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 CEO 印奇:靠“刷臉”折騰出 120 億的大生意
2016 年 2 月 26 日,福布斯公佈“30 歲以下青年領袖榜單”。這位從網際網路創業大潮中脫穎而出的中國科技“男神”,在 28 歲時憑“刷臉”一舉刷進了福布斯,他就是曠視科技的創始人兼 CEO 印奇。
正文
印奇究竟有多 Niubolity 呢?容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 23 歲他創辦曠視科技,6 年估值超過 20 億美元,還曾拿下郭臺銘旗下的鴻海集團、建銀國際超過 1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
此外,他還開發出了世界上最頂尖的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概率為 97.27%,比 Facebook 的 97.25% 還高!就連 Facebook 董事局主席扎克伯格都對他甘拜下風……
如此牛逼的人物,小編百度百科了下,發現簡介居然只有短短几行字! 真心太低調了!不怕別人厲害,就怕厲害的人還比你低調!今天小編就來扒一扒既牛逼又低調的印奇的人生。
——————— 正事分割線 ———————
1988 年,印奇出生於安徽蕪湖 。他 3 歲學習書法,4 歲學乒乓球,6 歲開始踢足球。8 歲那年,印奇看到一本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從此,無可救藥地迷上了數學。
2000 年,印奇拿著一疊稿紙找到數學老師,“任一大於 2 的偶數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這是論證過程。”數學老師大吃一驚,要知道,當時印奇只有 12 歲,剛剛上小學六年級。
數學好,物理就好。初中,印奇已經開始自學高中物理,並對光電效應方程、狹義相對論有了濃厚的興趣。
從中學時代開始,印奇的人生一路開掛,“學霸人設”展露無遺。
2003 年,他以蕪湖市中考“裸分狀元,考入蕪湖市一中省理科實驗班;高一時,他曾作為全國首屆百名“航空少年”,到北京參加航空百年系列慶祝活動;高二時參加全國物理競賽,拿下了省二等獎,與第一名僅差 1 分。
此外,印奇在班級擔任物理課代表,在物理方面尤其突出。曾經獲過蕪湖市航天模型大賽的一等獎、蕪湖市科技活動一等獎、全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三等獎。
除了智商高,他也是一位高情商的大男孩,擔任班級籃球隊隊長、校辯論賽策劃兼主力隊員。書法、籃球、足球、乒乓球樣樣玩得轉。
2006 年,印奇高中還沒畢業便被清華大學相中,成為清華自主招生名額中的一員。印奇不僅通過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還以 680 多分的高分順利進入清華自動化專業學習,併入選該校電腦科學實驗班。該實驗班是由美國圖靈獎得主、享譽世界的姚期智院士於 2005 年創辦,“25 門專業核心課程全部採用英文授課。”
在多年前走進清華大學的那一刻,印奇絕對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一名創業者。那時,成為一名頂尖的計算機專家才是他最大的夢想。
正是在“姚班”,印奇結識了在他創業歷程中的最重要的兩位小夥伴——唐文斌和楊沐。恰恰就是當年的這三位少年極客,造就瞭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翹楚——曠視科技。
與印奇一樣,唐文斌與楊沐都是瘋狂的計算機極客,“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是一天不程式設計就難受。”兩人也是資訊學的霸主,從初中到高中,一路獲得無數的程式設計比賽一等獎,更是斬獲過國際資訊程式設計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而且,唐文斌一入清華,就成為清華資訊學奧林匹克的總教練,一擔任就是 7 年。
年齡相仿,性格相投,三人很快就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不久之後,印奇在艾海舟教授的支援下,得到了一個去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的機會。
要知道,微軟亞洲研究院在第一任院長李開復博士的帶領下,5 年就成長為世界上最權威的計算機研究機構,“僅僅 2004 年前 10 個月,就在國際頂級刊物《計算機聯合雜誌》、《世界科學》等發表論文 28 篇,提出了 49 項專利申請。”
所以,一聽說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實習機會,印奇立馬屁顛屁顛就去了。
前前後後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待了 4 年多,印奇深度參與到微軟的人臉識別專案中。這四年的經歷讓印奇逐步認識到,一旦人臉識別的影象搜尋技術有了關鍵的突破,消費級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及智慧家居等將馬上成為現實,“那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所以,印奇決定創業。
“我要在這個領域做出點成就”。印奇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好友唐文斌與楊沐,兩人一聽也是激動不已。就這樣,2011 年 10 月,三人成立了曠視科技。
“創業者,就是要做別人想但不敢去做的事情。”當時的人臉識別可是最前沿的研究領域,具有極高的門檻,除了微軟、谷歌,Facebook 等大公司外,沒有幾個公司敢進入。但印奇最終還是選擇了孤注一擲。
創立之初,印奇他們設下了這樣的目標:致力於從人工智慧技術出發研製“機器之眼”,用它來讀懂世界。
2012 年,印奇三人走上“創造”之旅。當時為了參加學校的挑戰杯創業比賽,印奇他們研製出了一款體感互動遊戲《烏鴉來了》,玩家可以通過搖晃頭部控制遊戲裡的稻草人,攔截從天而降偷食的烏鴉。技術上是通過手機的前置攝像頭拍攝玩家的身體運動,通過人臉識別和人臉追蹤等視覺識別演算法判斷人物的運動姿勢,從而操控遊戲中的角色。
靠著這款遊戲,印奇他們拿到了比賽冠軍。而且讓印奇他們意外的是,《烏鴉來了》遊戲竟然衝到了中國區蘋果 App Store 遊戲排行榜的前五名。
然而,幾個創業路上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並未從光鮮的成績中獲得滿足。儘管下載量表現不俗,但這款遊戲僅僅給他們帶來了幾千元的盈利收入,他們很快意識到,其實以技術起家、對遊戲市場無甚瞭解而又並非遊戲熱衷者的他們,並不適合做一家遊戲公司。
就在此時,一個爆炸性訊息傳來,Facebook 以高達 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一家成立不滿一年的人臉識別公司。印奇驚呆了,“人臉識別竟然這麼值錢,我們不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嗎?”他迅速衝回辦公室,大聲吶喊,“馬上停止遊戲開發,殺回老本行,把人臉識別技術搞上去!”
