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環境程序間通訊(四) 訊號燈(轉)

Linux環境程序間通訊(四) 訊號燈(轉)

轉自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ipc/part4/, 作者:鄭彥興

訊號燈與其他程序間通訊方式不大相同,它主要提供對程序間共享資源訪問控制機制。相當於記憶體中的標誌,程序可以根據它判定是否能夠訪問某些共享資源,同時,程序也可以修改該標誌。除了用於訪問控制外,還可用於程序同步。訊號燈有以下兩種型別:

  • 二值訊號燈:最簡單的訊號燈形式,訊號燈的值只能取0或1,類似於互斥鎖。 
    注:二值訊號燈能夠實現互斥鎖的功能,但兩者的關注內容不同。訊號燈強調共享資源,只要共享資源可用,其他程序同樣可以修改訊號燈的值;互斥鎖更強調程序,佔用資源的程序使用完資源後,必須由程序本身來解鎖。
  • 計算訊號燈:訊號燈的值可以取任意非負值(當然受核心本身的約束)。

linux對訊號燈的支援狀況與訊息佇列一樣,在red had 8.0發行版本中支援的是系統V的訊號燈。因此,本文將主要介紹系統V訊號燈及其相應API。在沒有宣告的情況下,以下討論中指的都是系統V訊號燈。

注意,通常所說的系統V訊號燈指的是計數訊號燈集。

1、系統V訊號燈是隨核心持續的,只有在核心重起或者顯示刪除一個訊號燈集時,該訊號燈集才會真正被刪除。因此係統中記錄訊號燈的資料結構(struct ipc_ids sem_ids)位於核心中,系統中的所有訊號燈都可以在結構sem_ids中找到訪問入口。

2、下圖說明了核心與訊號燈是怎樣建立起聯絡的:

其中:struct ipc_ids sem_ids是核心中記錄訊號燈的全域性資料結構;描述一個具體的訊號燈及其相關資訊。


 

其中,struct sem結構如下:


  1. struct sem{
  2. int semval;        // current value
  3. int sempid        // pid of last operation
  4. }

從上圖可以看出,全域性資料結構struct ipc_ids sem_ids可以訪問到struct kern_ipc_perm的第一個成員:struct kern_ipc_perm;而每個struct kern_ipc_perm能夠與具體的訊號燈對應起來是因為在該結構中,有一個key_t型別成員key,而key則唯一確定一個訊號燈集;同時,結構 struct kern_ipc_perm的最後一個成員sem_nsems確定了該訊號燈在訊號燈集中的順序,這樣核心就能夠記錄每個訊號燈的資訊了。 kern_ipc_perm結構參見《Linux環境程序間通訊(三):訊息佇列》。struct sem_array見附錄1。

1、 開啟或建立訊號燈 
與訊息佇列的建立及開啟基本相同,不再詳述。

2、 訊號燈值操作 
linux可以增加或減小訊號燈的值,相應於對共享資源的釋放和佔有。具體參見後面的semop系統呼叫。

3、 獲得或設定訊號燈屬性: 
系統中的每一個訊號燈集都對應一個struct sem_array結構,該結構記錄了訊號燈集的各種資訊,存在於系統空間。為了設定、獲得該訊號燈集的各種資訊及屬性,在使用者空間有一個重要的聯合結構與之對應,即union semun。


 

聯合semun資料結構各成員意義參見附錄2

1、檔名到鍵值


  1. #include <sys/types.h>
  2. #include <sys/ipc.h>
  3. key_t ftok (char*pathname, char proj)

它返回與路徑pathname相對應的一個鍵值,具體用法請參考《Linux環境程序間通訊(三):訊息佇列》。

2、 linux特有的ipc()呼叫:

int ipc(unsigned int call, int first, int second, int third, void *ptr, long fifth);

引數call取不同值時,對應訊號燈的三個系統呼叫: 
當call為SEMOP時,對應int semop(int semid, struct sembuf *sops, unsigned nsops)呼叫; 
當call為SEMGET時,對應int semget(key_t key, int nsems, int semflg)呼叫; 
當call為SEMCTL時,對應int semctl(int semid,int semnum,int cmd,union semun arg)呼叫; 
這些呼叫將在後面闡述。

注:本人不主張採用系統呼叫ipc(),而更傾向於採用系統V或者POSIX程序間通訊API。原因已在Linux環境程序間通訊(三):訊息佇列中給出。

3、系統V訊號燈API

系統V訊息佇列API只有三個,使用時需要包括幾個標頭檔案:


  1. #include <sys/types.h>
  2. #include <sys/ipc.h>
  3. #include <sys/sem.h>
1)int semget(key_t key, int nsems, int semflg) 

