor whit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