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懂使用者畫像?來點基礎知識
大資料助力企業營銷的核心在於:在「合適的時間」,基於對使用者的瞭解,把你希望推送的東西通過「合適的載體」,以「合適的方式」,推送給「合適的人」。
一:什麼是標籤體系
說到客戶標籤,不得不說使用者畫像。使用者畫像,有個類似的概念叫「受眾定向」。“使用者畫像”既有人口屬性、生活狀態這些基本靜態資訊,又包括使用者“最近要不要旅遊”、“準備買多少錢的車”這樣能驅動直接效果的動態資訊。從這層意思來看,用“受眾定向”更加準確。
客戶標籤簡單說就是你把使用者分到多少個類裡面去。一個客戶標籤通常是一個或多個客戶特徵的集合。這些類都是什麼,彼此之間有何聯絡,就構成了標籤體系。
二:標籤系統組成
標籤系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A:資料加工層
B:資料服務層
C:資料應用層
每個層面面向使用者物件不一樣,處理事務有所不同。層級越往下,與業務的耦合度就越小。層級越往上,業務關聯性就越強。
資料加工層。多個產品線採集資料,為了搭建完善的使用者標籤體系,需要儘可能彙總最大範圍內的資料。同時每個產品線的也要集合所有端的資料,比如: App , web ,微信,其它第三方合作渠道。收集了所有資料之後,需要經過清洗:去重,去刷單資料,去無效資料,去異常資料等等。然後再是提取特徵資料,這部分就要根據產品和運營人員提的業務資料要求來做就好。
資料業務層。資料加工層為業務層提供最基礎資料能力,提供資料原材料。業務層屬於公共資源層,並不歸屬某個產品或業務線。它主要用來維護整個標籤體系,集中在一個地方來進行管理。
資料應用層。應用層的任務是賦予產品和運營人員標籤的工具能力,聚合業務資料,提供資料應用服務。應用場景:精準化營銷、個性化推送。
三:標籤模型設計
1、按「資料實效性維度」分類
A:靜態屬性標籤
長期甚至永遠都不會發生改變。比如性別,出生日期。
B:動態屬性標籤
存在有效期,需要定期地更新,保證標籤的有效性。比如使用者的購買力,使用者的活躍情況。
2、按「資料提取維度」分類
A:事實標籤
既定事實,從原始資料中提取。比如通過使用者設定獲取性別,通過實名認證獲取生日,星座等資訊。可以通過使用者行為直接獲取,比如:使用者在網站或者APP上主動填寫的資料,嚴格一些平臺會要求客戶上傳身份證、學生證、駕駛證等,這樣的資料準確性較高。
B:模型標籤
沒有對應資料,需要定義規則,建立模型來計算得出標籤例項。比如支付偏好度。通過一系列的演算法或者規則挖掘得到。比如:一個使用者最近開始購買母嬰類商品,奶粉尿布等,那麼可以根據客戶購買的頻次和數量,結合客戶的年齡、性別推斷是否為新媽媽/爸爸。
C:預測標籤
參考已有事實資料,來預測使用者的行為或偏好。比如使用者a的歷史購物行為與群體A相似,使用協同過濾演算法,預測使用者a也會喜歡某件物品
模型標籤的定義解決的就是從無到有的問題。建立模型,計算使用者相應屬性匹配度。現實中,事實標籤也存在資料缺失情況。比如使用者性別未知,但是可以根據使用者瀏覽商品,購買商品的歷史行為來計算性別偏好度。當用戶購買的女性化妝品和內衣較多,偏好值趨近於性別女,即可以推斷使用者性別為女。
四:應用場景
A:分類統計 簡單來說,藉助使用者畫像的資訊標籤,可以計算出諸如“喜歡某類東西的人有多少”、“處在 25 到 30 歲年齡段的女性使用者佔多少”等等。
B:精準化營銷 以資料為基礎,建立使用者畫像,利用標籤,讓系統進行智慧分組,獲得不同型別的目標使用者群,針對每一個群體策劃並推送針對性的營銷。
C:相關資料探勘 在使用者畫像資料的基礎上,通過關聯規則計算,可以由 A 可以聯想到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