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銷售人員的分析,也可以用類似RFM的思路嗎?

銷售人員的分析,也可以用類似RFM的思路嗎?

本文轉自知乎

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

—————————————————————————————————————————————————————

有同學問:“銷售人員的分析,也可以用類似RFM的思路嗎,比如看最近開單時間,開單頻率, 開單金額,然後進行分類管理?”

 

答:得看管理的是什麼。如果是提示銷售人員流失的話,這麼做會有用處。而且會比預測消費者的流失更準。為啥?因為很多快消品中,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流失”使用者。大部分快消品都是生活必需品,看起來使用者流失了,投個優惠券就又回來了。連方便麵這種垃圾食品,還都隔三差五想嗦一頓不是。但對銷售人員來說,如果丫NNN久沒開單,那他就沒有收入了!要餓死了!那他肯定就流失了!妥妥的。

 

(ノДT)

 

但是如果是拿來分析銷售人員該做什麼,那就大錯特錯了。有些同學可能會不理解,不是做銷售分析,都是:

 

銷售收入= 顧客數 * 轉化率 * 客單價

 

還有詩為證:

銷售分析一句話

客戶轉化客單價

同比環比三年比

漲了表揚低了罵

 

是滴,這個公式可以反映銷售的變化情況,但不能反映銷售人員的行為。因為這些資料都是在成交以後的,打出POS單以後的一個結果資料,並不能反映銷售到底是怎麼忽悠來的這一單。包括之前提的:開單時間,開單頻率, 開單金額,這些指標也是已經成單以後的結果,也不能反映行為。業績是做出來的,不是算出來的。

要知道銷售人員到底在什麼幹銷售,才能真正知道如何提升他們的業績。

 

如果不去理解銷售過程,光看結果,便會搞出很多搞笑的分析。比如最常見的,做過銷售分析/經營分析/商業分析的同學們,八成都在ppt上寫過這種話:“本月銷售業績下降, 因為新顧客數過少,所以新顧客數要搞高!”是滴,類似的還有活躍率要搞高,客單價要搞高

 

這些話給各個部門的領導們看當然沒問題,但是如果真按這麼說的去做,結局就悲催了。比如上個活動:新客戶開卡有禮。你以為銷售們就會認認真真找新客戶了?圖樣圖森破!他們會拆單,然後讓七姑八姨都來蹭優惠!

 

類似的

  • 做高客單價,就湊單
  • 做多客戶數,就上七姑八姨
  • 做VIP大客,就往一張卡上堆
  • 做高成交率,就狂推最便宜的產品
  • 遇到大力度促銷,自己先囤貨

 

(╯°Д°)╯︵┻━┻

 

渠道第一法則:薅羊毛最狠的永遠是牧羊人!

 

總之,銷售們只會選擇最短平快的方式解決問題。導致的結果,就是一個指標做起來,勢必另一個指標跌下去,然後總業績永遠不長。所以做銷售分析/經營分析/商業分析的同學們,不要再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了,你提的那些建議真的只是個蹺蹺板方案而已(一頭起,另一頭跌)。

 

有的同學又會有疑問,這麼急功近利,豈不是做不長久。是滴,是會不長久,但是這是企業不長久而已。銷售們掙不到錢就會離職,去另一個公司繼續做銷售,然後還合力吐槽前公司的管理是多麼沒本事。

 

渠道第二法則:羊被薅禿了,只會餓死農場主,不會餓死牧羊人。牧羊人會換一個農場繼續薅,還有可能順手上知乎在《怎麼評價XX公司》下回復:“這個公司的管理就是傻逼,我說說吧,他們這麼這麼傻,利益相關先匿了。”

 

( ̄ω ̄;)

 

所以想真正提升銷售效益,要深入到銷售過程中去,去關注開單前發生了什麼。然鵝這涉及到一個很蛋疼的問題:如何知道銷售們幹了什麼?好在現在CRM系統已經很普及了,有一些成熟的方案,限於篇幅,以後慢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