不過,人臉識別包括軟體、硬體兩部分。雖然團隊的核心演算法堪稱天下一絕,不過,對於硬體技術,沒有幾個人明白,而不能處理好前端的影象採集,即使核心演算法再好,最終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於是, 2013 年,印奇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攻讀 3D 相機方向博士學位。那段時間,他一個人在曼哈頓連軸轉。白天上課,晚上與唐文斌、楊沐召開電話會議,“研發重點、人才招聘、策劃方案。”由於與國記憶體在時間差,經常一搞就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還得精神抖擻去上課。
在IT圈內,蘋果走的是封閉生態,“所有的 APP,都在蘋果商店的生態圈子存活。”而谷歌走的是開放生態,“通過開源技術吸引更多的加盟者。”印奇選擇了第二種,“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為此,他搭建了一個“技術—產品—資料”的生態迴圈鏈,即通過搭建 Face++ 雲平臺,展示公司的技術和品牌,同時,藉助於平臺上使用者的人臉資料,,進一步提升識別技術。
最難的是搭建雲平臺,因為都是前沿的東西,能夠借鑑的案例不多,只能邊做邊看。好在三人之前積累了一套完整的演算法以及七、八項專利,剩下的就是各司其職,“印奇主攻視覺識別,唐文斌搞定影象搜尋,而楊沐則負責系統架構與資料探勘。”
經過不斷努力,Face++ 雲平臺終於搞定。
不過,還未畢業,印奇便中斷博士學業,回國繼續創業。
“我出去就是為了彌補欠缺的技術,更好地創業,所以學到後就回國了。我不太喜歡在美國工作。西方人習慣線性思維,把很多東西變得標準化,包括對於優秀的定義。我很多朋友在頂級投行,從著裝到生活方式都非常相似。我更想自由一些。而且中國更熱鬧,西方的生活有時候也挺無聊的。”
如今,Face++ 平臺涉及了 1 億人的刷臉,相簿數量超越 10 億張,總呼叫量超過 60 億次,合作的 APP 有 1.5 萬,活躍的開發者超過 2.4 萬人。
2016 年 11 月,富士康、建銀國際參與了 1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曠視科技的估值已經達到了驚人的 20 億美元。
僅用6年時間,印奇就躋身於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公司。
儘管印奇本人的大名尚且沒有廣為人知,但曠視研發的人臉識別系統,卻早已在祖國大江南北,乃至全球得以生根發芽。
01 搞定馬雲,成為阿里戰略合作伙伴!
2015 年 3 月 16 日的德國漢諾威IT博覽會上,在發表完主旨演講後,馬雲特意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中國副總理馬凱這兩位貴賓,演示了螞蟻金服的 Smile to Pay 掃臉技術,並當場刷自己的臉給嘉賓買禮物!
馬雲通過“刷臉”支付在淘寶購買了一枚 1948 年的漢諾威紀念郵票。這其中支付寶所用的人臉識別模組,正是作為阿里巴巴戰略合作伙伴的曠視科技(Face++)所開發。
2015 年 12 月舉辦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曠視科技更是為大會安保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
02 打敗 Facebook,讓扎克伯格震驚!
