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為什麼只在中國失敗了?
過去10年間,幾乎所有美國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都失敗了。雅虎收購3721(一些人說3721是百度出現前占主導地位的關鍵詞搜尋引擎)進入中國市場,很快就把3721做砸,後來雅虎中國被阿里巴巴收購。
eBay收購最大C2C網站易趣網,花了幾個億做市場營銷,成功把後者市場份額從90%以上變為不到10%,最後eBay把易趣賣給了Tom線上。
谷歌進入中國後,幾年間把市場份額從30%做到10%,最終谷歌宣佈將中國站點移到香港。還有其他例子嗎?
這就是我想問的問題:為什麼eBay在中國失敗了?為什麼雅虎在中國失敗了?為什麼幾乎所有美國網際網路巨頭都在中國輸得一敗塗地?
中國沒有那麼不一樣
最簡單的回答可能是:中國是不同的。中國有不一樣的文化、經濟和政治制度,但問題在於:即使中美有所差異,中國也沒有那麼不同。
谷歌、Facebook、雅虎、eBay在中東都成功了,他們在非洲也成功了,甚至在穆斯林和阿拉伯國家,他們都成功了。和這些國家與美國的經濟和文化差異相比,中國和美國的差異不能說更大。
那麼為什麼他們在這麼不同國家都成功了,卻沒在中國成功?
中國只有在一個方面不同,那就是它的市場太大了
因為中國這麼大,理所當然存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舉個例子,谷歌在荷蘭提供荷蘭語搜尋引擎。理論上說,谷歌不可能是人們能夠做出來的最好的荷蘭語搜尋引擎。如果有人真的想要投入資源,有可能做出一個更好的荷蘭語搜尋引擎。
但問題是,在他僱了1,000個工程師來做這個搜尋引擎後,他們需要面對這個問題:就算我能做一個比谷歌更好的搜尋引擎,那又怎麼樣?
荷蘭只有不到2,000萬人口,做這樣一個搜尋引擎在經濟上講是不合理的。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大多數小國家。這個故事就是:即使有空間提高,因為市場不夠大,經濟上的回報也不足以支援投入。
但是在中國,事情就完完全全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有人(我們現在知道它叫百度)做了一個搜尋引擎,即使這個引擎只比谷歌好上那麼一點點,他們也能夠獲得中國市場。
“那又怎麼樣”這個問題於是有了另外的回答:“那又怎麼樣?全球超過一半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在中國,而且這個使用者群增長很快。”
因為中國這麼大,他吸引了眾多人才、資本和創業家,或者任何同世界級網際網路巨頭競爭所需要的資源。很快,一個更好的搜尋引擎、一個更好的社交網路、一個更好的市場,一個更大的B2C站點出現了。
有時候出現的還不止一個,而所有這些競爭者,讓跨國網路公司的日子很難過。
我的結論是:即使競爭沒有保證這些大公司會失敗,但底線是,這些競爭也導致它們沒有成功的保證。
“價值轉移”的祕密
人們也許接著會問:為什麼只有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失敗了?你看通用汽車、英特爾、麥當勞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那是因為“價值轉移”的祕密。
拿英特爾的CPU晶片來說,即使有市場營銷、渠道和合作夥伴等的價值在晶片裡,但這個晶片的大部分價值,比如說80%來自晶片裡的技術。即使那20%,是平均水平或低於平均水平,英特爾仍然能夠在中國獲得成功。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通用汽車引擎和麥當勞將工序標準化的能力上面。
而網際網路行業就不同了,特別是對eBay這樣的公司。
他們的技術價值沒有那麼高——每個人都可以用Java或資料庫,並且美國市場的規模效應也不能和中國相提並論。eBay的品牌甚至價值更小,因為很少有人能認出它或者讀出這個單詞。
這樣,世界級網路公司就來到了一個公平的競爭場地。他們沒有任何優勢,沒有什麼優勢能夠幫助他們獲勝。他們不得不和本土企業站在同一起點。比如在eBay的例子裡:先造平臺,然後用市場營銷來吸引他們的第一批使用者,接著做到決定性的市場份額。在這裡,大公司並沒有優勢。
從“過度樂觀”到“過度悲觀”
大多數跨國網際網路公司從“過度樂觀”走到“過度悲觀”,並且再也沒有走回來。
事實上,新來的公司沒有任何優勢,但這些公司管理層並不如此認為。他們一開始的看法過於樂觀:eBay想在三個月內佔領中國市場,而谷歌有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想要在中國做一些大的事情。
而當他們遇到競爭、面對挫折時,他們突然就變得過於悲觀:eBay在三年後賣掉了他們的生意,雅虎也賣掉了他們的中國業務,谷歌甚至退出中國。
網際網路公司都很年輕,並且不夠有耐心。許多消費品公司來華投資20年都沒有盈利,當微軟在中國大陸(12億人口)收入超過其在香港(600萬人口)收入時,微軟已經在大陸運營了整整十個年頭。
不夠耐心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你是炒股的朋友,在上漲時踏空,下跌時套牢,請關注公眾微訊號:高德聯訊理財助手(gdtzzs),獲取知名券商的薦股、解盤情報!
以上是我摘自中證熱點網的一篇文章,特意和大家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