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TE網路參考模型

LTE網路參考模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LTE的最基礎的架構,包括LTE網路的構成,每一個網路實體的作用以及LTE網路協議棧,最後還包括對一個LTE資料流的模型的說明。

LTE網路參考模型

這是摘自Netmanias的圖
這是一張非常有名的LTE架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整個網路構架被分為了四個部分,包括由中間兩個框框起來的E-UTRAN部分和EPC部分,還有位於兩邊的UE和PDN兩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UE就可以看作是我們的手機終端,而PDN可以看作是網路上的伺服器,E-UTRAN可以看作是遍佈城市的各個基站(可以是大的鐵塔基站,也可以是室內懸掛的只有路由器大小的小基站),而EPC可以看作是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核心網伺服器,核心網包括很多伺服器,有處理信令的,有處理資料的,還有處理計費策略的等等。 
下面詳細地介紹每一個元件的名稱與作用

UE

全稱是User Equipment,使用者裝置,就是指使用者的手機,或者是其他可以利用LTE上網的裝置。

eNB

是eNodeB的簡寫,它為使用者提供空中介面(air interface),使用者裝置可以通過無線連線到eNB,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站,然後基站再通過有線連線到運營商的核心網。在這裡注意,我們所說的無線通訊,僅僅只是手機和基站這一段是無線的,其他部分例如基站與核心網的連線,基站與基站之間互相的連線,核心網中各裝置的連線全部都是有線連線的。一臺基站(eNB)要接受很多臺UE的接入,所以eNB要負責管理UE,包括資源分配,排程,管理接入策略等等。

MME

是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縮寫,是核心網中最重要的實體之一,提供以下的功能:

  • NAS 信令傳輸
  • 使用者鑑權與漫遊管理(S6a)
  • 移動性管理
  • EPS承載管理

在這裡所述的功能中,NAS信令指的是三層信令,包含EMM, ESM 和NAS 安全。然後移動性管理的話主要有尋呼,TAI管理和切換。承載的話主要是EPS 承載(bearer)的建立,修改,銷燬等。

S-GW

是Serving Gateway 的縮寫,主要負責切換中資料業務的傳輸。

P-GW

是PDN Gateway的縮寫,其中PDN是Packet Data Network 的縮寫,通俗地講,可以理解為網際網路,這是整個LTE架構與網際網路的介面處,所以UE如果想訪問網際網路就必須途徑P-GW實體,從另外一方面說,如果想通過P-GW而訪問網際網路的話,必須要有IP地址,所以P-GW負責了UE的IP地址的分配工作,同時提供IP路由和轉發的功能。此外,為了使網際網路的各種業務能夠分配給不同的承載,P-GW提供針對每一個SDF和每一個使用者的包過濾功能。(也就是說在P-GW處,進出的每一個包屬於哪個級別的SDF和哪一個使用者都已經被匹配好了。這裡的SDF是服務資料流Service Data Flow的縮寫,意思就是P-GW能區分每一個使用者的不同服務的資料包,從而對映到不同的承載上去。以後會有關於SDF的更詳細的說明)。此外,P-GW還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根據使用者和服務進行不同的計費和不同的策略,這部分對於每個運營商都會有差異,在此不做多的贅述。

HSS

是Home Subscriber Server的縮寫,歸屬使用者伺服器,這是存在與核心網中的一個數據庫伺服器,裡面存放著所有屬於該核心網的使用者的資料資訊。當用戶連線到MME的時候,使用者提交的資料會和HSS資料伺服器中的資料進行比對來進行鑑權。

PCRF

是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的縮寫,策略與計費規則,它會根據不同的服務制定不同的PCC計費策略。

SPR

是Subscriber Profile Repository的縮寫,使用者檔案庫。這個實體為PCRF提供使用者的資訊,然後PCRF根據其提供的資訊來指定相應的規則。(這個我也不是很明白其具體內容)

OCS

是Online Charging System 的縮寫,線上計費系統,顧名思義,應該是個使用者使用服務的計費的系統

OFCS

是Offline Charging System 的縮寫,離線計費系統,對計費的記錄進行儲存。

上面介紹完了圖中所有的實體的名稱以及作用,其實真實的核心網中遠遠不止這些實體,還有很多,鑑於我也不是很懂,在此就不多說了。

然後下面針對圖中主要的幾個介面說說

LTE-Uu

LTE-Uu介面是位於終端與基站之間的空中介面。在這中間,終端會跟基站建立信令連線與資料連線,信令連線叫做RRC Connection,相應的信令在SRB上進行傳輸,(這裡,SRB有三類,分別是SRB0, SRB1和SRB2,SRB可以理解為是傳輸信令的管道),而資料的連線是邏輯通道,相關的資料在DRB上傳輸。這兩個連線是終端與網路進行通訊所必不可少的。