引數key是一個鍵值,由ftok獲得,唯一標識一個訊號燈集,用法與msgget()中的key相同;引數nsems指定開啟或者新建立的訊號燈集中將 包含訊號燈的數目;semflg引數是一些標誌位。引數key和semflg的取值,以及何時開啟已有訊號燈集或者建立一個新的訊號燈集與 msgget()中的對應部分相同,不再祥述。 
該呼叫返回與健值key相對應的訊號燈集描述字。 
呼叫返回:成功返回訊號燈集描述字,否則返回-1。 
注:如果key所代表的訊號燈已經存在,且semget指定了IPC_CREAT|IPC_EXCL標誌,那麼即使引數nsems與原來訊號燈的數目不 等,返回的也是EEXIST錯誤;如果semget只指定了IPC_CREAT標誌,那麼引數nsems必須與原來的值一致,在後面程式例項中還要進一步 說明。

2)int semop(int semid, struct sembuf *sops, unsigned nsops); 
semid是訊號燈集ID,sops指向陣列的每一個sembuf結構都刻畫一個在特定訊號燈上的操作。nsops為sops指向陣列的大小。 
sembuf結構如下:


  1. struct sembuf {
  2.     unsigned short     sem_num;        /* semaphore index in array */
  3.     short            sem_op;        /* semaphore operation */
  4.     short            sem_flg;        /* operation flags */
  5. };

sem_num對應訊號集中的訊號燈,0對應第一個訊號燈。sem_flg可取IPC_NOWAIT以及SEM_UNDO兩個標誌。如 果設定了SEM_UNDO標誌,那麼在程序結束時,相應的操作將被取消,這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標誌位。如果設定了該標誌位,那麼在程序沒有釋放共享資源就退 出時,核心將代為釋放。如果為一個訊號燈設定了該標誌,核心都要分配一個sem_undo結構來記錄它,為的是確保以後資源能夠安全釋放。事實上,如果進 程退出了,那麼它所佔用就釋放了,但訊號燈值卻沒有改變,此時,訊號燈值反映的已經不是資源佔有的實際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解決就靠核心來完成。這 有點像殭屍程序,程序雖然退出了,資源也都釋放了,但核心程序表中仍然有它的記錄,此時就需要父程序呼叫waitpid來解決問題了。 
sem_op的值大於0,等於0以及小於0確定了對sem_num指定的訊號燈進行的三種操作。具體請參考linux相應手冊頁。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semop同時操作多個訊號燈,在實際應用中,對應多種資源的申請或釋放。semop保證操作的原子性,這一點尤為重要。尤其對於多種資 源的申請來說,要麼一次性獲得所有資源,要麼放棄申請,要麼在不佔有任何資源情況下繼續等待,這樣,一方面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避免了程序之間由 於申請共享資源造成死鎖。 
也許從實際含義上更好理解這些操作:訊號燈的當前值記錄相應資源目前可用數目;sem_op>0對應相應程序要釋放sem_op數目的共享資 源;sem_op=0可以用於對共享資源是否已用完的測試;sem_op<0相當於程序要申請-sem_op個共享資源。再聯想操作的原子性,更不 難理解該系統呼叫何時正常返回,何時睡眠等待。 
呼叫返回:成功返回0,否則返回-1。

3) int semctl(int semid,int semnum,int cmd,union semun arg) 
該系統呼叫實現對訊號燈的各種控制操作,引數semid指定訊號燈集,引數cmd指定具體的操作型別;引數semnum指定對哪個訊號燈操作,只對幾個特殊的cmd操作有意義;arg用於設定或返回訊號燈資訊。 
該系統呼叫詳細資訊請參見其手冊頁,這裡只給出引數cmd所能指定的操作。

IPC_STAT獲取訊號燈資訊,資訊由arg.buf返回;
IPC_SET設定訊號燈資訊,待設定資訊儲存在arg.buf中(在manpage中給出了可以設定哪些資訊);
GETALL返回所有訊號燈的值,結果儲存在arg.array中,引數sennum被忽略;
GETNCNT返回等待semnum所代表訊號燈的值增加的程序數,相當於目前有多少程序在等待semnum代表的訊號燈所代表的共享資源;
GETPID返回最後一個對semnum所代表訊號燈執行semop操作的程序ID;
GETVAL返回semnum所代表訊號燈的值;
GETZCNT返回等待semnum所代表訊號燈的值變成0的程序數;
SETALL通過arg.array更新所有訊號燈的值;同時,更新與本訊號集相關的semid_ds結構的sem_ctime成員;
SETVAL設定semnum所代表訊號燈的值為arg.val;

呼叫返回:呼叫失敗返回-1,成功返回與cmd相關:

Cmdreturn value
GETNCNTSemncnt
GETPIDSempid
GETVALSemval
GETZCNTSemzcnt

1、 一次系統呼叫semop可同時操作的訊號燈數目SEMOPM,semop中的引數nsops如果超過了這個數目,將返回E2BIG錯誤。SEMOPM的大小特定與系統,redhat 8.0為32。

