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微核心相對於單核心優勢之我見

微核心相對於單核心優勢之我見

我認為微核心相對於單核心上沒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微核心一般都宣稱有如下的技術優勢:

1. 各服務可以動態載入插入,使核心很小,減少記憶體。
2. 系統非常靈活。當執行一個應用程式時,只需把選定的系統服務載入到系統中即可。而修改了服務以後可以通過聯機進行測試;並不需要重新構建或者啟動一個新的核心,他們並不影響系統的執行。
3. 各服務地址空間獨立,不影響其它模組(如檔案系統服務呼叫記憶體管理服務的功能)。一個服務元件的失效並不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核心需要做的,僅僅是重新啟動這個元件,而不必影響其它的部分。
4. 可移植性強,各使用者臺服務與硬體無關。

1. 第一點,目前的Linux來說也有核心模組機制解決。當然還有不少功能是直接連結,沒有實現為核心模組形式,但是這是目前實現問題,今後如果必要都是可以實現的(比如VFS元件也可以搞一個ko出來載入進去)。對於這點,微核心並無明顯優勢了。
2. 第二點同上。
3. 第三點,有兩層含義。
  3.1 第一層是本服務實效的問題,這一點。我想Linux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一個"功能",如VFS,如果其內部全域性變數資料混亂了以後,有可能就會訪問非法地址,現在一般做法是BUG, OOPS或panic。這其實也是可以修改為不進行oops,panic的,而是把資源清理回收一下,把所有的資料重新初始化一下。這個與是否是核心模組無關,目前的核心也可以做。大概你會說,這樣其它的核心部分就會暫時不能使用這個服務了。但是微核心重啟這個元件時,也一樣不能使用該元件。因此微核心並無優勢。
  3.2 第二層含義是影響其它部分,其它部分有三種可能。
  a) 可能是呼叫本功能的使用者態執行緒,目前如果發生oops,該執行緒會被kill,其實也可以修改為不kill,而是取消它的資源。比如如果VFS功能實效,我就強制關閉所有檔案控制代碼,釋放資源如鎖等等。
  b) 二是影響其它的元件,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VFS如果發生程式碼錯誤有了野指標,修改了網路元件的全域性變數,因為核心的地址空間是所有程式碼共享的。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目前粗略想到的一個辦法是取消所有程序的核心地址空間共享模式。每個程序有獨立的核心地址空間,在這個空間內,每個核心元件就像一個使用者態程序的一個動態庫,你用的時候進行動態對映。比如你呼叫VFS的系統呼叫時,系統會幫你自動對映VFS程式碼段和資料段到你的核心空間;如果VFS訪問了記憶體管理的API,在呼叫這個元件間API的介面時,進行記憶體元件的對映,同時把VFS解除對映。當記憶體管理分配完記憶體時,再進行VFS對映,記憶體解除對映動作。這樣核心態執行時,在某一時刻只有一個元件存在地址對映,因此它要想非法訪問其它元件的地址必然會引起page fault。至於中斷,也是一樣,在某一時刻必然只會對映一段程式碼。當從中斷返回核心態時,只要恢復被打斷時刻的對映狀態即可。其實對映早就對映好了的,只不過是修改頁目錄項中"存在"的1位標誌而已,效能並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當然這個對映和解除對映的動作,如果現在要全部加在核心中工作量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有必要,我想是可以通過編譯時的插樁技巧來實現的。
  c) 三是核心,就是目前Linux比較嚴重的問題,一般都是oops,panic重啟。這點我前面說了,這個也只是實現的問題,只要3.1, 以及3.2.a), 3.2.b) 三點做好了,可以不用強制重啟核心。
4. 第四點比較牽強,所謂移植,無非就是對一些硬體驅動的修改,CPU體系結構部分的處理等。不管你的服務包括驅動執行在使用者態還是核心態,該修改的還是要修改。與巨集核心,微核心的設計沒有關係。

  綜述,第1,2,3個問題其實都是目前"實現"上的問題,只是因為目前Linux的可靠性,靈活性問題還沒有到非那樣做不可的地步,而並非Linux從設計上就不能那麼實現,因此並不是單核心還是微核心"設計"上的問題。微核心上宣稱的所謂的技術優勢,Linux上也一樣是可以實現的。沒有必要非要通過另外設計一套基於IPC的核心元件服務模型,把問題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