極高的識別率,是曠視真正能夠引領潮流的法寶。
“Facebook 的人臉識別率是 97.25%,我們的識別率是……97.27%!比 Facebook 還要略高一點!”當時,在看到電腦螢幕上顯示的這一結果後,唐文斌、印奇和楊沐幾個小夥子忍不住擊掌相慶。
全球領先的識別精準度背後,有曠視科技的真正殺手鐗,一種被印奇描述為“類人腦神經元演算法”的深度學習演算法。通過這種技術框架,他們可以用大規模的資料對演算法進行“訓練”,分析的資料物件越多,系統的計算、識別結果就會越來越精確。
“刷臉”完成的那一瞬間,背後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整套技術:
第一步進行人臉檢測,從鏡頭中找到人臉;
第二步為關鍵點檢測,在已經確定的人臉位置處,找準眉眼、耳鼻等臉部輪廓的關鍵點,為進一步的分析作準備;
第三步,則是基於大規模資料的人臉識別,弄清“這是誰”。
對識別技術的未來,印奇和小夥伴們還有著更為遠大的規劃。從識別人臉出發,進而識別萬物,再進而實現真實物理場景的資料化,正是 26 歲的印奇和他的小夥伴在 2011 年創立曠視科技(Megvii)的初衷。
作為一家極客公司,曠視未來的“三步走”戰略十分清晰:第一步搭建 Face++ 的人臉識別雲服務平臺,目標是識人;第二步則是 Image++,識別萬物;最後則是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機器之眼”。
“歷史可能有很多個分岔點,我們希望我們所做出的一點點小的努力,可以把整個人類的命運,往更美好的方向去引導一下。”作為這場大潮中的衝浪者,在這個時代徐徐展開之際,印奇希望,曠視(Face++)能有機會成為一家被尊重的智慧公司,也能讓人們感受到人工智慧創造的所有美好。
帶著如此美好的願望前行,印奇定能成就更好的自己。祝福印奇,也祝福每一位在創業路上砥礪前行的創業者!
附文:曠視(Face++)印奇:做未來的野心家
其實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剛才胡鬱也提到,我們人類每天 80 %以上的資訊都來自我們眼睛的感知。當我們稍微留意,會發現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相機、越來越多的攝像頭,這就是機器的眼睛。
這些機器的眼睛記錄著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對於這些機器來說它們只是記錄,卻從不理解。所以從六年前創業至今,我們的目標其實就是想打造這樣一個機器之眼,讓機器真正能看懂世界。
可以給大家暢想一下,在未來我們出門的時候,不用帶錢包、身份證、銀行卡,甚至都不用帶你的手機,所有你需要帶的就是你的臉。你可以“刷臉”進到你的家庭、“刷臉”去搭乘你的火車、你的飛機,“刷臉”來完成線上的支付。
同時可能我們身邊會佈滿了各種各樣可愛的機器人,當你吃飯的時候,你點了一個超大的牛肉漢堡,這時候你的機器人會走上來說:“誒,這個漢堡可有 500 卡路里哦,”那這個時候你會不會想:“好吧我在減肥,我就不吃了。”
所以在這樣越來越多的場景下,機器會變得不再那麼冷冰冰,而變得真的可以給你做互動、懂得你的需求。所以其實機器之眼在我們看來,是人工智慧裡面最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其實我想給大家講一講我為什麼想做人工智慧。我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終結者》,裡面有一個畫面一直縈繞在我心中,就是一個叫 Skynet 的人工智慧控制著全球的核武器,並且想毀滅地球,所以它把這些武器通通升空。但那一刻其實我很迷惑,當大家覺得科技都特別美好陽光的時候,難道科技最終的結果是對我們自己的毀滅嗎?
所以從那天起,我在心中埋了一個小小的種子,我的這一生,我希望是跟人工智慧相關。無論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工程師,我希望是因為我,人工智慧會變得更加美好一些。
所以也就在 2011 年,我和我的兩位清華同學創辦了我現在的公司,三個從什麼都不懂只懂技術的大學生,變成了現在需要跟客戶去侃侃而談、需要去了解什麼叫做商業策略。所有的這些其實對我們三個(學)技術同學來說,有很多不是我們最享受或最喜歡的。但是為什麼我們能堅持做到現在,我覺得是源自內心的一點點的英雄主義。
有一次愛因斯坦跟他的一個好朋友吹牛,說我這輩子最牛的兩項發明一個叫狹義相對論,一個叫廣義相對論,但其實我自己真正自豪的是廣義相對論,因為我覺得狹義相對論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即使沒有我,可能再過一兩年某位其他的科學家也會發現它。而廣義相對論,如果沒有我愛因斯坦,可能人類真的還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弄出這個東東。其實那一刻我會覺得,哇哦,一個真正用自己的力量推動人類進步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我希望有一天,我和我的團隊會說,“機器之眼”如果沒有我們,人類一時半會兒搞不出這個東西哦。
有些大的願望其實就是來自於一個小小的兒時的夢想,而我很幸運,我一直沿著夢想這條路在往前進。我們正在一個很好的時代,我們有很多機會,如果往前推十年,像胡鬱當年創業的那樣,其實我可能真的很難做到現在的樣子。但因為現在我在這樣一個好的時間,我真的有信心,甚至有野心,要做中國人創辦的世界級的最偉大的人工智慧公司。
大家一直在給 80 後、90 後打各種各樣的標籤,其實我特別鼓勵大家做一個未來的野心家。當你有這個野心、有這個夢想,不斷地去實現,有朝一日也許真的能成功。另一方面,我想跟同齡人說,一定要在當下、在今天、在這一秒鐘真正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實幹家,做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最後我想說,我非常高興選擇人工智慧作為我這一生的事業。為了人工智慧終將創造的所有美好,我和我的團隊會一步一步慢慢前行。無論這個行業是熱還是不熱,我會希望是我們的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謝謝大家!