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發展區塊鏈,是一場馬拉松長跑?
2018年是區塊鏈的大年,這一年,區塊鏈的概念漸漸地被大家瞭解和熟知,區塊鏈被很多人看做當年的網際網路,而世界各國也在抓緊搶奪這一新科技風口。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區塊鏈仍處於早期萌芽階段,然而不難發現,四面八方都投來虎視眈眈的目光,畢竟這一塊肥肉,誰都想吃。現在,我們談未來、聊明天的時候,還是要蓄勢蓄力,一步一腳印,跑完這場人數眾多馬拉松。
有知名業內人士在分享區塊鏈與數字金融的發展時稱,區塊鏈行業賺快錢的時代已過去,賺大錢的時代才剛開始,融合製造業,賦能實體經濟才是這個行業的未來。
單純地炒幣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了,發展技術才是可持續之道。
區塊鏈是由多個獨立節點共同參與的分散式資料庫系統,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特別的分散式賬本,由這些節點共同維護。它很難修改、很難偽造、可以追溯。區塊鏈記錄所有發生交易的資訊,過程高效透明,資料高度安全。
區塊鏈可以說是一個物物交換的平臺,或是“去中介化”的平臺,而不是“去中心化”。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提到P2P網路,沒有提到“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後來人加上去的名詞。因為區塊鏈有“去中介化”的功能,因此可以進行物物交換。例如,假如一個人有飛機票,但沒有可入住的酒店;另一個人有可住的酒店,但沒有飛機票,他們可以進行物物交換,這就是金融秩序的重大突破。其實各行各業都可以進行這樣的交換,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意義在於對市場的重組。傳統市場以法幣和服務或是產品交易為主,但區塊鏈定貨可能實現價值物的直接交易。
2018年是區塊鏈元年,今天大部分割槽塊鏈應用都是在“數字代幣”上面,或是所謂的“通證經濟”方面。但正因為是元年,區塊鏈恐怕要一兩年或兩三年之後才會真正地大爆發。區塊鏈的第一項應用是公證,就是登記後公證,但是物物交換以及其他的應用都會陸續出現。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是一次“長跑”,不要看一兩個月或是一年的發展。以谷歌為例,谷歌大概是在1998年才出來,那時候網際網路的研究已經有將近20年的歷史,而網際網路盛行也有七八年了。當谷歌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谷歌沒有機會了,谷歌的技術雖然好,可是市場份額已經被其他公司佔領了。最終事實證明,這些預言都錯了,谷歌的搜尋引擎及瀏覽器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所以,一個系統的好壞取決於這個產品到底好不好,如果產品好的話,消費者就會用他們的錢來投票。谷歌就是因為其產品好,所以消費者會買單。如果花上時間和代價研究新技術,那麼中國的區塊鏈地位有可能會逐步上升。
目前來說區塊鏈發展仍然處於研究探索階段,真正做到像二微碼一樣輕輕一掃, 就知道餐桌的每一個菜的來源。像二微碼一樣輕輕一掃就知道商品的真假,還有一段距離,雖說區塊鏈的作用未來是顛覆性的,但是到顛覆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區塊鏈正在經歷一場是非爭論。在其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概念炒作、融資騙局等現象摻雜其中,給行業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但也不可否認,區塊鏈作為一種底層技術將會深度影響和改變傳統行業的運作邏輯,從底層帶給傳統行業一次新的能量釋放。
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經過野蠻生長,行業終將回歸理性。發展區塊鏈,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堅持不息,奮鬥不止,方能第一個達到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