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選擇恐懼症應對方法——以終為始來做選擇

選擇恐懼症應對方法——以終為始來做選擇

選擇恐懼症/糾結症


面前有多於一個選擇時,經過若干糾結後,仍然無法做出選擇:

剛畢業了,無穩定的國企,還是“高薪”些的私企?

工作迷茫時期,是選擇繼續留下來還是跳槽?

房價明年到底是降還是升,要不要現在買房?

...

                   

共同特點


1、一直想魚和熊掌兼得的方案:

選擇了魚,拼命思考的邏輯是: 熊掌的好處 VS 魚的壞處;

選擇了熊掌,拼命思考的邏輯是: 熊掌的壞處 VS 魚的好處;

2、糾結於自己最想得到的東西,生怕放棄的那個選擇是更好的

解決糾結的思考出發點


核心思路: 在選擇面前,先站在更長時間段(比如3~5年,5~10年)內,假定已經得到了XXX結果,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個結果是你想要的嗎

2、這個結果是值得的嗎

                    

            舉例來說明問題了:比如目前上班渾渾噩噩的,既沒有技能方面的提升,晉升方面也遙遙無期的,這個時候不免就想跳槽了。 但又一想,目前薪資還可以,壓力也不算太大,萬一跳槽後,還不如這裡怎麼辦。

這個問題幾乎是大家都會問、或者被問到的問題了。糾結如何選擇呢,當然要結合具體人,具體所處的環境分析了。但這裡不妨用以終為始的想法來想想了。大致步驟如下:

1、 時間放到未來的時間內,比如2年內

2、 對不同選擇根據結果進行分析:

A選擇:繼續留下來。 (大概率事件)假設技能方面基本維持不變,薪資漲幅了一些,職位還是現在的職位,心情方面可能”憋屈了“2年,這個時候你還會滿意留下來的選擇嗎?

B選擇:選擇跳槽。 (大概率事件)假設技能方面有所提升,薪資漲幅了一些,職位還是現在的職位,心情方面因為環境、人際關係等的改變有所緩解,這個時候你還會滿意跳槽的選擇嗎?

3、 結果假定後,再回到問題上來吧。以自己的實際經歷為例,由於無法接受選項A帶來的結果,果斷選擇了離開原來工作的”舒適區“了。

       再來個例子吧。比如想針對自己的個人品牌方面做一些針對性的技能提升,但由於技能比較多,且各自的精力耗費也相差較大,不知道應該優先選擇哪些呢?

繼續使用以終為始的想法來思考:

1、 首先時間拉長到為例的3~5年

2、你最希望在個人的簡歷、品牌上加上哪些”宣傳點“,一一列出出來,從中選擇最重要的1~3條

3、將上述1~3條作為當下最優先需要提升的技能點,作為未來3~5年的最重要目標

總結


        今天的你= 過去的你,做的無數的選擇;未來的你=當下一段時間的你,做的無數的選擇。從未來的結果出發,反過來思考當下要不要做這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