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網際網路金融為例,談談技術創業三部曲
本文根據點融網技術副總裁畢鵬在2016QCon上海的演講聽錄稿整理而成,希望能給觀望、或投身技術創業的你有所啟發。你將看到:
- 如何選好創業風口?
- 以點融網為例,怎樣做到從0到1?
- 如何進一步實現從1到100?
微信後臺回覆「點融」下載本次分享PPT。
對於大多數技術人而言,創業始終是植根在心底的一個夢,我也不例外。迄今為止,我共有兩次創業經歷。2005年,即將踏出校門之際,我和同學註冊了第一家公司。剛踏出校門,初入社會,各方面經驗都比較欠缺,每一步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此刻,創業無疑是艱難的。幸運的是,這家公司後來做得很不錯,而且在2014年登陸了新三板。
第二次創業就是現在的點融網了。初入點融網時,技術團隊只有不到二十人,現在已經增長到500餘人;公司規模也從最初的100人,增長到現在3000多人。在此過程中,我既經歷了從0到1的篳路藍縷,也經歷了從1到100的火然泉達(釋義:比喻形勢發展迅猛)。這個過程,給予了我更多的挑戰,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雷軍曾經說:「站在風口上,豬也可以飛」。意思很簡單:大勢所趨之下,很多事情做起來會很容易。如果能夠順應趨勢,就能得到多方支援。集天時地利人和,事情的發展會更加得心應手。
技術的趨勢你看到了嗎?
網際網路時代,主打技術創業,把握技術趨勢也就成了首要因素。做個假設,如果現在大家可以穿越回智慧手機誕生剛誕生時,你能把握住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的機遇嗎?怎麼創業?怎麼去做?
誠然穿越是不現實的,如果真有這個機會,很多人是馬雲或馬化騰了。(笑)
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史,也是一場技術發展史,相輔相成,推進了很多領域內新事物的誕生和發展。
回憶十年前,我們手機上網使用的GPRS,下載1K的流量大概需要一塊錢,而且受制於技術,開啟一本電子書都需要等待許久,令人抓狂。那個時候我們做了一個專案,名為移動文學。這個專案當時做的很艱難,在“網際網路等於免費”的大眾認知裡,完整下載一本電子書需要付費(可能只需要幾塊錢),而且網路經常中斷,因此使用者體驗很差。
隨著網路趨勢的發展,3G、4G的普及,行動網路速度比十年前的寬頻網路快很多,也就使得當時難度很大的事情變得容易起來。如果你是移動相關領域從業者,一定對技術趨勢和發展對行業帶來的各項變化深有同感。
再談談智慧手機的發展。2005年時我已經開始使用智慧手機,說實話,使用時並沒有感受到“智慧”,網路差,手寫筆操作,操作體驗不佳。iPhone1面世之初,多少人會意識到它在三年後會成為炙手可熱的消費品?智慧手機的普及過程可以寫一本書了,而且不斷地迭代更新,現在智慧手機能做的事情,與幾年前比就大不一樣。
我曾在2006年開發過手機移動應用,當時市面上手機系統種類繁多,導致開發一款手機引用要做非常多的適配,成本很高。到2010年,手機應用的開發難度直線下降,有賴於iOS和Android的強勢佔領市場,一款手機應用的開發時間和成本相比於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說說雲端計算。以前部署應用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和時間,而現在,隨著雲端計算和服務的發展,部署一個簡單的應用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了。
綜上可以看出,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絕非偶然,而是在技術的不斷完善成熟下相輔相成的。對於創業者而言,能夠儘早地認識到這些技術趨勢及其所帶來的的機遇,幾乎直接決定了創業的成敗。
這些技術會帶來什麼?
前面提及的,都已是過去式。那麼,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是什麼?
