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導論托馬斯—第二章採用大資料的商業動機和驅動
大資料被廣泛採用的原因有:市場動態、對業務構架的理解和形式表達、對公司提供價值的能力與其業務流程管理緊密相連的認知、資訊與通訊技術方面的創新、萬物互聯概念等。
2.1 市場動態
在全球經濟從兩場衰退中復甦時,各個公司不斷創新,同時他們發現發展在對自身內部資訊進行反思的同時,需要不斷迎合外部資料,由此感知市場及完成自我定位。 大資料的作用:連線知識與智慧、提供具有建設性的分析結果。 《資料視覺化》中對DIKW金字塔的理解: Data可以是數字、文字、影象、符號等。 Information通過一些方式進行組織或處理使其有意義的資料。可以回答who、what、where、when、how many等問題。具有結構性(與特定目標和上下文有關係,因此有意義和價值),象徵性(以符號和訊號形式存在)和主體性(符合所依附的物件)。 Knowledge被處理、組織、應用或付諸過的資訊。可以是多個資訊源在時間上的合成,或價值經驗規則的組合,互聯的資訊(知識即處理);還可以是通過實踐經驗瞭解how、who、when等的過程(知識即過程);或是主觀的特徵性觀察(知識即命題)。 Wisdow啟示性的,知道why及how to do,在知識和智慧之間存在一種狀態即理解,它是對why的欣賞,智慧就是被評估過的理解,更具有價值。
2.2 業務架構
業務架構提供了一種具體的表達業務設計的辦法,包括從抽象概念到具體概念的聯結。抽象概念有業務目標、前景、策略等;具體概念有業務服務、組織構架、關鍵績效指標和應用服務等。 操作層:反映業務發生了什麼; 管理層(戰略層):業務如何開展(給予了資訊意義),補充資訊解釋為何業務處於如今的水平; 決策層(戰術層):為了糾正或提高業績提出策略; 如圖展示了一個組織應該如何通過一個反饋環來建立一個良性迴圈以實現組織階層之間的聯結與共鳴。在圖的右側,決策層會依照管理層戰略、政策以及目標等作出決策,以形成判斷。戰術層隨即會將這份資訊分級,以產生符合公司方向的措施。這些措施會調整操作層對於業務的執行。 這一系列行為使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外部的顧客在交付業務服務時的經歷發生很大的改變,將在關鍵績效指標(KPI)中去的績效指標( PI)的資料中看見。KPI與關鍵成功因素聚合,從而使得決策隊伍的人員得知他們的策略是否奏效。
2.3 業務流程管理(BPM)
業務流程描述了在一個組織裡,工作是如何完成的。業務流程管理採用流程優化技術來提升公司的執行力,作用是幫助企業進行業務流程分析、監督和執行。 BPM與BPMS結合後流程以目標驅動方式執行,目標與流程碎片聯絡,流程碎片基於對目標的估價而動態選取和配置。大資料分析結合基於目標的行為使得業務流程的執行更適應市場和環境條件。
2.4 資訊與通訊技術
成果介紹: 資料分析與資料科學:企業想具有前瞻性的把控業務,使管理層更好的制定戰略,於是需要能抓取有意義資訊的技術,催生了大資料分析。 數字化:數字媒體憑藉其節省時間、節約成本、有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支援等特點,代替物理媒體成為現如今交流與交付的主要手段。數字產品與業務相連的同時,可以收集輔助資訊。 開源技術與商用硬體:在商用硬體上利用開源軟體,削減了成本,也能夠儲存和處理大量資訊。 社交媒體:社交媒體使顧客可以實時的提交反饋,各個公司將這些反饋資料儲存於CRM 中,用來表達客戶想法,提高服務質量。 超聯通社群與裝置:基於因特網及WiFi及感測器的普及,使智慧聯網裝置產生了大量資料流,通過分析這些資料可以早期檢測,預防潛在故障。 雲端計算: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基於網際網路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網際網路來提供動態易擴充套件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各個公司利用雲管理軟體來建立私有云,以通過虛擬化(為一些元件(如虛擬應用、伺服器、儲存和網路)建立基於軟體(或虛擬)的表現形式的過程)來更加有效地利用它們現存的基礎設施 虛擬化怎樣實現:依賴於軟體來模擬硬體功能並建立虛擬計算機系統。這樣,IT 組織便能夠在單臺伺服器上執行多個虛擬系統,也就是執行多個作業系統和應用。由此產生的優勢包括實現規模經濟並提高效益。 雲服務為大資料方案提供了:外部資料集、可擴充套件性處理和大容量儲存。
2.5 萬物網際網路IOE
Internet of Everything:將人,流程,資料和事物結合一起使得網路連線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IOE將智慧聯網裝置所提供的服務結合起來並轉化為有意義的、擁有著提供獨特和充滿差別的價值主張能力的業務流程。 IOE影響企業的五個核心優先任務:客戶體驗、創新、員工工作效率、資產利用率、供應。 IOE網路元件:裝置、介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