X2(控制面)

X2是兩個基站之間的介面,利用X2介面,基站間可以實現SON功能(Self Organizing Network),比如PCI的衝突檢測等。

S1(控制面)

S1是基站與MME之間的介面,相關NAS信令的傳輸都必須建立在S1連線建立的基礎上。

X2(使用者面)

X2使用者面的介面是建立在GTP-U協議的基礎上,連線兩個基站,傳輸基站間的資料。(X2 handover等)

S1(使用者面)

S1使用者面的介面是建立在GTP-U協議的基礎上,連線基站與MME,傳輸基站與MME之間的資料。(S1 handover,上網的資料流等)

剩下的介面在我個人的工作中沒有接觸,不是很瞭解,這裡就不多說了。

LTE協議棧

說協議棧,就得分開從兩方面來講,分別是使用者面與控制面。 
先從使用者面開始說起

LTE User Plane Protocol Stack

上圖是使用者面的協議棧,下面詳細地介紹每一個層(主要功能)

LTE-Uu 介面

PDCP

PDCP協議針對傳輸地資料包執行以下的操作:

  • 資料包頭壓縮(ROHC)
  • AS層的安全(包括加密與完整性檢驗)
  • 包的重排序和重傳

RLC

RLC層針對傳輸地資料包執行以下的操作:

  • 在傳送端,提供資料包的分段與串聯
  • 在接收端,提供透明,確認模式與非確認模式三種模式
  • RLC層也執行對RLC PDU的重排序與重傳

MAC

MAC層對從高層傳來的MAC PDU和從底層傳來的包做以下的處理:

  • 在物理層和RLC層之間提供邏輯通道的連線
  • 邏輯通道的複用與解複用
  • 對邏輯通道根據QoS來進行排程和分配優先順序

S1-U/S5/X2 介面

GTP-U

GTP-U協議主要是用來轉發使用者的IP資料包,GTP-U協議還有個特點,只要GTP-U連線建立後傳輸資料,那麼在資料結束之後總會有END Marker來標誌著資料流的結束。

下面是控制面的協議棧

LTE協議控制面

上面是關於控制面的總圖,包含了LTE-Uu,S1-MME,S11等介面的,由於本人業務限制,對其他的不瞭解,就只簡單地介紹下面幾個

LTE-Uu介面

NAS

提供移動性管理和承載管理,比如說eNB的資訊的更新,或者MME的配置資訊的更新會觸發Configuration Update信令的下發或者上載,然後E-RAB的建立,修改,銷燬都是屬於NAS管理的範圍之內。

RRC

RRC協議支援傳輸NAS信令, 同時也提供對於無線資源的管理

  • 廣播系統訊息,例如MIB,SIB1,SIB2 ……
  • RRC連線的建立,重建立,重配置和釋放
  • 無線承載(RB)的建立,修改與釋放。

X2 介面

X2AP

X2AP協議支援無線網(E-UTRAN)中的UE移動性管理和SON功能。比如通過X2AP的資料轉發(在X2 Handover的時候的資料轉發),SN status的轉發(Handover時),或者時eNB之間的資源狀態訊息交換等。

S1-MME

S1AP

S1AP協議如前所述,是S1 連線建立的時候用來傳輸信令的協議,該協議負責S1介面的管理,E-RAB的管理,還有NAS信令的傳輸,以及UE上下文的管理。

一個簡單的例子

這裡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全盤地看一下LTE系統是怎麼樣運轉地。

首先是從終端到Internet的方向傳輸,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上行傳輸” 
上行傳輸

上面這個例子記述了包從UE是怎麼一步一步地通過LTE系統傳輸到Internet的。 
首先,UE發出一個包時,包上面會打上UE的地址作為源地址,要去的因特網上的伺服器的地址作為目的地址,傳送給基站eNB,然後基站給包封裝到GTP 隧道里可以傳輸的GTP包,每個包的源地址會被換成基站的地址,而目的地址則是被換成將要到達的Serving Gateway,然後,每個包也會包含他們所在傳輸隧道的隧道ID:UL S1-TEID。當包到達Serving Gateway時,源目地址被分別換成了Serving Gateway和P-GW的地址,同時,傳輸的隧道也由S1 GTP 隧道變成了S5 GTP隧道,當然隧道ID也會隨之變化。最後,當包到達P-GW後,這時P-GW講GTP解開,檢視其真正的目的地址,然後將包送到網際網路上。這樣子就完成了一個數據包從終端的網際網路的上傳。

下面看一下下行的傳輸

下行傳輸

下行的情況與上行的情況正好相反,經過P-GW,S-GW,eNB時會對資料包打包,在eNB處會解封裝,然後直接把資料包傳輸給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