我已最近非常火的VR/AR為例談一下。早期的VR的技術,作為遊戲嘗試體驗還是可以的,但是時間久了會存在頭暈的現象,這就是該技術初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和問題。VR技術未來的趨勢會是怎麼樣的呢?它會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科技還是下一個藍海的科技?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我們每個創業者去思考。
當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並且想清楚,才知道如何把握這個趨勢。在很多情況下,技術是驅動一個行業向前發展的源動力。
上圖是Gartner 2016技術趨勢的分析,分為五個階段。圖裡很有用的一點是:它用一個非常科學的方法讓人直觀地瞭解某項技術,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有的時候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Gartner的技術趨勢分析,能夠幫助你分析所從事的技術創新領域處於什麼階段。
現階段,很多炙手可熱的科技都處於“期望膨脹期”,包括耳熟能詳的AlphaGo、機器學習等等。虛擬現實在逐漸地爬升,爬升的過程中它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生產成熟性的產品。人們對虛擬現實的關注也說明了,為什麼VR這麼火。
把握網際網路創業趨勢
上面這張圖是中國網際網路創業的發展史:
- 第一波,十年前的入口網站起家;
- 第二波,線上遊戲型公司崛起;
- 第三波,電商興起,造就了馬雲、劉強東;
- 第四波,社交軟體,正在影響並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裡,每天在微信或其他社交軟體上會花很多時間;
- 第五波,可能是網際網路金融領域。
銀行面臨的挑戰
講到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先了解下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結構。傳統金融機構佔比99%,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只佔1%。未來的趨勢會是什麼樣子呢?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銀行因為支付寶等便利的手機支付方式而失去了直接面對客戶,在慢慢降維。通過第三方支付,再直接面對客戶,銀行會變成基礎設施,就像我們的道路電力一樣。這是我們創業過程中看到的金融行業的一個趨勢。
創業怎麼開始?
首先設一個小目標。金融服務跟很多的服務一樣,資源分配不均等,因此我們也懷揣著一個改變世界的夢想:人人都應該能夠享受到完善的金融服務。
其次,明確願景後,組建團隊。
如何快速找到靠譜的創始團隊成員,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先從身邊人著手,聯絡之前的朋友,看他們是否有興趣加入。這個過程執行起來容易,但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很多人會因為公司太小,變數大,而拒絕這個機會。
我的結論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創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這點很容易理解,因為對於個人而言,目前從事的工作和生活已經形成了一個舒適圈,有穩定且確定的方向,跳出後所面臨的風險太大。因此,如何將抽象的大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可以一步一步執行的小目標,至關重要。小目標不見得非是一個億,但一定要有,立個flag會讓努力的方向更清晰。
再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公司的創始團隊應該有共同的願景,並且需要有擔當。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有一次一個同事出現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我很火大,隨後他發來了這樣一條訊息:「其實我想辭職,但是我想這個爛攤子不能留給你,我需要把這個事情搞定。」後續是我並未因這件事責備他,而是將更多更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負責。原因很簡單,責任心是一個人身上最難能可貴的品質,遇事有擔當的員工,什麼事情交給他,都可以放心。
技術創業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在我看來,創業是一個長跑VS短跑的狀態。
金融行業跟其他行業不一樣,很多行業的利潤是在產品銷售這一刻實現的,金融行業則不然。金融行業的一個貸款可能有三年甚至五年,獲利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因此金融創業是一個長跑的過程。
傳統的金融機構佔比99%,以業務驅動為主。點融要做的是以技術為驅動,我們的技術口號就是“用技術創新改變傳統金融”。為什麼以技術為驅動呢?因為以業務為驅動的話,很容易變成短跑,著眼點只落在業務量做了多少。
技術有一個特點,它是一個長效的投入,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實現非常基礎的東西。然而,恰當的運用技術,可以使整個業務的執行效率發生數量級的變化。所以我們認為,團隊要有一個跨越的優勢,就是結合金融和技術各領域的優勢,並以技術為驅動。
技術創業,產品為王
有了團隊,第一步做什麼?當然是產品。所有的概念最終都是以產品的形式服務使用者的,沒有產品什麼都沒有。從無到有地做一款產品是非常困難,當我們從起點出發時,一無所知、一片茫然。
迷茫期對於創業者而言,是可怕但無可避免的。猶記得我陷入迷茫的那段日子,並非在於沒有選擇,而是真正著手做一件事時,外界的束縛太少,選擇太多,以至於分不清優先等級,不知道該去做什麼。面對迷茫期,我的經驗就是,堅持本心,熬過去就好。
怎麼實現產品?迭代,一個嚼爛了的名詞。這個過程很簡單,小步迭代,當出現問題就去做微小的調整,經過多次微小的調整,不斷進化、演化,最終實現目標。
有度的早期技術投入
初創企業,手頭資源極其有限,所以必須做到投入可控。
點融網目前的明星產品是團團賺,然而在做團團賺之前我們產生過很多產品原型,包括自動投資,一鍵投資等等,基本上都是在兩三週之內完成的。團團賺的第一個版本原型也只花了兩個工程師兩週的時間,但後續的優化卻花了一個幾十號人的團隊近兩年的時間。
創業之初拿不準市場,所以要爭取更多的試錯機會,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控制成本。
技術實現上不是一開始就追求完美,而是選擇一個最容易驗證可行性的方案去搭建技術框架。同時,作為一個技術人,必須具備業務思維。技術人要做的並不只是寫程式碼,還有很多現實中的問題。理解技術框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建立一個技術思維更難。一個技術人員,想去理解一些業務的事情,具有一定的業務的思維,相對容易很多。
如何寫商業計劃書?
