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 命令/函式 收集

Linux 命令/函式 收集

常用的名詞解釋: UID是使用者ID,PID是程序ID,PPID是父程序ID。

  • UID

    使用者身份證明(User Identification)的縮寫。UID使用者在註冊會員後,系統會自動的給你一個UID的數值。意思就是給這名使用者編個號。 比如,甲在論壇註冊後獲得UID23 那其後乙註冊應該是UID24 但是也有可能是其他,這個是整個論壇系統自動分配的。還有一個可能,比如,甲註冊了論壇,UID20 但是後來他退出了,就不是會員了,但是他的UID20就空著了,其後的人也不能得到UID20了。

  • PID

    PID(Process Identification)作業系統裡指程序識別號,也就是程序識別符號。作業系統裡每開啟一個程式都會建立一個程序ID,即PID。PID(程序控制符)英文全稱為Process Identifier,它也屬於電工電子類技術術語。PID是各程序的代號,每個程序有唯一的PID編號。它是程序執行時系統分配的,並不代表專門的程序。在執行時PID是不會改變識別符號的,但是程序終止後PID識別符號就會被系統回收,就可能會被繼續分配給新執行的程式。 只要執行一程式,系統會自動分配一個標識。是暫時唯一:程序中止後,這個號碼就會被回收,並可能被分配給另一個新程序。只要沒有成功執行其他程式,這個PID會繼續分配給當前要執行的程式。如果成功執行一個程式,然後再執行別的程式時,系統會自動分配另一個PID。

  • PPID

    PPID Product Part Identification 產品料號識別碼,便於產品追蹤,並含有部分資訊,一般的使用形式是產品包裝上貼的一維碼或二維碼 計算機中代表當前程序的父程序ID;Payload protocol identifier,在S1AP通訊中標識此服務ID

top 命令 作用:顯示系統當前的程序在系統中的執行狀況等資訊; 如:用top命令檢視指定PID的程序的執行狀態

top -p 10997
#   -p 通過指定監控程序ID來僅僅監控某個程序的狀態。 

ps -ef |grep 命令 作用:ps: 是將某個程序顯示出來, grep命令是查詢功能, 而中間的|是管道命令 是指ps命令與grep同時執行的意思 如:

[[email protected] ~]# ps -ef | grep ApacheJetspeed
root     18887 18828  0 08:09 pts/0    00:00:00 grep ApacheJetspeed

欄位含義如下:
UID       PID   PPID     C STIME   TTY    TIME     CMD
root     18887 18828   0  08:09     pts/0    00:00:00    grep ApacheJetspeed

# 檢視程序是否執行
# 如果運行了會顯示兩條輸出一條是yygoods.jar 的,令一條是grep yygoods的。
# 如果沒執行只會顯示grep yygoods的。

[
[email protected]
yaoyu]# ps -ef | grep yygoods root 2966 1 1 09:56 pts/0 00:01:03 java -jar yygoods.jar root 3233 1668 0 10:56 pts/0 00:00:00 grep --color=auto yygoods

Ps:

  • grep 後面的搜尋條件可以是程序ID,程序名,使用者名稱等

kill命令 作用:傳送指定的訊號到相應程序進行退出程序動作。如果不指定型號將傳送SIGTERM(15)終止指定程序(正常關閉,先釋放相關使用資源,然後逐步關閉程序)。如果仍無法終止該程式可用“-KILL” 引數,其傳送的訊號為SIGKILL(9) ,將強制結束程序(可能會造成資料丟失以及程式啟動失敗等問題) 說明:init是Linux系統操作中不可缺少的程式之一。所謂的init程序,它是一個由核心啟動的使用者級程序。核心自行啟動(已經被載入記憶體,開始執行,並已初始化所有的裝置驅動程式和資料結構等)之後,就通過啟動一個使用者級程式init的方式,完成引導程序。所以,init始終是第一個程序(其程序編號始終為1)。 其它所有程序都是init程序的子孫。init程序是不可殺的!

netstat命令 作用:netstat命令用於顯示程序的各種網路相關資訊,如網路連線,路由表,介面狀態 (Interface Statistics),masquerade 連線,多播成員 (Multicast Memberships) 等等。 引用處: https://www.cnblogs.com/echo1937/p/667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