2、 訊號燈的最大數目:SEMVMX,當設定訊號燈值超過這個限制時,會返回ERANGE錯誤。在redhat 8.0中該值為32767。

3、 系統範圍內訊號燈集的最大數目SEMMNI以及系統範圍內訊號燈的最大數目SEMMNS。超過這兩個限制將返回ENOSPC錯誤。redhat 8.0中該值為32000。

4、 每個訊號燈集中的最大訊號燈數目SEMMSL,redhat 8.0中為250。 SEMOPM以及SEMVMX是使用semop呼叫時應該注意的;SEMMNI以及SEMMNS是呼叫semget時應該注意的。SEMVMX同時也是semctl呼叫應該注意的。

第一個建立訊號燈的程序同時也初始化訊號燈,這樣,系統呼叫semget包含了兩個步驟:建立訊號燈;初始化訊號燈。由此可能導致一種 競爭狀態:第一個建立訊號燈的程序在初始化訊號燈時,第二個程序又呼叫semget,並且發現訊號燈已經存在,此時,第二個程序必須具有判斷是否有程序正 在對訊號燈進行初始化的能力。在參考文獻[1]中,給出了繞過這種競爭狀態的方法:當semget建立一個新的訊號燈時,訊號燈結構semid_ds的 sem_otime成員初始化後的值為0。因此,第二個程序在成功呼叫semget後,可再次以IPC_STAT命令呼叫semctl,等待 sem_otime變為非0值,此時可判斷該訊號燈已經初始化完畢。下圖描述了競爭狀態產生及解決方法:


 

實際上,這種解決方法也是基於這樣一個假定:第一個建立訊號燈的程序必須呼叫semop,這樣sem_otime才能變為非零值。另外,因為第一個程序可能不呼叫semop,或者semop操作需要很長時間,第二個程序可能無限期等待下去,或者等待很長時間。

本例項有兩個目的:1、獲取各種訊號燈資訊;2、利用訊號燈實現共享資源的申請和釋放。並在程式中給出了詳細註釋。


  1. #include <linux/sem.h>
  2. #include <stdio.h>
  3. #include <errno.h>
  4. #define SEM_PATH "/unix/my_sem"
  5. #define max_tries 3 
  6. int semid;
  7. main()
  8. {
  9. int flag1,flag2,key,i,init_ok,tmperrno;
  10. struct semid_ds sem_info;
  11. struct seminfo sem_info2;
  12. union semun arg; //union semun: 請參考附錄2
  13. struct sembuf askfor_res, free_res;
  14. flag1=IPC_CREAT|IPC_EXCL|00666;
  15. flag2=IPC_CREAT|00666;
  16. key=ftok(SEM_PATH,'a');
  17. //error handling for ftok here;
  18. init_ok=0;
  19. semid=semget(key,1,flag1);
  20. //create a semaphore set that only includes one semphore.
  21. if(semid<0)
  22. {
  23.   tmperrno=errno;
  24.   perror("semget");
  25. if(tmperrno==EEXIST)
  26. //errno is undefined after a successful library call( including perror call) 
  27. //so it is saved in tmperrno.
  28.     {
  29.     semid=semget(key,1,flag2);
  30. //flag2 只包含了IPC_CREAT標誌, 引數nsems(這裡為1)必須與原來的訊號燈數目一致
  31.     arg.buf=&sem_info;
  32.     for(i=0; i<max_tries; i++)
  33.     {
  34.       if(semctl(semid, 0, IPC_STAT, arg)==-1)
  35.       { perror("semctl error"); i=max_tries;}
  36.       else
  37.       { 
  38.         if(arg.buf->sem_otime!=0){ i=max_tries; init_ok=1;}
  39.         else sleep(1); 
  40.       }
  41.     }
  42.     if(!init_ok)
  43.   // do some initializing, here we assume that the first process that creates the sem
  44.   // will finish initialize the sem and run semop in max_tries*1 seconds. else it will 
  45.   // not run semop any more.
  46.     {
  47.       arg.val=1;
  48.       if(semctl(semid,0,SETVAL,arg)==-1) perror("semctl setval error");
  49.     } 
  50.   }
  51.   else
  52.   {perror("semget error, process exit"); exit(); }
  53. }
  54. else //semid>=0; do some initializing 
  55. {
  56.   arg.val=1;
  57.   if(semctl(semid,0,SETVAL,arg)==-1)
  58.     perror("semctl setval error");
  59. }
  60.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maphore and the limit of semaphore in redhat8.0
  61.   arg.buf=&sem_info;
  62.   if(semctl(semid, 0, IPC_STAT, arg)==-1)
  63.     perror("semctl IPC STAT"); 
  64.   printf("owner's uid is %d\n", arg.b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