前面的先決條件都具備之後,接下來就是寫一份完整的商業計劃書。
創業起步的一切都應該是有計劃的,如果能夠做到非常清晰目標和清晰的認知,不僅有助於獲取投資人的信任,也可以給團隊包括自己更多信心。
你的使用者在哪裡?
有了產品之後,就是從1到100的過程。獲客幾乎是產品誕生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讓使用者知道你,有了產品沒人知道等於做了無用功。利用一些技巧,例如種子營銷,社會的營銷等等來找到客戶。
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開始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客戶,這些客戶會有五花八門的需求提出。與此同時,創業者也會看到很多市場中的機會,很多機遇唾手可得,稍微修改一下系統,調兩個人上去就做成了。對此,個人認為要做深,而不是做廣。
注重深度而非廣度,創業者才能給使用者提供極致的服務,同時深度也是核心競爭力的提現。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創業者做了一個網站、一個服務,什麼都提供,其實是沒有特色的,沒有什麼競爭力。高辨識度才能走得更遠,所以要做到極致的服務,就要在一個領域深挖下去。
技術創新快於業務發展
從1到100的過程中,關鍵在於用技術驅動業務創新。
第一步,技術做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業務前瞻性,讓技術的方案走在業務前面的。
舉個例子,點融網在很早之前,技術團隊就有人開始研究大資料風控,當業務部門想要使用大資料提升貸款審批效率的時候,原型產品已經存在了。技術有一個特點就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需求的提出到實現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達成的。
所以,當業務團隊意識到需要通過技術來解決一個問題的的時候,留給技術團隊解決這個問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在技術人員充分地理解業務的發展之後,應該往前想,想到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第二步,不遺餘力的自動化。通過自動化可以處理很多重複的事情,從而避免堆人的方式來拓展業務,造成資源浪費。
最後,技術方式可以打破很多業務人固有的思維方式。技術人一般都比較懶,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一種系統化的思維方式,我喜歡招“懶的工程師”。懶的工程師,不願意只做一些重複性的工作。這樣的人經常會打破思維的慣性,提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新想法。
持續升級的系統架構
這個過程中技術還要做一件事情——持續升級系統架構。隨著業務量的急速上升,擴充套件性問題、災備問題等事情亟待解決,需要留出足夠的系統空間支援業務的發展。如果系統架構只規劃了當前的業務量,在應對飛速增長的業務時,技術反而可能會拖後腿。
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的發展必然會積累很多的技術債務,無論初始架構設計得多完美,隨著團隊式的擴張,中間一定會出現資訊傳遞的缺失。對於我們這樣高速成長的企業更是如此。程式碼和架構都會腐化,需要及時發現和償還這些技術債務。
另外,隨著技術體系逐漸的複雜, 在系統底層架構和自動化工具上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這些投入可以讓技術部門自身跑得更快。
如何利用融資?
現在創業和之前不太一樣,十年前創業,融資的渠道並不暢通,也沒有太多的投資機構。現在,通過風投獲取創業的資金支援已經比較普遍了。風投機構能夠帶給企業資金支援,合理地使用融資, 可以使創業更加順暢,加速企業的發展程序。
畢鵬,點融網技術副總裁,負責點融網技術的研發和系統架構設計,參與了點融網核心產品團團賺的研發,關注金融系統技術架構,對高併發,低延時的交易系統, 策略交易,kdb+/Q 等技術有一定研究。加入點融網前,曾就職於摩根士丹利,愛立信。 2005 年,共同創立了山大帝軟軟體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 CTO。
作者丨畢鵬、貝貝
編輯丨小智
文章出處:InfoQ(訂閱號ID: infoq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