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熱傳導方程節點劃分及邊界節點的處理

熱傳導方程節點劃分及邊界節點的處理

傅立葉定律(熱傳導定律)
						q= -λ ∂T/∂t
			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熱量的大小,溫度梯度的反方向
三類邊界條件:
  • 第一類邊界條件:已知表面溫度
  • 第二類邊界條件:已知邊界上的熱流變化規律,即溫度沿邊界法線方向的導數,稱為第二類邊界條件,表示式如下:
    q=-λ ∂T/∂t
  • 第三類邊界條件:已知邊界氣流溫度及對流換熱係數 1、 非穩態熱傳導方程:左邊體現溫度隨時間變化,右邊體現了物體內部溫度傳導過程:
    ρc ∂T/∂t=(∂T^2)/(∂z^2 )

要求解一個實際的溫度場分佈需要:

溫度場分佈 = 熱傳導方程 + 單值性條件
單值性條件一般指三類邊界條件、初始條件等 求解方法:有限元法、數值解法、有限差分法
採用有限差分法差分後: T(p,k)=T(p,k-1)+ Δλ/ρc•(T(p-1,k-1)-2T(p,k-1)+T(p+1,k-1))/〖Δz〗^2 控制容積法劃分網格:利用中心點作為溫度節點的中心,節點位於子區域的中心.

一維內節點劃分

外界點法: 在這裡插入圖片述

邊界節點匯入邊界方程:
1、補充邊界節點的方法:
第二類邊界條件:
q=-λ ∂T/∂t
採用控制容積,外界點法時:  外設源項T(0,k) ,如下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則有: q=-λ ∂T/∂t= -λ (T(2,k)-T(1,k))/Δz 截差為O(x) 則:T(1,k)=T(2,k)+(Δz•q)/λ 一般要內部節點和外部節點的截差要相同,顯示差分方程直接差分後的截差為O(x2),故邊界節點處的差分後的截差也需為O(x

2),採用中心差分時截差為O(x^2),則有: λ (T(0,k)-T(2,k))/2Δz=q T(0,k)= T(2,k)+2qΔz/λ 為消去T(0,k),由一維,非穩態、不含內熱源的控制方程可得在T(1,k)處的離散形式: λ (T(2,k)-2T(1,k)+T(0,k))/(Δz^2 )=ρc (T(1,k+1)-T(1,k))/∆t 將上式T(0,k)帶入,有 λ (T(2,k)-2T(1,k)+T(2,k)+2qΔz/λ)/(Δz^2 )=ρc (T(1,k+1)-T(1,k))/∆t λ (T(2,k)-T(1,k))/(Δz^2 )+q=Δz/2 ρc (T(1,k+1)-T(1,k))/∆t

2、根據能量守恆:

能量守恆

根據邊界層的能量守恆,微元體熱能的增量=流入的能量-流出的能量 則根據能量守恆: ρc dT/dt S=- λ (T(p,k)-T(p-1,k))/∆z-(-λ (T(p+1,k)-T(p,k))/∆z) ρc dT/dt Δz/2•1•1=λ (T(p+1,k)-2T(p,k)+T(p-1,k))/∆z 則可以得到邊界層下一時刻溫度T(p,k+1)如下: ρc (T(p,k+1)-T(p,k))/∆t= λ (T(p+1,k)-2T(p,k)+T(p-1,k))/(Δz^2 ) T(1,k+1)=T(1,k)+Δt/ρcΔz q_u(k) + Δtλ/(ρcΔz^2 )•[T(2,k)-T(1,k)] 內部導熱對非穩態導熱方程差分後得到: T(p,k+1)=T(p,K)+ Δtλ/ρc•(T(p-1,k)-2T(p,k)+T(p+1,k))/〖Δz〗^2 對於顯式差分: q_u(k) = ∅(T(k)g^4- T(k)b^4) 求解方法迭代即可求解出物體內部溫度分佈情況 對於顯示差方程: q_u(k+1) = ∅(T(k+1)^4- T(k)^4) 採用追趕法求解各層溫度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