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學習筆記~Mongo叢集和副本集
一些概念
對於Mongo在資料容災上,推薦的模式是使用副本集模式,它有一個對外的主伺服器Primary,還有N個副本伺服器Secondary(N>=1,當N=1時,需要有一臺仲裁伺服器Arbiter,當N>1時不需要Arbiter),它們之前是通過內部機制實現同步的,並且當Primary掛了後,它會通過內部的心跳機制,選舉別一臺Secondary成為一個Primary,與外界(Route)進行通訊。
工業標準
在標準上,我們的副本集推薦使用奇數個伺服器(3,5,7,9),但經過我的測試,只要大於兩臺伺服器都是可以的,對於route server和config server我們都開3臺server,這樣在它們其中一臺掛了後,可以從其它兩臺進行路由指向,而配置資訊的使用並不多,只是在路由機啟動時才去從配置機拿資訊的。
副本集Replica Set
Replica Set使用的是n個mongod節點,構建具備自動的容錯功能(auto-failover),自動恢復的(auto-recovery)的高可用方案。也可以使用Replica Set來實現讀寫分離,通過在連線時指定或者在主庫指定slaveOk,由Secondary來分擔讀的壓力,Primary只承擔寫操作,對於Replica Set中的secondary 節點預設是不可讀的,我們可以通過配置來實現它的讀寫功能(state:1可以讀寫,state:2不能讀寫),如果不希望secondary永遠不成為primary,可以使用Priority:0,即它的優先順序為0,這時它永遠不會成為主節點。
secondary的讀寫配置:state:1可以讀寫,state:2不能讀寫
secondary的仲裁配置:arbiterOnly:true
secondary的優先順序配置(成為primary的可能性):Priority:3,數字越大,優先順序越高
secondary不讓它投票:votes:0;
自己也來設計個叢集
上面的圖只是一個叢集的邏輯架構圖,而真正到物理架構還是不一樣的(即每臺伺服器的部署及伺服器與間的關係),對於兩個片的叢集來說,物理架構上可能需要4臺伺服器,2臺用到replica set的primary,負責對外讀和寫及儲存s和c(s指路由服務,c指配置服務),2臺用於replica set的secondary和Arbiter(仲裁),並把它們交差部署即可,類似這樣
其實上面的架構圖只是一個說明,具體還要大家去實際自己去配置,去操作,只有真正操作過了,才能有權力說話!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